2025年4月9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站在國會聽證席上,手中的機密文件顯示:部署在關島的46枚AGM-158C反艦導彈,此刻正躺在紅海某艘驅逐艦的發射艙里。這是五角大樓被迫做出的戰略賭博,用本應封鎖中國南海的“航母殺手”,去攔截胡塞武裝價值800美元的土制無人機。
“每天早上的戰備簡報都像在玩俄羅斯輪盤賭。”駐日美軍司令杰瑞·馬丁內斯在2025年3月的內部會議上抱怨。他手里的清單觸目驚心:橫須賀基地的“戰斧”巡航導彈庫存只剩37枚,不足應對臺海突發事件的30%;嘉手納空軍基地的JDAM精確制導炸彈被抽走60%,現在連模擬訓練都改用水泥配重。
這些數字背后是五角大樓的殘酷算術題:根據2025年2月解密報告,美軍在中東每天消耗的精確制導彈藥,相當于印太戰區兩周的演習儲備。更致命的是補給鏈的斷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認,AGM-158導彈生產線即便全速運轉,也要到2026年才能填補當前缺口。這意味著未來18個月,西太平洋的美軍將面臨“有槍無彈”的戰略真空。
“我最怕深夜接到參聯會的電話。”第七艦隊司令卡爾·托馬斯在2025年4月對《海軍時報》坦言。他的焦慮來源于兩次實戰警報:2025年1月,遼寧艦編隊突破第一島鏈時,駐守菲律賓海的“希金斯”號驅逐艦只剩2枚標準-6導彈;3月臺海局勢緊張期間,從波斯灣緊急回調的“林肯”號航母,艦載機聯隊竟有1/3飛行員未完成夜間著艦認證。
這種窘境在五角大樓的兵棋推演中早有預警。2024年11月的“龍嘯”演習顯示,當美軍將30%的亞太兵力調往中東后,解放軍在72小時內奪取東沙群島的勝率從38%飆升到79%。更諷刺的是,推演中摧毀山東艦的LRASM導彈,現實中正被用來攻擊也門的山洞倉庫。
“我們在西太精心編織了20年的鎖鏈,正在被自己的剪刀絞斷。”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在2025年戰略論壇上痛心疾首。他指的是美軍三大“屠龍術”的崩解:關島“宙斯盾”系統的標準-3導彈被調往以色列,導致反導網出現2000公里缺口;達爾文港的海軍陸戰隊遠征軍缺少兩棲戰車,因為裝備都被扔在了紅海灘頭;甚至連B-21轟炸機的測試進度都受影響——諾斯羅普公司工程師被緊急抽調到中東檢修老舊的B-52。
日本防衛省2025年情報評估顯示,美軍在亞太的“應急響應能力”已降至1996年臺海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當中國福建艦在2025年3月完成電磁彈射殲-35的夜間起降時,美國“福特”號航母卻因電磁彈射器故障率超標,被迫延長在地中海的部署。
現在美軍的困境是:既要維持對中國的“一體化威懾”,又得在中東打一場19世紀風格的殖民戰爭。這種撕裂體現在每個作戰環節,海軍飛行員上午用價值2000萬美元的F-35練習反艦作戰,下午就被派去轟炸沙漠里的帳篷;陸軍特種部隊剛學會用中文喊“放下武器”,轉頭又去訓練沙特士兵巷戰技巧。
更荒誕的是資源錯配。
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2025年報告,五角大樓為“太平洋威懾計劃”采購的1000枚反艦導彈,有317枚被改標為“中東特供”。這些本該瞄準中國055大驅和福建艦的高端智能武器,如今在也門沙漠里炸毀的,不過是胡塞武裝用農用卡車改裝的移動發射架。
“中國人不需要發動攻擊,他們只需要看著我們的彈藥庫燒光。”蘭德智庫高級研究員格羅斯曼在2025年戰略簡報中警告。這份報告列出的數據令人窒息:美軍在亞太的空中加油機缺口達40%,導致F-22作戰半徑縮水30%;水下監聽網絡有17%的節點超期服役,解放軍潛艇突破第一島鏈的預警時間從48小時銳減到9小時。
當美國海軍忙著從關島往迪戈加西亞轉運導彈時,中國軍工體系正在創造新神話。2025年第一季度,江南造船廠同時下水1艘055驅逐艦和2艘039D潛艇;珠海航展上,外貿版鷹擊-21E高超音速導彈射程突破1500公里。更讓五角大樓焦慮的是,解放軍在2025年臺海演習中,首次實現無人機群與055大驅的跨域協同——這種新質戰斗力,恰恰誕生于美軍戰略資源最薄弱的時刻。
“歷史會給每個帝國兩次失敗:第一次是軍事誤判,第二次是拒絕承認誤判。”2025年4月,當帕帕羅上將走出國會聽證會時,他或許想起了麥克阿瑟的這句讖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