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凱面對外媒主持人提問:中國將失去美國市場,那占中國出口的15%將……
霸氣地打斷:
“我們不在乎!中國已經存在了5000年,在大部分時間里,根本沒有美國這個國家…
而我們依然生存下來,如果美國想欺負中國,我們會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應對這種局面,而且我們有信心再延續5000年……”
這幾句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真的是讓人內心一振!
這是應對關稅戰和“鄉巴佬”言論的最好的回答!
這段話迅速在各社交平臺刷屏,網友們直呼“解氣”。
大家紛紛點贊:
“老高的這幾句話真的牛,一般人沒這水平。”
“好有智慧的回答!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早已練就堅忍不拔、堅強不屈的意志!”
“我們挺得住,無懼任何外部施壓!”
高志凱的話之所以引發共鳴,根本原因是:
它喚醒了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在過去的五千年歷史,在還沒有美國的情況下,中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建立起了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系。
在古代,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歐洲展開貿易往來,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遠銷海外。
那時的中國,便已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占據重要地位,經濟繁榮昌盛,文化影響力深遠。
即便在近代,中國經歷了諸多磨難,依然憑借自身的堅韌與努力,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駝鈴古道到中歐班列,從市舶司到自貿區……從農業經濟到現在世界上領先的工業經濟體。
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從來不是依賴某個市場,而是有著“把世界變成市場”的能力。
美國的打壓,本質上是害怕中國崛起,動搖其“世界老大”地位。
而中國的發展邏輯很簡單:不靠掠奪,靠自強。
中國是否真的擔心失去美國市場?
外媒的主持人問的這個尖銳的話題,意在試探中國在復雜國際經濟格局下的底線與態度。
而高教授的回答,則是很好的表明了態度:
中國經濟的根基并非依賴于某個特定市場,而是有著更為深厚的底氣。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發展從來不依賴任何人。
網友的評論,也反映了公眾對中國經濟實力和文化自信的高度認同。
當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穿越千年,當鄭和的船隊在印度洋揚起風帆,當“中國制造”從代工廠走向全球品牌,中國經濟的商脈從未中斷。
5000年來,
中國最擅長的,
就是把“封鎖線”變成了“新賽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