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長來了,沒人認(rèn)出來,不是因為變化大,而是他根本沒顯出官樣。
他只想見見女兒
1971年春節(jié),北京氣溫零下,風(fēng)卷著雪粒在街頭轉(zhuǎn)圈,王樹聲穿著一件舊軍大衣,領(lǐng)口磨得起毛,他一個人站在公交車上,不急,眼神落在車窗外的白霜上。
沒人知道,眼前這個身形略駝、臉色泛紅的老頭,是國防部副部長。
楊炬出差,三個兒子都在地方工作,家里空了,王樹聲看著飯桌上的年夜飯發(fā)愣,那天早上,他沒喊司機(jī),也沒通知部隊,只留了張紙條,寫了兩個字:“出門”。
目標(biāo)是北京郊區(qū)一支通信部隊,他的小女兒“四毛”在那里,部隊任務(wù)緊,放不了假,她叫王季遲,14歲入伍,干的是最辛苦的工作——通信兵,守話機(jī)、抄電報、夜里值班,不定點吃飯,她是王樹聲最小的孩子,也是他最不放松的那一個。
他從不在子女面前擺資格,他說過一句話:“不能讓孩子以為自己是誰,什么高干子弟,不存在。”
那天上午十點多,他到了部隊門口。
門衛(wèi)兩名哨兵,一個在崗,一個在屋,哨兵例行檢查:“請出示證件,登記?!蓖鯓渎暃]帶任何證件,只說:“我來找我女兒,她在通信連?!?/p>
“那您填表排隊?!鄙诒掷锬弥砀瘢霸谶@兒登記。”
前面排著幾個人,大多是家屬,有人拎著雞鴨,有人拿著年貨,嘴里喘著白氣,隊伍緩慢挪動。
沒人認(rèn)識王樹聲,軍大衣普通,軍帽壓得低,鞋是舊的,磨出褶,他沒有說明身份。
“我可以進(jìn)去告訴你女兒。”有個年輕人認(rèn)出他好像是軍人,“你是干部吧?”
王樹聲搖頭:“不用,排隊。”
他站在末尾,風(fēng)刮過來,吹得人耳朵疼,他手揣在衣兜里,一動不動,有人回頭看他,覺得奇怪:老頭一動不動,好像在等什么信號,兩個小時過去,表還沒填上,他凍得面頰通紅,眼神仍平靜。
王季遲趕到門衛(wèi)
快到中午,門衛(wèi)接到電話,“通信連王季遲,有人來探望,門口等很久了。”
王季遲拿起電話,僵住,“誰?”她聲音拔高,“說是你父親。”
她顧不得請假,立刻往門口跑,進(jìn)了崗?fù)?,一眼看到父親坐在板凳上,臉紅得像火燒,鼻尖掛著霜,嘴唇裂了皮。
“爸!”她沖上去,聲音有些發(fā)顫,“你怎么來了?怎么不提前說?”
王樹聲沒起身,抬眼看她,笑了一下:“你忙,我不打擾。”
“你都不用警衛(wèi)員?也不穿軍裝?”王季遲語氣急。
“穿了,”他掀起軍大衣,“這不是舊軍裝。”
“你為什么不打電話讓放行?”她聲音大了,語調(diào)也帶著委屈。
他伸手摸了摸她的頭發(fā),緩慢地說了一句:“這是部隊,不是你家院子,你要記得。”門衛(wèi)站在一邊,不敢抬頭。
他們只聊了三十分鐘,王季遲帶著父親進(jìn)了連部小會客室,沒有飯,沒有茶,桌上擺著三塊糖,她把糖撥開,讓他挑,他不挑,只拿一塊。
她問:“家里還好嗎?”
他點頭?!巴谩!?/p>
“媽還在外地?”
“是,你哥們都回來了嗎?”
“沒,都在各自單位?!?/p>
她沉默了一下:“你今天怎么來的?”
“公交,先倒了三站,然后再換一趟。”
“你就一個人?”
“對?!?/p>
她低下頭,手絞著褲腳,從小到大,她沒看過父親這樣“普通”。
探親時間一到,他起身,拒絕她提出送他回去的請求,“你回去工作,我自己走?!?/p>
“爸,至少我送你到公交站?!?/p>
“那就走快點?!?/p>
外頭的風(fēng)更大,雪已經(jīng)積了小半指,兩個人沉默地走,踩在積雪上,發(fā)出吱吱的響聲。
走到車站,他看表:“差不多?!?/p>
“你真的不讓司機(jī)接你?”
“我來,就是個人,不是副部長?!?/p>
他不愿留下任何讓人聯(lián)想的痕跡。
車來了,他腳步一挪,踏上車門,沒再回頭,王季遲站在原地,直到車開遠(yuǎn),她沒哭,只是眼圈紅了。
她記得母親說過一句話:“你爸活得不像個領(lǐng)導(dǎo),倒像個老兵。”
嚴(yán)于律己,從不搞特殊
1971年這次探親,被很多人記住,不是因為感人,而是因為不尋常。
一個國防部副部長,站在哨兵隊伍最后面,凍兩個半小時,沒人攔,沒人迎,他也不出聲。
這種事,擱在今天都難得,更何況那年,他不是作秀,誰都知道,他一貫如此。
王樹聲的秘書魯永成回憶:他住的房子在北京東郊,一個舊院子,三間磚房,屋頂漏水,廁所是旱廁,家里沒電話,警衛(wèi)只有一個,他從來不讓家屬使用單位電話、車輛,公務(wù)用車只限上下班。
“你要享受,就不要當(dāng)干部。”
王樹聲在家說得很少,楊炬是老黨員,性格直爽,三餐都自己做,子女沒人請過假“陪父親”,他不允許,他說:“你陪我,就會缺勤,缺勤就違反紀(jì)律。”
一次,長子王魯光婚禮,家屬院愿意借點家具布置新房,王樹聲得知后,直接找警衛(wèi),語氣冷硬:“你們誰提的?公家的東西,結(jié)婚用得著?你想讓他結(jié)完婚再挨處分?”
婚禮當(dāng)天,連被褥都是家里湊的,他自己坐在角落,連話都沒說幾句。
王季遲是最小的,乳名“四毛”,14歲參軍,編到通信兵部隊。
她沒說自己是將軍的女兒,也沒人知道,她常年夜班,按時抄報、測話、站崗,吃住都跟普通兵一樣,訓(xùn)練累時,她也動搖,她寫信給母親,說“我想回家”,王樹聲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話:
“你不是來享福的?!?/strong>她沒再提過回家的事。
一次,部隊組織講家風(fēng),有人提到高干家庭如何嚴(yán)格,她低頭沒出聲,隊長問:“你家呢?”
她說:“沒啥特殊,我爸從沒帶我出過門。”
隊里的人還真以為她家就是普通職工,直到很多年后,他們才知道,她是王樹聲的女兒。
守到最后一刻
1973年底,王樹聲查出胃癌,瘦得很快,仍堅持上班,不肯請假,他說:“事情還沒交代清楚?!蹦嵌螘r間,中央軍委文件需要過目的,全拿去他家,他躺在床上批注。
“別告訴孩子?!边@是他留給秘書的要求。
1974年1月7日凌晨,病情惡化,他意識模糊,說了最后幾句話:“我死了,不要埋在八寶山……送我回麻城,跟戰(zhàn)友們在一起。”
他拒絕八寶山,選擇烈士陵園。
遺體火化那天,他的棺材用的是普通木板,沒有覆蓋軍旗,骨灰盒上寫的不是“國防副部長”,而是“王樹聲烈士”。
父親去世時,王季遲正在部隊執(zhí)勤,她接到消息,向連隊請假,領(lǐng)導(dǎo)搖頭:“現(xiàn)在任務(wù)重,不能批假。”
她急了,第一次在連隊哭:“我只是想見最后一面。”她沒走。
等她趕到北京,葬禮已過,骨灰已送走,她站在舊居前,門是關(guān)的,窗臺上落了層薄灰,她沒進(jìn)去,就站了一會兒,然后轉(zhuǎn)身離開。
她從不在戰(zhàn)友面前提這件事,直到多年后,有人寫王樹聲的傳記,她才短短說了一句:“我爸,不愿我們搞特殊,那天,他要是給我打個電話,或許我能早點見他,但他沒打?!?/p>
1987年,王樹聲骨灰安葬于麻城烈士陵園。那天沒有排場,沒有記者,只有幾個老戰(zhàn)友站著,眼神沉著,墓碑不高,碑文簡潔,幾個大字:“王樹聲,1905—1974?!?/strong>
王季遲穿著舊軍裝站在一側(cè),只是彎腰擦了擦碑腳上的灰。
她說:“他一輩子不愿抬頭看人,如今也沒抬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