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最近這波關稅戰鬧得可謂沸沸揚揚。
本月初,美國首先宣布對中國所有商品加征 34% 的關稅。
緊接著 4 月 4 日,中方宣布采取對等策略,同樣對美國輸華商品加征 34% 關稅。
在此后的幾天,這波關稅戰持續升級。
截至目前,美國對華商品加征的關稅已累計達 145%,而中國對美商品的反制稅率也升至 125%。
這場「對等關稅」的貿易風暴,讓不少行業都受到了影響。
這其中,蘋果 CEO 庫克恐怕是科技圈最「頭禿」的人之一。
(圖源蘋果官網)
因為在宣布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征收最高 145% 的關稅背景下,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蘋果首當其沖。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測算,新關稅將使蘋果每年增加 85 億美元成本。
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iPhone 16 基礎款價格可能從 799 美元飆升至 1142 美元(約合人民幣 8346 元)。
頂配版 iPhone 16 Pro Max 甚至可能突破 23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1.68 萬元)大關。
甚至有人預測,「美國制造」的 iPhone 會賣到 35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2.5 萬元)。
這些消息直接引發市場恐慌,若蘋果選擇漲價,其銷量或將遭遇斷崖式下跌。
若蘋果自行消化成本,那么受到的損失不可估量。
(圖源 IT 之家)
基于此,為趕在關稅生效前清關,蘋果上演了一場科技版的「速度與激情」。
消息稱,蘋果在 3 天內緊急調派 5 架貨機,從印度工廠空運 600 萬噸(約 150 萬部)iPhone 至美國。
當然囤貨只能解燃眉之急。
目前全球 80% 的 iPhone 依然產自中國,印度工廠良品率低、供應鏈不完善,短期內根本無法替代。
這一系列消息,讓不少用戶紛紛擔心,未來是不是要買不起 iPhone 了?
好消息是,大家不用過于擔心。
4 月 11 日,美國突然發布了一份關稅豁免清單。
(圖源外媒)
豁免清單顯示,包括智能手機、電腦、服務器、半導體等領域均逃過一劫。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 iPhone、Mac、iPad、Apple Watch 等產品。
這意味著 iPhone、Mac、Apple Watch 等核心產品對美出口稅率從 125% 降至 20%(僅保留原有加征關稅)。
整體來看,此次豁免覆蓋了中國對美出口電子產品的 20%-25%。
除了蘋果產品外,還包括英偉達 GPU、半導體設備、SSD 等關鍵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豁免清單并非雨露均沾。
盡管 iPhone 等核心產品獲救,但 AirPods、HomePod 仍被排除在豁免清單外,需繳納 145% 的高額關稅。
此外,像任天堂 Switch 2 等游戲機也需繳納高額關稅,或將面臨銷量下滑。
總之對于果粉來說,既然在美銷售的 iPhone 不會漲價,國行 iPhone 就更不會漲價了。
而未被豁免的 AirPods 耳機等,可能將成為下一波漲價產品。
(圖源 IT 之家)
整體來看,對于蘋果來說雖然短期獲得了喘息、躲過了漲價危機,但長期挑戰仍在。
目前局勢仍然不是十分明朗,政策不確定性猶存。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