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到底!北京時間昨天傍晚,中方再次強力反制,將原產美國進口商品的稅率“對等”提至84%。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不會向美國的訛詐屈服,中國的堅決不僅展現了自身立場,也是對全球其他國家的支持和保護。
機構維持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不變
“我認為,中國不會在美國荒謬的要求面前讓步,中國也不能讓步。如果中國在這種訛詐面前屈服,只會鼓勵特朗普采取更激烈的行動。”80歲的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坦言,現在中美貿易關系徹底破裂已成為一種可能——但美國這么做是以自身利益為中心,試圖以犧牲其他國家為代價,重新調整與所有國家的貿易關系。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美貿易額達到近6883億美元。不過,對美出口在中國出口總額中占比已由2018年的19.2%下降到了2024年的14.7%。
“對等關稅”對中美兩國影響幾何?日本大券商野村證券8日發布的報告已將美國今年第四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預期從1.5%下調至0.6%,美國衰退風險升至30%至35%。而中國2025年的出口和進口增速預期分別從0%和2%下調至-2%和1%,但由于估計中國將出臺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野村證券維持中國2025年GDP增長預期不變。此外,瑞銀也維持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不變。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斯瓦蘭·辛格表示,中國的經濟實力、政治穩定性和發展軌跡已經表明,中國有能力承受住特朗普的“極限施壓”,這一戰略在其第一任期內就未能實現。
“中國絕不能向美國的訛詐低頭。如果中國退讓,其他國家也將處于美國的擺布之中。”馬丁·雅克說,中國展現的不僅是自身的堅決立場,也是對全球其他國家的支持和保護。
歐盟對華態度已有積極變化
昨天,歐盟也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對美征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將于15日生效。
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在馬丁·雅克看來,由于特朗普破壞了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歐盟精英階層對中國的態度已發生積極變化。歐盟已經遭受美國的攻擊,如果不改善與中國這一重要貿易伙伴的關系,處境將非常不利。
“歐洲必須開始獨立思考——這是自1945年以來幾乎從未發生的事。”馬丁·雅克說,歐洲可能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這對中國而言也非常重要。
與特朗普首次對華發起貿易戰的2018年相比,今天的中國已今大為不同。阿根廷前駐華大使牛望道表示,中國已經提高了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自主權,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我相信,就像第一次貿易戰遭遇挫敗一樣,特朗普的第二次貿易戰也會失敗。”牛望道認為,特朗普發起這次貿易戰的目的是挽救美元的統治地位,因此他從一開始就強烈反對金磚國家本幣結算。金磚國家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有望結束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殖民統治”。
“印度和中國兩大發展中國家都已躋身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之列。兩國之間的協調是確保全面和可持續全球治理方法的先決條件,以順利過渡到正在形成的‘后美國世界’。”斯瓦蘭·辛格說。
“我們正處于兩種趨勢的交匯點”
各國應該如何面對一個被所謂“對等關稅”撕裂的世界?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1972年尼克松訪華親歷者傅立民表示,中國應該帶領世界創造一個全球化的經濟體系,暫時接受美國“主動退出”的決定。中國可以利用現有的國際機構來維持一種替代方案,以取代特朗普政府試圖強加給世界“無法無天的規則”和“炮艦貿易政策”。
斯瓦蘭·辛格說,特朗普第二任期一開始就把典型的美國孤立主義端上臺面,一定會在全球治理中造成權力真空。中國已是全球最大貿易國和“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投資者,一些國家希望中國在確保“后美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帶頭作用——這已經討論了20年,現在看來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當今世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一種是全球南方崛起,中國處于核心地位;另一種是以特朗普為代表的趨勢,其目標是阻止新興力量進一步壯大。我們正處于兩種趨勢的交匯點。”馬丁·雅克說,現在進步的全球陣營正變得愈加強大、更有凝聚力、更加團結。而美國在很多關鍵議題尤其是經濟方面的影響力正在削弱。特朗普的回歸其實就是一次破壞現狀的嘗試,目的是終止甚至逆轉這一趨勢。“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需要冷靜、理性,也必須保持堅定和強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