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4月9日,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城鄉規劃專業協調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南京召開,會上完成了《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初步成果專家咨詢。
本文字數:2808字
閱讀時間:9分鐘
4月9日,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城鄉規劃專業協調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南京召開。為進一步深化南京都市圈空間規劃協同,共同助推國家級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會上完成了《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初步成果專家咨詢,都市圈“8+2”成員城市規劃資源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就都市圈空間協同發展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進行了交流發言。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陳小卉、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黃發儒出席年會并致辭,都市圈各成員城市及相關區縣的規劃資源部門相關同志及規劃編制技術團隊、受邀專家共計80余人參加。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陳小卉強調
要科學論證南京都市圈戰略目標,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發展。要以城鎮化發展為主攻方向,積極謀劃一體化戰略空間,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同時,要聚焦有效行動計劃,促進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實現區域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推動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黃發儒指出
應重點關注區域空間協同和空間治理,解決跨區域空間矛盾沖突,并且圍繞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統籌和優化區域創新空間布局。同時,要處理好區域空間增量和存量資源的關系,實現跨區域空間要素有效配置,加快建設宜居韌性、制度合理、現代化的南京都市圈。
本次年會特邀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監事、全國政協常委樊杰、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京祥、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小黎、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間規劃研究院院長朱郁郁、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院長劉洋兵作為咨詢專家。會議期間,主編單位對《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初步成果進行了匯報,專家組一致認為規劃成果內容翔實,規劃方法科學合理,為促進區域協同、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監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樊杰建議
進一步突出規劃亮點,明確規劃編制宗旨和期望目標,并加強與“十五五”規劃的銜接,體現時代性特征。建議聚焦產業基礎、科教文化、地域生態等疊加優勢,進一步明確南京都市圈戰略定位,且在存量時代下,仍應以發展的思維來對待都市圈地區。同時,規劃中應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城市環境的塑造,并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前期戰略、后期政策實施的研究。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京祥認為
都市圈“8+2”成員城市全程深度參與,體現出規劃組織方式創新務實。建議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按照國家戰略要求進一步優化成果內容,強化南京都市圈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和核心功能,加強與長三角其他都市圈和中心城市之間的協作聯動,協同拓展都市圈鄉村空間和生態空間新的發展機會、吸引新的人群、復合新的功能業態。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小黎認為
在戰略性方面,應加強與其他都市圈的協同,明確南京都市圈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在行動性方面,加強戰略與行動的協同、分項戰略之間的協同、不同層級空間之間的協同;在政策性方面,將都市圈作為政策單元,加強與國家及省層面政策的銜接協同,并推動各市縣間政策的銜接協同。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間規劃研究院院長朱郁郁認為
一是要構建協同共治新范式,圍繞跨域生態保護、產業鏈分工、基礎設施共建等關鍵議題求同存異,破解行政區劃壁壘;二是要激活創新要素轉化動能,推動科創成果在地轉化與創業孵化;三是深挖樞紐經濟價值,提升都市圈航空資源服務能力;四是塑造品質生活引力場,推進醫療、教育資源跨城共享,實現“以產聚人”向“以城留人”的躍升。
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院長劉洋兵認為
南京都市圈需以生態共保和設施互聯突破行政壁壘。建議優先共建長江、滁河流域生態走廊,建立跨市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并加速推進高鐵、城際軌道一體化銜接,實現交通硬聯通。同時,深化寧合雙圈協作,探索跨城產業用地“飛地經濟”模式,避免同質競爭。通過統籌區域生態保護、設施共享與產業協同,推動都市圈從“空間擴張”向“功能融合”升級,打造長三角—中西部聯動示范。
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規劃資源部門相關負責同志總結了過去一年里推進都市圈空間規劃協同方面的工作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成員單位一致表示,將緊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發展,落實規劃協同思想、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鎮江市表示將加強都市圈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空間統籌協調,提高規劃編制的前瞻性和科學性。揚州市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同城化等國省戰略,強化區域空間協同,進一步推動揚州、鎮江深度融合發展。淮安市建議加快都市圈內樞紐經濟體系和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構建,加強寧淮宣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等生態魅力地區與創新轉化融合發展。蕪湖市強調將抓住機遇,在生態共治、交通互聯等方面做好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深度謀劃、協同合作。馬鞍山市表示將強化南京、合肥雙圈聯系,并進一步厘清跨界片區協同發展訴求,做好石臼湖生態共保。滁州市提出進一步深化“規劃共謀、設施共建、生態共保、產業共鏈、民生共享”機制,共繪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共織交通同城化“一張網”,共護美麗長江“一江水”。宣城市表示將強化寧宣黃成長帶、寧淮宣生態經濟發展帶建設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以蘇皖合作示范區為先導的“一地六縣”產業合作區建設,協同推進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金壇區表示將聚焦交通互聯、產業協作、創新并進、生態聯建、惠民共享,為都市圈新一輪發展注入更為澎湃、更為持久的動力。溧陽市表示將共同協商破解區域空間協同上存在難點問題,促進區域合作共贏,加快推動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會議最后,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鄭曉華表示,將繼續加強蘇皖兩省、都市圈各城市跨區域工作協同,不斷強化和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進一步明確南京都市圈的目標定位,打造南京都市圈特色“IP”,并結合各城市“十五五”前期謀劃,協同制定南京都市圈發展行動指引,將南京都市圈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樞紐型、現代化都市圈,攜手譜寫南京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下一步,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城鄉規劃專業協調委員會將積極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求,加快推進《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齊心協力、精準高效,精心繪就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美好藍圖,努力為我國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本文來源:南京規劃資源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行業動態 | 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城市實驗室”正式落戶廣州,國際專家共議可持續城市未來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行業動態 | 展青年規劃師風采,2025年度第三屆重慶市青年規劃師演講活動順利舉行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行業動態 | 五維布局,天津規劃總院2025年度工作將這樣展開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