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孚能科技是我國首批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生產廠家之一,上市之初更是創下11.2億的營收,遠超其他企業。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企業,他們的兩個外籍老板在看到營收下降后,果斷開始套現,成功拿走15億后,竟將手中的爛攤子扔給了廣州政府。
身為外籍老板,他們是怎么做到這一步的?該企業如今還有救嗎?
在美國成立公司
新能源汽車現在已經普及,這個領域帶給了人類很大便利,同時也展現了科技的進步,而在這其中有一個角色十分引人矚目,他就是王瑀。
早在1997年,王瑀就發現了動力電池市場,他堅信電池的發展肯定可以帶給汽車自動化更多可能性,并且還能有很多利潤。
那個時候想要發展這個領域并不容易,經濟問題也導致電池業務很難進行,可是王瑀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王瑀
2002年,王瑀和一名叫做Keith D. Kepler的人在美國成立了美國孚能,專門研發新能源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和智能儲能電池。
公司起步時刻,王瑀和Keith D. Kepler經常親自下場,親自去拉投資,和各大商人交談,只要有了資金就能持續搞研發。
到了2009年,王瑀憑借著多年的經驗,回到了中國江西創建了公司,打開了中國市場,當時國內這一領域基本上還是空白,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努力,孚能科技成功進入電動摩托車領域,為全球很多知名摩托車提供電池系統,正式打開了國際電池市場。
為電動摩托車提供電池也讓王瑀和Keith D. Kepler擁有了第一筆資金,也為孚能科技以后開拓更廣泛市場奠定了基礎。
從此之后,孚能科技一躍而起,接連成為了北汽新能源、廣汽新能源等大企業的固定電池供應商。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孚能科技更是有著江西當地政府的助力,也正是在這些幫助下,公司一舉奪得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長達8年的訂單。
這一次的成功讓王瑀在國際市場上再一次發光,之后身價更是暴漲,公司的利潤也是如流水般往身上澆灌。
很快,公司就迎來了上市,在王瑀的一頓操作之下,第一年時就實現了11.2億的營收,可以說是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個成績在當時已經足夠優秀,整個國內商業圈里也是為數不多的存在,王瑀此時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然而,就在上市后公司卻逐漸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命運的齒輪并沒有按照原本的軌跡行走,而是將整個公司帶向了深淵。
進入2020年后,孚能科技的業務不斷下滑,營收大不如前,短短三年就累計虧損了40多億元,瞬間從之前的動力電池領域最強之一,落到了唯一一家連續虧損的企業。
之后到了2024年,孚能科技的營收也沒有改善,再一次下降了17.98%,凈利潤一共虧損了3.04億元。
連續嚴重的虧損導致公司內部的各項業務一步步癱瘓,也是處于“買的越多,虧得越多”的泥潭。
如此嚴重的現狀離不開內外各種原因,在動力電池原材料進口方面,其價格上下浮動實在太大,很難保證成本的穩定,這一點上給到了王瑀巨大壓力。
同時,市場也在不斷進步,對于動力電池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除了安全性之外,其續航能力也成為了用戶關注的重點。
但是孚能科技一直以來都堅持使用三元軟包電池技術,這個技術在安全性、續航能力、電池壽命、成本控制等方面逐漸顯現出劣勢,已經跟不上市場變化。
自身的不足是孚能科技最大的缺陷,用戶不再買單會直接影響到車企,而這些車企又會和電池供應商停止合作,一系列的因果關系最終造成了王瑀落幕。
面對現狀,王瑀好像是并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案,于是他就想到了另一條捷徑——套現跑路......
套現跑路,攤子留給政府
接連的問題如同撲克牌一樣,張張接連不斷,甚至還會成雙成對的打出,讓王瑀和Keith D. Kepler不知所措。
圖片來源網絡
過度依賴三元軟包電池技術,公司并沒有去研發全新技術,最終眼看就要被市場所遺棄,就在這危急時刻兩位創始人決定要套現跑路。
其實在公司營收下降之前,王瑀和Keith D. Kepler就預感到了未來可能會出現無法挽回的狀況,所以兩人早在2017年就以4.8億元的價格將6.4%的股份轉讓給了三家投資機構。
圖片來源網絡
兩年后,公司果然開始了大幅度虧損,兩人繼續套現,一共轉讓了2.4%的股份,輕輕松松得到了1.8億。
之后到了今年的一月份,王瑀和Keith D. Kepler直接拋棄了整個企業,將這個多年的心血賣給了廣州國資,套現出來了近9億元。
圖片來源網絡
多年的套現手段,讓他們拿走了將近15億的資金,而孚能科技卻仿佛被完全掏空,市值暴跌至11元左右,要知道之前可是有著每股23.7元的價格的。
這種翻倍的暴跌受苦的肯定是無數股民,他們的財產因此受到了巨大縮水,一個個在家里欲哭無淚。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這件事情并沒有結束,就在孚能科技陷入絕境之時,公司宣布實際控制人已經發生了改變,廣州市政府將成為新的實際控制人,股東則是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
有了政府的介入,相信企業很快就會重新燃氣雄姿,也給廣大股民們一個說法,盡量讓他們的財產不受到過多損失。
圖片來源網絡
關于王瑀和Keith D. Kepler這一種不負責的行為,也受到了社會和市場上的強烈不滿,身為創始人看到公司發展遇到瓶頸,第一時間想到的竟是保全自身利益。
這種套現跑路的行為是對企業股東的不負責,更是對股民的不負責,最后也是對合作商的不負責。
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有了國資支持后,在這種強大資源和技術優勢的帶動下,孚能科技很快就會實現業務轉型。
而廣州國資之所以選擇接手當然也有其他原因,盡管孚能科技現在仍然處于虧損狀態,但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市場份額和長期積累的技術。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東西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這么來看這個企業并非無可救藥,只要經營得當就會有很大可能煥然一新。
結語
孚能科技的發展實在令人喘息,如此波折的路線也證明了創業的不容易,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為中國動力電池領域做出了一定貢獻。
關于投資,我們一定要謹慎,無論是什么投資項目都伴隨著一定風險,如果遇到像王瑀和Keith D. Kepler這樣的創始人,最終結果很有可能是虧損,當了一個“冤大頭”。
如今,有了廣州國資的加入,或許能帶來全新機遇,對于整個動力電池產業來說,孚能科技也是一場典型教訓,不斷創新才是一個企業立足的根本。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文章可能會有些潤色,請廣大條友理性觀看,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源:
【1】新浪財經——2025-01-13《4年虧損40億的孚能科技,被廣州國資“接盤”了》
【2】新浪財經——2025-01-14《延宕一年后,昔日“科創板電池第一股”孚能科技正式易主廣州國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