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悄然回溯,兩年前,我還是法院里身著制服的干警,每日在莊嚴肅穆的法庭間忙碌。一紙調令,如一陣春風,將我吹向了廣袤鄉村的土地,開啟了駐村幫扶的新征程。
初到周坡鎮石馬村,那泥土地散發的質樸氣息,與法院的嚴肅氛圍截然不同。但很快,村民們熱情的笑容、期盼的眼神,讓我迅速融入這片土地。這些年,我見過清晨田埂上的第一縷光,也感受過深夜里村民家透出的溫暖。
如今回首,駐村時光就像一首悠揚的樂章,每一個音符都是我與村民共同譜寫的故事。今天,我想將這段經歷娓娓道來,讓更多人聽見鄉村振興路上,一名法院駐村干警的心聲 。
積極宣講黨的政策
陽光灑在蜿蜒的村道上,將我和村主任背上鼓鼓囊囊的黑色帆布包鍍上一層金邊。在8組脫貧戶廖大爺家旁邊,一棵老樹灑下一片陰涼,我們一屁股坐在了簡易搭建的條凳上,把井研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申報政策“明白紙”遞到廖大爺手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地向廖大爺傳達著申報條件、幫扶措施和政策目標。廖大爺聽得認真,還不時地點頭說道:“現在更清楚知道了防止返貧監測政策,也知道該如何申報,心里踏實多了,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關心。”我們笑著告訴他:“這就是黨和政府的關懷,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陽光穿透樹葉,在“明白紙”上投下斑駁光影,我忽然明白,政策的生命力就生長在這些沾著泥土的對話里。
積極參與糾紛化解
村里的徐家兄弟因遺產吵得不可開交,我深知此事不宜拖延,便第一時間聯系周坡法庭,邀請他們到村委會共同處理這件棘手的遺產糾紛。調解現場,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情緒激動。法庭干警臨危不亂,專業地逐條闡述相關法律條文,用法言法語為雙方厘清權益邊界。我則憑借對村情民意的熟悉,在一旁從親情和道德層面苦口婆心地勸解。我輕拍徐大哥的肩膀說道:“你們是親兄弟,幾十年的兄弟情誼,為了遺產傷了和氣不值得.....”同時,又用溫和的語氣對徐小弟說道:“法律確實保障咱的權益,但親情無價,能坐下來談,就是給大家一個修復感情的機會呀。”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雙方逐漸冷靜下來,開始理性溝通,最終達成和解協議。通過日常的調解,我們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問題,還在村民們心中種下了“有糾紛找調解”的種子,讓“無訟村”的理念在鄉村的土壤里生根發芽。
積極助力產業振興
七月荷香彌漫時,大棚里的西瓜已甜透紅壤。回想在初春的大棚里,農技員耐心地給我講解農用拖拉機翻地的要點,手指比劃著,強調著每個關鍵動作。我登上拖拉機,坐在略顯寬大又硬實的駕駛座上,心里有些忐忑。技術人員站在一旁,大聲提醒著我啟動的步驟,我按照他說的去做,拖拉機發出沉悶又有力的轟鳴聲,我放下旋耕刀再慢慢松開離合器,拖拉機緩緩向前移動,輪胎在松軟的土地上壓出深深的印記。我小心翼翼地控制著方向盤,盡量保持直線行駛。
荷花節清晨,我們將首批西瓜運到荷塘邊。我舉著喇叭吆喝:“現摘現賣,純天然,無污染,又甜又多汁!”游客們紛紛夸贊石馬村不僅有好看的荷花,還有好吃的西瓜,真是個好地方。這一個個西瓜,不僅為石馬村打造了特色農產品品牌,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讓村民的鄉村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褪去警服,挽起褲腿。駐村的日子里,我與村民們同頻共振,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用行動詮釋責任擔當。這份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基層工作的復雜與挑戰,也讓我感受到其中的溫暖與成就感。鄉村振興不是口號,是把黨的政策種進民心,把法治理念化入鄉情,更是在大棚與稻田間蹚出一條共富路。當廖大爺熟知黨的新政策,當徐家兄弟握手言和,當石馬西瓜與荷花節一起被人贊不絕口,都讓我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石馬村的荷花年復一年盛開,而我與石馬村的故事,未完待續......
(井研縣人民法院 謝袁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