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人在轉載一個中美關稅戰的段子——中國特別想變成消費大國,美國特別想變成制造大國,大家可能都有點活膩了,都特別想活成對方的樣子。
美國的確好多年推行低關稅政策,好處是美國民眾可購買產自世界各地的廉價商品,代價是美國中低端制造商要么退出,要么外遷,人力成本擺在那兒,玩不轉了,留下一處處讓人觸目驚心的鐵銹帶。
問題來了,鐵銹帶的美國人只想好處,不想付出代價。怎么辦?這本是一道無解的題,但川普說他能找到答案.......答案就是關稅。
關稅戰打得熱鬧,但后果注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看鐵銹帶的苦日子在后頭:既沒有了廉價商品,又不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這是后話,按下不表。
還是說回中國。中國的事情讓人有點費解:中國為全世界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而且在國內消費不僅沒有關稅,還有刺激消費的各種補貼和以舊換新,為何中國自己沒有變成消費大國呢?
以2024年為例,美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5萬億美元,中國為6.9萬億美元,只有美國的80%。
要知道中國有14億人,美國才3.4億人,平均下來老美消費力比我們強太多了。
當然,中美之間存在匯率、購買力的差異,這樣比不太公平。好吧,那就換一個指標比較,比較個人消費占GDP的比重。
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占美國GDP的67%,中國消費占GDP的比例是37%左右。
差距仍然非常驚人。
老美之所以敢于發起關稅戰,他的底氣就是來自于美國人“掙一個花兩個”的消費主義。
所以他們始終有一種傲慢的甲方心態。
中美關稅互相加碼升級的博弈中,我們推出了一招“離境退稅”政策,得到很多人點贊。
美國人來華可享受240小時過境免簽的政策,還能享受離境退稅的“即買即退”政策,消費一萬元,立馬省下一千元——這還在其次,真正的殺手锏在于中國境內物價本來就比美國便宜不少,美國加稅后物價會變得更高,這樣一進一出,來華消費就是討大便宜。
小紅薯上已經有人在幫美國人做帶貨攻略。夸張的說法是:來中國購物游,不僅能賺回差旅費,回家賣掉隨身的貨還能養活一大家子。
我為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機智和貼心感到驕傲,但是,我心中的那個結還是沒有解開:中美關稅戰都打到這個地步了,怎么還在操心美國人的消費呢?
美國人不消費地球就不轉了嗎?
其實,我們也可以多操心操心自己的消費了。
消費大國不是制造大國是可以理解的,制造大國不是消費大國......那不就白干了嗎?
賣和買,賣是手段,買是目的。
我就認這個死理兒。
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