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近年來,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全面推進華北地區及十個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華北地區、汾渭谷地、黃淮地區泉水流量增大,泉水位上升、部分泉水復涌,泉域保護治理取得明顯成效。這背后離不開各地綜合施策的努力,更離不開法治保障的加強。
□ 本報記者 劉欣
泉是地下水水位的“晴雨表”,泉域保護治理是地下水管理與保護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年)》《“十四五”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等,全面推進華北地區及十個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華北地區、汾渭谷地、黃淮地區泉水流量增大,泉水位上升、部分泉水復涌,泉域保護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山西太原晉祠、陜西富平溫泉河等古泉實現復涌……這背后離不開各地綜合施策的努力,更離不開法治保障的加強。
出臺泉域保護地方性法規
清澈的泉水咕嚕咕嚕持續翻涌,陽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斷流多年的晉祠泉再現生機。記者近日在晉祠難老泉泉口附近看到,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前來打卡,還吸引了繪畫者前來采風。
20世紀60至80年代,晉祠泉水流量逐步減少,80年代后水量銳減,1994年4月30日徹底斷流。斷流后其泉口水位仍以每年超過2米的幅度下降,到2008年降至泉口以下27.76米(歷史最大埋深)。
據山西省水利廳水文水資源管理處處長張天鋒介紹,為推動晉祠泉的保護和修復,山西省水利廳組織市、縣兩級采取“節、關、補、限、管”(即堅持節水優先的思路、實施地下水關井壓采、繼續實施生態補水、實施煤礦禁采限采、強化對泉域地下水的監管)綜合措施,推動晉祠泉復流工作。
經過不懈努力,2008年晉泉泉域巖溶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2023年5月14日晉祠難老泉實現首次出流。
2024年初,山西省水利廳與太原市人民政府再度升級保護力度,聯合印發“晉泉十條”(即《晉祠泉復流實施方案》),緊緊圍繞“穩定復流”這一目標,明確責任,強化落實,強力推進復流各項保障措施。
截至2025年3月底,晉祠泉監測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2米,創復流以來新高。
山西共有19處著名的巖溶大泉,是華北地區巖溶大泉分布最多的省份,晉祠泉是山西保護巖溶大泉的縮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世紀80年代山西成立各級水資源管理機構以來,圍繞巖溶大泉保護開展了大量工作。其中,在制定泉域保護地方性法規方面,1997年山西出臺了《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為山西省管理與保護巖溶大泉提供了法律依據。據此,部分地市先后出臺了晉祠泉、蘭村泉、柳林泉、辛安泉、神頭泉、延河泉、三姑泉、古堆泉等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
張天鋒表示,下一步山西將繼續修訂《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配套修訂完善巖溶大泉地方性法規,統籌巖溶泉域系統補給、徑流和排泄的各個環節,在斷流泉復流、保護措施落實、資金支持、重點保護區調整、帶壓區采煤、酸性礦坑水治理等方面,完善相應的措施與條款。
制定系統性保泉工作方案
百泉位于河北省邢臺市區東南部,是我國名泉之一,曾有“環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之記載。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降雨量減少、上游水庫截流、采礦排水量增大、巖溶水開采量逐年增加等多種因素影響,泉域內巖溶水水位持續下降。80年代以來,一處處泉眼相繼沉寂。近年來得益于“天作美”及“人努力”和國家政策支持等因素,不斷有泉水復涌。
據邢臺市水務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路雷介紹,2024年為實現百泉泉群持續復涌目標,邢臺市水務局圍繞“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發展戰略,組織保泉相關部門開會研究,邀請相關專業專家出謀劃策,確立保泉思路,牽頭制定了邢臺市系統性保泉工作方案,并加快實施開展保泉舉措。
記者了解到,去年10月,邢臺市結合泉域實際情況,策劃并推出了涵蓋立法、規劃、補源、節水、生態、監測、應急、宣傳8大類別20條措施,保障百泉泉群持續復涌。
其中,在立法方面,邢臺市提出加強泉水保護法規體系建設,為保護泉水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今年3月21日,邢臺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邢臺市百泉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標志著邢臺市百泉地方立法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在規劃上,編制《邢臺市百泉泉群保護規劃》,明確保護范圍和管控方式,確保保護工作有序推進。
圍繞生態保護,邢臺市通過增加植樹造林、擴大植被面積、加強水土保持、調整種植結構、強化水污染防治監控等措施,實施泉域、泉坑的生態建設和保護,促進泉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泉水復涌,讓這座城市煥發新的活力。在百泉鴛水公園中央,一泓碧水悠然鋪開,碧波如鏡美如畫。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盡管公園部分地區還在施工,仍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前來游憩。這里泉眼眾多,有狗頭泉、黑龍潭、甘露泉、瓦罐泉、銀沙泉等一眾泉水景觀。當前,百泉鴛水公園以泉、景、人互相交融為理念,打造集泉水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區。邢臺人記憶深處的“水鄉”重新回到眼前。
靈活運用補源節水等舉措
類似泉水復涌的案例還有許多。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陳家莊村村口,陳家莊泉正汩汩往外冒出清澈的泉水。
“泉眼又‘活’過來了,直徑都有半米寬呢,周邊長滿了水藻,清澈的泉水咕嚕咕嚕直冒,水流比以前還沖,感覺又回到了40年前泉水旺盛的時候,心里都暢快。”陳家莊村一位村民激動地說。
據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宋磊介紹,近年來,北京市堅持節水優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嚴格實施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雙控”,全市各區均建成節水型區。頒布《北京市節水條例》,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過程節水、全領域節水,為北京節水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時,北京市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大水源置換力度;堅持系統治理,實施地表-地下協同修復。全市1361個在冊泉點中,有水在流泉達到880個,斷流多年的陳家莊泉等81處泉眼實現復涌,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山東省濟南市共有泉水1209處,泉水是濟南得天獨厚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是濟南的城市名片。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加,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的需求越來越大,保泉面臨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泉水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每年均出現停噴斷流現象,2000年前后趵突泉最長停噴時間達926天。
據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泉水保護處處長潘炳江介紹,自2003年9月6日趵突泉復涌至今,已持續噴涌21年。趵突泉得以持續奔涌,源于濟南市委、市政府多維度的保泉策略。在依法保泉層面,陸續頒布《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保持泉水噴涌應急預案》《濟南市泉水保護總體規劃》,依據不同階段保泉形勢,靈活運用補源、控采、增雨、節水等舉措,從法律和制度層面保障泉水正常噴涌。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開展華北地區、十個重點區域、南水北調受水區等地下水超采治理,鞏固拓展北京、河北等深層地下水人工回補試點成效,讓越來越多河湖和泉水的水流“活”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