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邵昀】美國總統特朗普肆意妄為、不留情面的“關稅大棒棒法”,正消耗盟友的信任。諷刺一幕隨之而來,昔日渲染對華“脫鉤”和“去風險化”的美國,如今也從盟友處聽到了對自己“去風險”的呼聲。
美國《華爾街日報》13日報道稱,特朗普挑起對華貿易戰,將需要盟友來應對這場曠日持久的地緣政治主導權爭奪戰,但無論是原本對華戰略更接近的歐洲伙伴,還是地理上靠近中國、防務上依賴美國的亞太伙伴,都正選擇“置身事外”。報道援引官員和專家分析說,中美“共生關系顛覆”,引發地緣政治風險外溢,但許多人不看好美國能最終占據上風。
14日,有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下屬亞太項目高級研究員投書《日經亞洲》,呼吁英國、歐盟、日本等在金融系統、人工智能(AI)等關鍵科技領域盡快對美“去風險”。盡管文章仍將對華依賴刻畫為所謂“威脅”,但認為美國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遠要更大。文章呼吁美國盟友不要一味追隨美國“抗中”,而要聯合打造自己的“戰略不可替代性”地位。
當地時間2025年4月2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特朗普在白宮宣布啟動新的“解放日”關稅政策 視覺中國
現在做美國盟友?“生不逢時”
據悉,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敦促正進行關稅談判的約70國,與美國“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中國,其他美官員也慫恿各國“齊力”阻撓中國技術和貿易發展。但報道指出,問題在于,許多歐洲和亞洲國家如今并不確定自己是否仍是美“盟友”。畢竟,特朗普2日最初簽署的行政令不分盟友、對手,對多國都征收了極高的“對等關稅”。
“朋友、盟友和敵人都被一視同仁,毫無尊重,一切都變成了零和游戲。”丹麥前外交大臣、歐洲議會議員耶珀·科弗德(Jeppe Kofod)說,“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
《華爾街日報》說,這場“不分敵友”的“襲擊”所引發的震驚情緒,加上美國海關11日晚上悄然豁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約20類進口產品“對等關稅”的做法,加劇了外界的擔憂: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究竟還有多少可依賴性?
報道注意到,此前對華路線日益與美國趨于一致的歐盟,這次非但沒有更貼近美方立場,內部呼吁扭轉歐盟對華政策聲音反而越來越多。8日,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后不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中方官員通了電話。11日,歐洲理事會發言人證實,下一屆中歐峰會時間正在協調,預計將于7月舉行。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潭天”13日披露,中歐團隊已就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開始接觸。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 資料圖
本月10日至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行前呼吁歐洲在適應新現實的同時,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系。貝森特隨即譴責西班牙這一考量“無異于自割咽喉”,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納斯則回應說,西班牙不僅希望繼續維持與中國良好的貿易關系,還希望擴大這種關系。
從這家美媒角度來看,如果說歐洲搞好對華關系,還有牽制俄羅斯的企圖,那么包括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亞太國家也開始適應“美國友誼并非理所當然”這一新現實,同樣說明美國的失勢。報道說,由于這些國家的防務依仗美國支持,它們更不愿公開批評特朗普政府。
“現在其實是做美國盟友最糟糕的時候,因為特朗普和他的團隊認為盟友比對手更能讓他們吃虧。”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國際關系教授蒂蒂南·蓬蘇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說,“短期內,美國或許還能強硬到底,各國不得不讓步;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正在疏遠其伙伴國家。特朗普給了中國一個絕佳機會。”
在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看來,現在斷言澳美聯盟體系終結為時過早,澳大利亞和美國仍將繼續共享利益。但他也承認,今后澳美“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共享價值觀”,美國與其盟友的關系已被美國“擾亂”。特恩布爾的任期與特朗普首次上臺執政有重疊,當時二人關系就一度很緊張。2017年,二人曾就美澳難民安置協議有過激烈爭吵。
美西方專家稱,亞洲和其他地區的政府擔心,中美在貿易領域的沖突可能升級,并外溢到軍事領域。“在中美競爭時期,經濟聯系一直是日益緊張的兩國關系中的穩定器。”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地緣經濟與戰略部門主任兼日本研究主席羅伯特·沃德(Robert Ward)說,“過去,兩國之間存在著一種共生關系。現在,這種關系被顛覆了。”
屈于美國淫威“抗中”?“會是個錯誤”
然而,在美國持續自行拆解自己的盟友網絡的情況下,不少人并不看好美國的贏面大小。意大利前駐華大使謝國誼(Ettore Sequi)認為,特朗普在美債遭大幅拋售后對大部分國家暫緩實施“對等關稅”90天,這種讓步表明他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而在明年中期選舉前,他在美國國內還會面臨更多政治壓力。
《華爾街日報》借用了CGTN記者、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沈詩偉的一個比喻來形容中美對外政策的差異:“美國在筑墻,中國在架橋。”報道指出,如今,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而不是美國。譬如,澳大利亞對美出口額就僅為其對華出口額的15%。
“為了取悅一個幾乎每天都在改變政策的美國政府,而切斷這種緊密的經濟聯系很難,甚至不可能。”
報道稱,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還質疑北約和亞洲防務條約的價值,并將貿易讓步與安全合作直接掛鉤。歐洲議會議員貝爾納·格塔(Bernard Guetta)認為,如果美國不改變其當前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歐之間甚至可能形成全面的政治聯盟。
“中國問題現在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美國新政府不僅沒有對歐盟做出任何友好姿態,反而做出了令人不快和不安的姿態。”格塔預計,隨著后特朗普時代國際秩序的改變,歐洲將不得不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尋求平衡,而只有中國才能提供這種制衡力量。
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美國項目主任、前美國外交官杰里米·夏皮羅(Jeremy Shapiro)批評,美國正在背離原本對于美國盟友而言“相當有效”的聯盟體系。“我認為,最終他們將不再是美國的盟友,這意味著,由于他們是這個體系的一部分,我們從他們那里得到的所有東西,我們將再也得不到了。”
“盟友是時候對美國‘去風險’了”,英國查塔姆研究所“中國與世界”亞太項目高級研究員威廉·馬修斯(William Matthews)14日以此為題在《日經亞洲》網站刊發觀點文章,敦促歐亞各國盡快重新審視對美國的依賴度,尤其是在“支撐現代國家運轉的數字技術領域”。
“不幸的是,對美國的盟友來說,在技術上依賴一個以交易為導向的美國所帶來的風險,遠大于依賴中國的風險。”馬修斯提到,特朗普此前曾暫停向烏克蘭提供商業衛星圖像服務,施壓烏方進行停火談判。“試想一下,如果未來華盛頓的決定不是撤回衛星圖像,而是暫時中止微軟Office授權、亞馬遜云服務或Visa支付系統的訪問權,對美國公司的技術依賴所帶來的影響就會開始顯現。”
馬修斯說,如果各國因為害怕脅迫或幻想美國會放棄大國政治,而一味追隨美國“抗中”,將是個錯誤。他建議美國盟友將長期戰略目標設定為同時減少對美中兩國技術的依賴,聯合多國資源,在全球供應鏈中建立“戰略不可替代性”地位,就像荷蘭的半導體光刻機那樣。此外,開發出辦公軟件、金融科技、社交平臺和AI等關鍵領域的替代產品。
復制美“聯盟體系”?中國不掉陷阱
與行為越發難以預測、甚至徹底變化無常的美國政府形成對比的是,中國正將自己塑造成支撐穩定的重要力量。《華爾街日報》13日發現,與華盛頓不同,中國并沒有要求各國選邊站隊。
特朗普發表講話 資料圖
“沒有哪個國家那么傻,他們總是在‘對沖’。認為各國必須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這永遠不會發生。現在人們是根據問題而不是國家來選邊站。”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退役空軍大校周波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報道認為,雖然美國在亞洲和歐洲的盟友不一定會因為特朗普的政策而完全投向中國的懷抱,但美國新的零和世界觀,加上決策的隨意性,已經導致許多盟友尋求對沖風險——畢竟,尊重合作的表態遠比美國的“朝貢”要求更具吸引力。
報道提到,去年12月,對于同中國建交的43個最不發達國家,中國對其100%的稅目產品實行稅率為零的特惠稅率,其中包括33個非洲國家。相比之下,特朗普最初征收的一些最高關稅的目標就是一些最貧窮的非洲國家,如馬達加斯加和萊索托。此外,美國非洲司令部司令邁克爾·蘭利(Michael Langley)最近在國會聽證會上稱,中國已經開始在一些以前由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資助的關鍵項目中取代美國。
尼日利亞頂級企業家之一、Shoreline Group董事長科拉·卡里姆(Kola Karim)表示,貿易戰的附帶損害在非洲比其他大多數地方感受更深。“這是一場巨大的混亂。”卡里姆說,“如果一年后非洲大陸發生一場沖突,誰還會聽美國的?如果你削減所有這些,你就是在傳遞一個信息:你不在乎。”
《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蘭德公共政策學院公共政策教授、前美國情報官員德里克·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的說法不無憂心地寫道:“我們越是沿著擾亂國際秩序,特別是我們的盟友和伙伴的道路走下去,他們就越需要尋找替代方案……而且真的沒有什么替代方案,中國是主要的替代方案。”
不過,中方專家對此指出,事實上,中國并不尋求復制華盛頓的全球聯盟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已從美國過度擴張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據報道,周波表示:“中國的空間現在肯定更大了,但中國將嘗試以自己的方式,逐步履行自身責任。這不是要填補這一真空,因為如果你試圖填補這一真空,你就會落入陷阱。”
總部位于北京的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高志凱也表示,中國將繼續做正確的事情。“中國想告訴全世界,貿易會推動全人類的發展,每個國家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沒有人想邊緣化美國,但現在是美國在把自己與世界其他國家隔絕開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