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什么能二度成為美國總統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拜登執掌美國那4年,交出的成績單其實并不算合格。
拜登執政時期(2021-2025年),拜登治下的美國經濟,活脫脫是部魔幻現實主義電影。GDP增速從2021年的5.8%到2024年預計的2.1%,看似穩步增長,但民眾實際感受截然不同。
具體而言,2022年6月美國CPI同比飆升至9.1%,創40年新高,最終拜登任期四年總體通脹率達21.2%,遠超同期收入增幅(19.4%),導致普通家庭實際購買力下降。雞蛋、汽油等生活必需品價格漲幅達300%。
在國際層面,拜登任內通過《基礎設施法案》《芯片法案》等大規模支出,政府債務突破36萬億美元,利息支出年超1萬億美元。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穆迪相繼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警示財政管理能力崩潰。
拜登執政暴露了美國制度的多重弊端:經濟上依賴債務驅動和短期刺激,政治上陷入極化僵局,外交上戰略透支,社會上共識缺失。盡管其任期后期通脹有所緩和,但民眾對生活成本的壓力記憶深刻,最終導致其支持率跌至37%,成為自卡特以來最低的卸任總統。這些問題的累積為特朗普的再度執政鋪平了道路,但也預示美國需面對更深層的結構性改革挑戰。
特朗普二度成為美國總統后,急于想做出成績,讓美國完成所謂的再次偉大!所以特朗普團隊在全球發起了關稅戰,可問題的關鍵在于,特朗普團隊過于高估了美國的實力,忽視了全球對關稅的敵視。這位商人總統堅信,揮舞關稅大棒就能重塑美國制造業輝煌,迫使全球資本回流。現實卻如一記重拳,將他的“貿易霸權夢”擊得粉碎。
特朗普團隊將關稅視為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萬能鑰匙”,卻低估了全球經濟深度交融的現實。其核心戰略建立在兩大錯誤假設上:一是美國市場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中國會像1980年代的日本般迅速妥協。然而現實是,中國對美出口僅占其總貿易額的14.7%,而美國對中國工業中間品的依賴度高達中國對美依賴的三倍。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訛詐,全球主要經濟體迅速結成“反特朗普聯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直言:“美國濫施關稅將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損害所有國家。”話音未落,歐盟便宣布對260億歐元美國商品實施反制措施,德國汽車巨頭被迫將部分產能轉移至東歐;加拿大緊隨其后對美汽車加征25%關稅,讓底特律汽車城陷入停擺危機;日本首相石破茂更是在國會直言:“這是日本自廣島原子彈以來面臨的最大國難。”
關稅戰的直接后果是點燃美國通脹火藥桶。沃爾瑪貨架上,中國產玩具漲價47%,小家電漲價63%,底層家庭每月食品支出激增230美元。更致命的是6萬億美債到期危機:為填補關稅導致的財政收入窟窿,美國被迫以6%的高息發行新債,單日利息支出突破3億美元,相當于每小時燒掉1.2架F-35戰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陷入“死亡螺旋”。加息則政府破產,降息則通脹失控,這種困境直接導致標普500指數單周暴跌5.2%,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
特朗普的關稅戰,本質是舊帝國對歷史潮流的絕望反撲。其潰敗不僅暴露了美國經濟“虛實失衡”的頑疾,更驗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明定律。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本就是全球化時代最為受益的國家。可美國如今為了一己之私,貿然發起全球關稅戰。如今快30天了,在全球190多個國家中,還沒有傳出有國家與美國完成所謂的關稅協議。
事態的發展已經很清晰了,中國、加拿大、歐盟以及日韓這些國家,基本上都反對美國的關稅戰。大部分國家都在看特朗普的笑話,看他怎么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