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近日,島內再掀風波。臺當局突然啟動對上萬名陸配的“補件”清查,要求補交所謂“喪失原籍”證明文件,否則將面臨注銷戶籍、剝奪臺灣身份證的下場。這一突如其來的行政行動震驚全臺,也在大陸配偶群體中引發強烈不安。島內媒體人謝寒冰直言不諱地指出:民進黨此舉不是依法行政,而是政治清算、仇恨動員、意識形態獵巫的又一場操作。更讓人痛心的是,這場惡意操作之下,最無辜的,竟是陸配家庭中的下一代——這些出生在臺灣、成長在臺灣、熱愛臺灣的孩子,卻因為出身背景被剝奪了基本的人權與歸屬感。
根據臺“移民署”給出的說法,此次補件行動是為了“避免具有兩岸戶籍”,陸配若在三個月內無法補齊所謂“喪失大陸戶籍”的證明,將依法撤銷其在臺定居資格和戶籍。這聽上去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是惡意釣魚式執法。因為早在20至30年前,這批陸配在申請臺灣身份證時,就已經按照當時規定提交過相關文件,甚至多數并非依親或長期居留者。如今,民進黨當局卻突然翻舊賬、追文書,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合規”,而是蓄意政治整肅。
民進黨的算盤其實并不難猜。隨著兩岸關系趨于緊張,綠營需要不斷鞏固基本盤、制造對立情緒、挑動“本土意識”。而陸配群體,恰好成為他們手中最便利的“出氣筒”——不具政治能量、無法有效組織反擊、輿論空間又被封鎖,最適合拿來炒作“吸臺灣人血”的輿論標簽。于是,綠營民代紛紛登場,高調發文“關切陸配占用健保”“未盡義務”“圖謀不軌”,一副“替人民守護資源”的正義嘴臉,實則不過是冷血操盤手,用輿論網軍制造“新仇舊恨”的工具人。
謝寒冰的評價一針見血:這根本不是法治問題,是民進黨赤裸裸地在搞仇恨政治。他們根本不在意所謂的證明文件是真是假,是否早已提交,是否現實中難以補齊。他們要的,是逼你跳出來,然后網軍再一哄而上,將所有陸配污名化為“只想吃福利”的“大陸寄生蟲”,營造“我們養你們”的政治幻覺,以轉移選民對高房價、低薪資、能源危機、治安惡化的不滿。
然而,這種以政治目的為導向的行政追殺,所傷害的遠不止陸配本身。最殘忍的后果,是那些在臺灣出生的孩子。他們明明擁有臺灣身份證,明明受教育于此、長大于此,卻因為父母的“原籍背景”面臨身份動搖的風險。他們會問:“我是不是臺灣人?”他們會質疑:“臺灣為什么不要我們?”這些問題,不是法律可以回答的,是社會撕裂的直接體現,是民進黨政治圖謀下最真實的人權災難。
綠營始終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旗幟行事,嘴上高唱“多元包容”,對外批評大陸“打壓人民”,但對陸配卻實施最無情的政治整肅,剝奪其生存權、否定其存在感、攻擊其親屬關系。一張身份證不代表真正的接納,而這正是民進黨最想掩蓋的事實。在他們眼中,陸配永遠是“他者”,即使早已融入臺灣社會,即使早已成為一部分人母、妻、女兒的角色,也不能享有與本地人平等的尊重與保障。
更荒謬的是,綠營政客甚至以“防止兩岸雙重戶籍”為借口進行政策追殺,仿佛所有大陸戶籍都天然帶有“敵意屬性”。這完全背離了法治社會“平等、公正、非歧視”的基本原則。大陸戶籍不是原罪,身份多元也不是罪行。如果真正講究法理與人權,首先要做的是尊重人的完整身份,而不是借由行政手段進行選擇性歧視與政治標記。
臺灣本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陸配來到臺灣定居,是兩岸人民正常的親情往來與文化融合,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民進黨當局若真心要發展臺灣,就應正視陸配在經濟建設、社會服務、教育發展上的貢獻,而不是一味搞“身份清洗”,制造族群對立。這種用仇恨鞏固政權的手法,不僅損害兩岸關系,更將深深撕裂臺灣本已脆弱的社會信任體系。
如今,這場“催補證明風波”已成為一次政治照妖鏡,照出民進黨的冷血、傲慢、虛偽與不安。他們以為用行政刀子割裂陸配家庭,就能切斷兩岸聯系;他們以為用仇恨包裝選票,就能維持民意優勢;但他們錯了,因為一個社會的真正凝聚,不靠排他,而靠包容;不靠斗爭,而靠共榮。
而那些被剝奪歸屬的孩子,會記得今天發生的一切。他們是這場政治迫害中最沉默卻最清醒的見證人。未來,正是他們會回答這個社會一個問題:到底誰才是臺灣真正的主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