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4日訊(編輯胡家榮) 在經歷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沖擊后,港股市場呈現V型震蕩走勢。中金公司指出,恒指圍繞20,500點中樞展開震蕩,這一關鍵點位已接近2018年貿易摩擦時期的極端情緒定價水平。值得關注的是:
風險溢價指標顯示,當前恒指股權風險溢價(ERP)快速攀升至8.2%,顯著高于2018年底7.7%的極值水平。
科技板塊動態市盈率回落至14倍,較3月高點19.1倍已壓縮26%,重新進入價值區間。
AH溢價指數沖高至142%,港股相對A股性價比優勢擴大至近10%。
核心矛盾:關稅沖擊與政策對沖的賽跑
中金測算顯示,美國加征關稅每提升54個百分點,將拖累港股市場盈利增速4-5個百分點。但市場走向將取決于兩大因素:
關稅"脫敏"進程:當前165%的加權關稅已超越價格彈性閾值,邊際影響遞減。
政策對沖力度:廣義財政脈沖變化將成為關鍵,重點關注的政治局會議政策定調。
****
資金格局:南向主導與外資觀望
資金面呈現"內熱外冷"特征:
南向資金:日均流入89.4億港元創歷史新高,年內累計流入超5800億港元,險資與公募仍有3000億港元可配置空間。
海外資金:主動型外資加速撤離,EPFR口徑單周流出6.9億美元,配置比例降至6.5%的歷史低位。
潛在金融制裁風險也值得密切關注
除了關稅外,潛在金融制裁風險也值得密切關注,尤其對港股和中概股而言。
影響程度從高到低分別有:直接將部分中國企業納入其限制名單中,使得所有美國投資者被迫清倉,例如美國NS-CMIC名單(Non SDN-Chines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Companies List,非特別指定國民清單SDN中國軍工復合體名單);美國投資者投資中資股征收額外資本利得稅;將中資股排除如MSCI等全球大型指數基準或ETF;有關中概股上市地位和審計問題。
不過,經歷了過去幾年尤其是2022年的“中概股退市風波”后,絕大部分在美上市的大型中資民營股(如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均已回歸港股雙重主要或二次上市,因此受退市影響最大的多為尚不滿足回歸港股條件的小市值公司。
后續如何配置市場?
整體而言,在指數空間上根據對于市場情緒以及基本面盈利的不同假設,中金公司測算,
基準情形下,市場情緒維持不變(上一輪中美貿易摩擦高點時7.7%的風險溢價),不考慮盈利下修影響,對應恒指20,500點左右。
積極情形下,市場情緒修復至關稅沖擊前水平,盈利不下修(政策對沖)但也暫時沒有科技板塊的提振,恒指重回23,000-24,000點。若進一步樂觀,假設情緒修復至2021年初高點時水平(意味著關稅有明顯進展、且科技敘事再度強化),盈利兌現4-5%增長(政策對沖+科技盈利部分兌現),對應恒生指數25000-26,000點左右。
悲觀情形下,市場情緒維持不變,盈利增速降至-10%左右(關稅談判不暢,且國內政策發力不及時),對應恒指18,000點左右。
操作策略上,中金建議投資者采用"金字塔式"加倉法,在20,500點下方每500點加倉10%,重點把握科技板塊估值修復與高股息資產的雙向輪動機會。對于重倉投資者,可通過股指期貨對沖鎖定下行風險,同時保留10%-15%現金應對潛在黑天鵝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