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班”,不僅是粵劇院團演出的黃金檔期,更是地方群眾享受文化盛宴的重要佳期,素有“無雞不成宴,無戲不成年”的說法。尤其是在粵西地區,“吃年例,睇大戲”早已成為當地百姓最古樸、最喜愛的傳統民俗。作為申遺成功的首個春節,2025年的粵劇春班與往年有何不同?日前,廣州粵劇院舉辦2025年春班總結活動,曬出今年春班演出成績單。
春班演出載譽而歸,碩果累累
活動伊始,廣州粵劇院黨總支書記、董事長林凱彬高度贊揚了廣州粵劇團與廣州紅豆粵劇團在過去數月間,堅守在粵劇演出第一線的辛勤付出,稱贊兩團是極具凝聚力與戰斗力的優秀集體。他表示,2025年初,廣州粵劇院下轄的廣州粵劇團和廣州紅豆粵劇團深入茂名電白、化州、湛江吳川以及廣西合浦等多地,為各地送去65場精彩紛呈的春班演出,惠及觀眾近20萬人次。特別是在1月30日至2月19日的新春期間,在短短20天內,兩團便成功演出33場,以平均每日1.65場的高密度演出頻次將高水準的文化藝術盛宴送至基層群眾的家門口,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實現了演出市場與藝術口碑的雙豐收,充分展現了廣州粵劇院在傳承與弘揚粵劇方面的出色成績與社會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適逢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誕辰100周年,廣州粵劇院在春班期間創新性地開展了線上直播活動,首次向全球觀眾呈現了“紅派藝術進鄉村”暨經典粵劇《搜書院》的精彩演出。此次直播借助茂名市廣播電視臺、大灣區衛視、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平臺,實現了全球同步直播,吸引了超過40萬人次觀眾在線觀看。這不僅為粵劇藝術的傳播開辟了新路徑,更讓全球觀眾得以領略粵劇經典與“紅派藝術”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彰顯了粵劇作為傳統文化瑰寶的深遠影響力。
豪華陣容齊聚春班,熱情滿滿
據介紹,今年春班演出呈現出兩大顯著特點:一是“傳幫帶”模式的深化與強化,粵劇名家與青年演員攜手同臺,傳承與創新并舉;二是青年戲迷的數量顯著增加,這有力地說明了粵劇在當代社會中依然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潛力。
此次廣州粵劇院的蛇年春班演出陣容堪稱豪華,匯聚了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黎駿聲、陳韻紅、蘇春梅、吳非凡、李嘉宜等藝術名家,以及一級演員陳振江、李偉驄、陳健超、莫燕云等青年藝術家,還有盧文斌、梁文超、陳美娟、柯超杏等優秀演員。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藝術水準,為觀眾獻上了一臺又一臺粵劇盛宴。演出劇目既有《范蠡獻西施》《唐明皇與楊貴妃》《趙子龍保主過江》《姑緣嫂劫》等經典傳統大戲,也有近年全新創排的《焚香記》《梁山伯與祝英臺》《董生與李氏》,充分展現了粵劇藝術的深厚底蘊與創新活力。
2025粵劇春班藝術名家演出舞臺。
2025粵劇春班藝術名家演出舞臺。
2025粵劇春班藝術名家演出舞臺。
2025粵劇春班藝術名家演出舞臺。
2025粵劇春班藝術名家演出舞臺。
“擔凳仔,霸頭位”,廣州粵劇院春班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場場觀演熱潮。盡管演出通常在晚上8點才正式開場,但往往從下午三四點起,村民們便早早來到現場,占據最佳座位,只為一睹粵劇名團名家的風采。這種對粵劇的熱愛與執著,早已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日常。
每場演出的觀眾規模因村落大小而異,但無一例外地吸引了三到六千名觀眾前來觀看。除了熱情的當地村民,更有大量觀眾從附近十里八鄉驅車趕來,只為共享這場文化盛宴。演出現場不僅座無虛席,觀眾們將戲臺圍得水泄不通,甚至那些未能占得一座的觀眾,也站在觀眾席外圍看得津津有味,形成了一堵壯觀的“觀眾墻”,場面之火爆令人嘆為觀止。
戲臺上演得投入,戲臺下看得專注,不少觀眾情不自禁地跟著演員輕輕哼唱,用手在腿上打著節拍,完全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更有觀眾在演員亮相之后,興奮地向身邊的親友介紹演員的表演風格和唱腔特點,如數家珍,仿佛在分享自己珍藏多年的寶貝。這一刻,粵劇春班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文化的傳播,將臺上的表演與臺下的觀眾緊緊相連。
2025年廣州粵劇院春班在廣西合浦山口鎮演出期間,臺下專注觀看的觀眾。
2025年廣州粵劇院春班在茂名電白旦海村演出時,現場座無虛席。
隨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陳韻紅、蘇春梅、吳非凡、李嘉宜等藝術家現場分享了春班演出的心得感受。
黎駿聲總經理作為粵劇藝術名家,至今已參與過45年的春班演出,他指出廣州粵劇院“傳幫帶”模式在近年的春班演出中不斷得到深化與強化,粵劇名家與青年演員攜手同臺,資深藝術家的口傳身授幫助了青年演員的成長,而青年演員的參與也為傳統粵劇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連軸轉的春班演出體現了劇團的專業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他稱贊演職員們緊密配合,以高質量演出吸引了十里八方戲迷朋友的關注和喜愛,延續了“萬人空巷”睇大戲的熱鬧場景。
陳韻紅亦是一位參與過多年春班演出的藝術名家,她感慨粵西地區群眾對粵劇的喜愛,認為這種熱愛是粵劇傳承與發展的堅實根基。她寄語全體演職員:“我們要珍惜舞臺,在藝術上敬畏舞臺,對觀眾有責任之心,對同事有真誠之心。”
紅派藝術傳人蘇春梅表示,今年是她回到廣州粵劇院大家庭的第 11 個年頭,她很開心每年都能參與到春班演出中,而且多是演出紅派經典,通過春班演出,得以讓紅派藝術在基層不斷生根發芽。
春班演出期間,奔走在演出一線的演職員們往往要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吳非凡表示,盡管每年春節都不能跟家人共度新春佳節,但能跟院集體一起深耕粵劇舞臺,她依然感到幸福,尤其是觀眾們的掌聲與喝彩聲,都是對演員們最大的肯定與鼓勵,也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源泉。
李嘉宜以“感恩、觀照、思考”為關鍵詞分享了自己的春班感悟。她表示,感恩領導關懷與團隊支持,今年春班演出的量與質都得到了提升,對她個人而言,在春班舞臺歷練、藝術碰撞與角色反哺中不斷觀照自我,實現了自我成長。同時,她深入思考觀眾需求與粵劇創新,期待與團隊一同推動粵劇不斷發展前行。
廣州紅豆粵劇團團長陳振江和廣州粵劇團團長陳健超分別圍繞各自劇團的實際作了發言。陳振江團長表示,在粵劇院的領導下,兩團精誠合作,克服了連月演出的各種困難。他很興奮地看到粵西觀眾的熱情,演出市場的回暖,這充分說明了粵劇藝術在觀眾心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不斷提升。他提到,今年春班演出中,青年戲迷的數量顯著增加,他們不僅跟隨劇團深入鄉村觀看演出,甚至為了追隨心儀的“角兒”,自發組成了獨特的“戲迷團”。這些年輕的戲迷來自不同的地方,包括珠三角地區、省外其他城市,甚至還有遠道而來的海外僑胞。他們熱衷于用手機記錄演出現場的精彩瞬間,并通過社交媒體將這些內容分享到網絡上。這不僅傳遞了春節的熱鬧與喜慶,更在無形中助力了粵劇藝術的傳播與推廣。
陳健超團長則通過演出場次、觀眾人數和演出收入等數據,深入分析了今年春班的良好態勢,他認為,這些數據的增長不僅是演出市場回暖的體現,更是粵劇藝術傳承與發展的有力證明。陳建超團長還指出,今年春班演出的一大亮點是“傳幫帶”模式的深化與強化。資深演員們不僅在臺上與年輕演員同臺獻藝,更在臺下積極指導和培訓,幫助年輕演員快速成長,使其在舞臺上展現出更加成熟、更具感染力的表演。此外,今年春班演出在劇目打磨、舞臺技術和燈光效果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力求為觀眾呈現更高質量的藝術享受。憑借演出的高質量和良好的口碑,部分邀請方已向劇團發出在當地連演三年的邀請。
采寫:南都記者:周佩文 實習生 何夢怡 通訊員 文瑤
圖片由廣州粵劇院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