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期間,遠景儲能重磅發布了全球首款智能體儲能系統EN 8 Pro,搭載遠景動力700Ah+儲能專用電芯,轉換效率(RTE)達到96%,能量密度440+Wh/L,循環次數超15000次,高能量密度電芯結合創新性的系統集成設計,標準20尺集裝箱容量達到8MWh+,系統能量密度達到541kWh/㎡,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體儲能系統,可以大幅降低初始投資成本及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
遠景智能體儲能系統的產品底座基于其全棧技術能力,具有高安全、高性能和高可靠特性。區別于競品,其搭載了交易智能體 Trade Agent和構網智能體,能夠實現儲能系統在電力市場交易和支撐電網方面的更優表現。遠景交易智能體內置AI氣象大模型、AI負荷大模型等大模型矩陣,實現預測精度領先行業,峰谷預測準確度要領先行業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可以實現百MWh儲能電站年收益增收150萬元。
這是一款適逢其時的產品。兩個月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 2025〕136號),提出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等上網電量將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這意味著新能源將由穩定營收模式向市場化交易的資產運營模式轉型,未來新能源場站收益將面臨重大挑戰。
具備交易能力和構網技術的儲能被認為是解決這項挑戰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產品并不具備這些能力,且同質化嚴重,由此導致了嚴重價格內卷。“電力市場就是照妖鏡,你的儲能產品好不好,通過電力現貨市場一檢驗馬上就知道了。過去很難驗證,因為很多儲能強配之后,不怎么調用?!?/b>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告訴「能見」。
136號文的深遠影響
在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新能源項目前期開發還是后期運營管理,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電力市場交易”,儲能亦如此。
此次儲能的價值回歸和凸顯,就是電力市場帶來的價值鏈再分配。田慶軍認為,“136號文本質是新能源產業鏈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再分配?!?/strong>
在新政策公布之前,新能源產業鏈價值絕大部分利潤都由開發商賺取,由此導致了一些不合理現象——首先是地方政府通過資源換產業等手段,增加了很多新能源開發非技術成本;其次政策強制要求新能源配儲,又很少調用;此外大量非專業的跨界資本入局新能源,倒買倒賣路條。
136號文讓新能源全面入市,就是讓每個鏈條上的價值回歸正常,回歸商業本身。田慶軍認為,136號文發布之后,新能源投資商會更關注產品質量帶來的價值,這樣就會回歸到不再進行價格內卷的局面。“因為價格內卷出來的產品,開發商未必會受益,最后傷害的還是投資商的利益。”
儲能則通過電力市場,能真正尋找到其角色和定位,可以通過電力市場的交易和給電網提供服務找到商業模式。
中能建能源研究院也認可136號將給儲能帶來重要機遇。他們認為,雖然新能源配套儲能不再作為新能源項目開發的前置條件,表面看免去了新能源強制配儲要求,但從深層次分析,隨著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現貨市場價格上下限價差將進一步擴大,也就意味著對于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大批可調節資源具有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空間。
因此中能建能源研究院認為,應盡早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示范性、引領性新型儲能項目,創新推動從電芯制造到系統集成的儲能新技術、新功能,研發更大規模集群、更大單機容量、更高轉換效率、更長釋能時長的新型儲能系統,鍛造更加系統高效的新型儲能產業鏈一體化能力。
構網和交易型儲能機遇
136號文給儲能提供了歷史機遇,同樣提出了挑戰。過往強配的儲能大部分都是沉默資產,因此對于產品的質量和能力要求并不高。136號文本質上對儲能在構網能力和交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儲能分為構網型和跟網型。過往大部分鋰電池儲能都是跟網型,簡單理解為其無法對電網頻率和電壓構成支撐。伴隨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逐漸躍升至全國20%的高比重,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給電網的電壓和頻率穩定造成重大挑戰。
此時,新能源在電力系統中比重如果還想繼續大幅提升,就需要具備構網型的儲能。所謂構網型儲能,其變流器(PCS)采用與同步發電機類似的功率同步策略,不需要借助鎖相環便可實現同步,輸出穩定的電壓與頻率。構網型儲能系統不僅可以并網運行,還可以離網運行,對電網的支撐能力較強。
此次遠景發布的構網智能體儲能產品,就具備1+4全棧構網能力,具有慣量支撐、電壓支撐、寬頻震蕩抑制、增強電網強度、場站級黑啟動等構網能力,靈活適應孤網、弱網、新能源大基地等各種場景,可實現100%新能源電力系統運行。
“1”即遠景構建的全時間尺度系統仿真平臺,可根據新型電力系統應用場景、發展階段、規模結構準確定義設備特征,設計開發最佳構網型產品;“4”,指4層級構網型產品,覆蓋部件、整機、場站、系統,部件端為自研的構網型儲能變流器,單機端為可與構網型儲能變流器相適應的高性能構網儲能單機,場站端支持新能源場站+儲能協同實現類同步電機特性,系統端可實現源荷儲自主組網。
交易是儲能的另一個重要能力,其意義也更大。電力交易極具復雜性和專業性,在現貨市場環境下,企業既要以15分鐘為顆粒度進行新能源功率預測,又要完善月度、年度等長周期尺度的新能源發電量預測模型,需要企業大量積累基于歷史和實時氣象數據,加大科技創新和投入力度,開展多源氣象預測研究,提高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功率預測精度。
對于大部分儲能制造商而言,構建這樣的能力挑戰重重。田慶軍認為,儲能在電力市場中的交易不是簡單的充放電和賣電,而是軟件和硬件協同,以大數據作為連接和紐帶,實現高度智能的智能體。人工將更多會成為輔助,智能會在整個電力交易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過去電力交易主要依賴于人的經驗,未來要逐步擺脫對人的依賴。就像自動駕駛一樣,成為超越人能力的智能體,通過它對市場的判斷,對風光預測的判斷,對電力用戶的判斷,來自主地進行交易。
此次遠景發布的儲能交易智能體就實現了這一目標。在供給預測方面,其AI氣象大模型相比傳統氣象預測提高預測精度30%;功率預測新能源資產接入超25GW,市占率行業前三,月度、年度發電量預測準確率>85%。在需求預測方面,其基于AI負荷大模型,實現負荷預測精度高達97%-99%;消納預測基于省級就及場站級多源信息融合,15分鐘限電預測準確率達到80%。綜合供給和需求高精度預測,能夠實現日前/實時節點電價預測準確率達80%-90%,峰谷預測準確率較行業平均水平高出約5%,以100MWh儲能電站為例,年可增收150萬元。
“基于遠景交易智能體,儲能系統還可以實現軟件策略、硬件控制、運維協同三方面的融合,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收益最優?!碧飸c軍表示。
如何評價好的儲能產品?
打造更好的交易型和構網型儲能產品,是遠景儲能努力的方向。其對行業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則是遠景正在努力構建儲能產品評價標準。
“現在全世界沒有一套完整的評價儲能好壞的標準?!碧飸c軍表示,“這也是近年來產品招標卷價格的核心原因,因為現在行業對儲能的評價體系不夠。”
田慶軍透露,當前遠景儲能正在聯合相關部門積極將行業往更加合理方向引導,建立相關評價體系和標準。
目前遠景儲能初步構建的評價體系分為四類:一是運行態,即儲能的運行狀態;二是儲能健康度;三是儲能利用率;四是儲能轉化率。從設備端到場站端,都將采用這四大指標來衡量,每一個指標下面將分別設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共設置了20多個一級指標和100多項二級指標。這些指標基本把整個儲能的好壞完全定義出來。
“未來選擇一款好的儲能設備或者評價一款設備的好壞時,就像體檢一樣,都有相應的指標?!碧飸c軍表示,過去在評價體系上是不成系統的,大家只是關注某一點或某幾點來選擇企業和產品,就不可避免讓行業會更加關注價格。
遠景最終目標是聯合第三方機構形成行業的統一標準,讓行業回歸理性,賦能整個行業和產業鏈,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