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特朗普近期在白宮辦公室舉行簡報會,表達了對中美關系的看法,其言論引發廣泛關注。
特朗普(資料圖)
在此次簡報會上,特朗普表示,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沖突,但在必要時,有足夠能力應對各種情況。這一表態雖未明確釋放緩和信號,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美國對與中國沖突的謹慎態度。當下,中美關系在經貿、科技、外交等多個領域呈現出復雜態勢。經貿方面,雙方貿易往來規模龐大,相互依存度高,但貿易摩擦時有發生;科技領域,中美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上的競爭日益激烈;外交層面,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分歧與合作并存。
回顧特朗普執政以來的對華政策,其在多個方面的舉措呈現出反復無常的特點。在貿易政策上,多次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試圖以此減少美國貿易逆差,推動美國制造業回流。自其上臺后,陸續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不同幅度關稅,從最初的10%逐步提升,部分品類甚至高達25%。然而,中方果斷采取反制措施,對美國農產品、汽車等商品加征相應關稅。這使得美國農業州遭受重創,美國消費者也面臨物價上漲壓力,眾多美國企業利潤下滑,供應鏈受阻。特朗普政府后期,不得不考慮部分關稅豁免,以緩解國內產業壓力,這可視為其在貿易政策上的首次退讓。
特朗普(資料圖)
TikTok事件也是典型例子。特朗普政府曾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對TikTok下達禁令,要求字節跳動出售其美國業務。但在全球輿論壓力、TikTok用戶強烈反對以及字節跳動堅決抗爭下,特朗普政府先是延長TikTok出售期限,隨后相關禁令執行也變得模糊。這一事件中,特朗普政府未能實現最初強硬目標,再次表現出退縮。
特朗普政府出現這兩次明顯退讓,有著深層次原因。從經濟層面看,美國國內經濟結構決定其對國外商品、技術存在較大依賴。貿易戰導致美國企業成本大幅增加,許多中小企業生存艱難。例如,美國服裝、家具等行業,因無法獲取廉價中國原材料,生產經營面臨困境。企業界強烈反對貿易戰,向政府施壓。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美國企業不愿輕易放棄中國市場。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有力,直擊美國部分產業痛點,使美國政府意識到持續強硬并非良策。
與越南相比,中國在應對美國壓力時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與能力。越南近年來積極改善與美國關系,在經濟合作上,越南期望通過與美國加強聯系,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如對美出口增長、吸引美國投資等。在政治方面,越南在南海問題上,曾因美國因素出現一些搖擺。但越南在對美關系中始終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美國拒絕越南“市場經濟國家”認定請求,凸顯美國對越南的掌控意圖。在貿易談判中,越南對美“零關稅”提議未得到積極回應,即便越南不斷在政策上向美國靠攏,也未能換來美國平等對待。
特朗普(資料圖)
展望中美關系未來走向,盡管當前局勢緊張,但雙方在諸多領域仍存在合作可能。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碳排放總量巨大,兩國合作對全球氣候治理至關重要。在打擊跨國犯罪、公共衛生安全等領域,中美也有攜手合作的空間。當然,競爭仍將是中美關系的重要特征,在科技領域,雙方圍繞5G、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競爭將持續。地緣政治方面,在亞太地區等,中美戰略博弈也會時有發生。
對中國而言,應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持續加強自身科技創新能力,降低對外部技術依賴,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外交關系,加強區域合作,如深化與東盟、歐盟等合作,營造良好國際環境,以從容應對中美關系復雜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