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防務公司近日在X平臺宣布,第2批次的F-15EX“二代鷹”(Eagle II)已完成涂裝,準備交付美國空軍。 這批戰機將裝備奧勒岡州空軍國民警衛隊第142聯隊,用于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國土防御和空中主權任務。 然而,與此前計劃不同的是,新一批F-15EX不再加裝保形油箱(Conformal Fuel Tank,簡稱CFT),這一變化引發了外界對保形油箱弊端的討論,也似乎印證了中國空軍多年來對其不予采用的深層原因。
保形油箱作為一種緊貼機身設計的副油箱,曾被認為是提升戰斗機航程和續航力的有效手段。 以F-15系列為例,保形油箱能夠顯著增加戰機的作戰半徑,使其在執行遠程任務時無需頻繁空中加油。 然而,這一設計并非沒有代價。 第2批次F-15EX放棄保形油箱,或許正是波音和美國空軍在權衡利弊后做出的調整。
首先,保形油箱對戰斗機的氣動性能存在負面影響。 盡管其設計盡量貼合機身以減少阻力,但相比不加裝CFT的“干凈”構型,戰機的空氣動力學效率仍會下降,尤其是在超音速飛行或高機動性空戰中。 這種額外的阻力可能削弱F-15EX在面對敏捷對手時的優勢,而這一點對于強調空戰性能的第四代戰機尤為關鍵。
其次,保形油箱增加了戰機的重量和復雜性。F-15EX作為F-15家族的最新改進型,已通過結構升級和先進電子系統大幅提升作戰能力,其武器掛載量更是高達13噸以上。在這種情況下,額外加裝保形油箱不僅會進一步增加起飛重量,還可能擠占外部掛點資源,限制其攜帶更多武器的靈活性。對于一架定位于多用途作戰的戰機而言,這種取舍顯然不夠理想。
此外,保形油箱的維護成本和后勤負擔也不容忽視。 雖然CFT能夠減少對空中加油的依賴,但在實際使用中,其安裝、拆卸和保養需要額外的人力和時間。 對于快速部署和高強度作戰的需求,這無疑是一大短板。 而美國空軍近年來在F-15EX項目中強調成本效益,放棄保形油箱或許正是為了優化戰機的全壽命周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空軍在其主力戰斗機設計中從未青睞保形油箱。以殲-10、殲-16和殲-20為代表的國產戰機,更多依賴機內燃油和可拋式副油箱來擴展航程。這種選擇不僅避免了CFT對氣動性能的長期影響,還保留了戰機在不同任務中的模塊化適應性。相比之下,美國空軍在F-15EX上的調整,似乎也在向類似的思路靠攏。
F-15EX“二代鷹”作為F-15家族的集大成者,擁有先進的AESA雷達、電傳飛控和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其設計初衷是在現代空戰中保持競爭力。 放棄保形油箱的決定表明,即便是傳統強項如航程,也需要在整體作戰效能面前做出讓步。 這一變化不僅為F-15EX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也從側面驗證了中國空軍在戰機設計理念上的前瞻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