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原創歌曲專輯《阿克蘇情緣》在華為音樂、QQ音樂、網易音樂、快手等海內外各大音樂平臺同時上線,引發阿克蘇各族群眾廣泛關注。這張專輯由第六批援疆干部陳銳軍擔任總策劃及主要詞作者,攜手多位優秀音樂人共同打造,為文化潤疆再添新樂章。
《阿克蘇情緣》專輯是陳銳軍應阿克蘇地委宣傳部、地區文聯、地區塔里木歌舞劇團邀請、與上海星外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潤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推動的項目。該專輯共收錄了17首描繪阿克蘇的歌曲,曲風多元,融合了流行、民族等多種元素。歌詞中,既有對阿克蘇自然風光如“胡楊它屹立了千年,紅柳她多么燦爛,大漠的駝鈴啊,一聲聲地向我召喚”這般壯美景色的描繪,也有對當地人文風情如“大河靜靜流淌,流淌過尼雅樓蘭,塔里木河的水啊,滋潤著你我的心田”般的細膩刻畫。每一首歌都能讓聽眾深深地感受到阿克蘇獨特的魅力,成為文化潤疆在阿克蘇實踐的生動注腳 。
歌曲背后
難忘的事與動情的人
陳銳軍曾作為第六批援疆干部,兵團第十四師黨委常委、副師長,對新疆懷有深厚的感情。2018年,應地委宣傳部、地區文聯邀請,陳銳軍來到阿克蘇創作采風,這次采風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產生了創作音樂作品的想法。
專輯主打歌曲《阿克蘇情緣》,演唱者林寶,曾和陳銳軍合作歌曲《和田玫瑰》。林寶是上海知青后代,她的童年在兵團一師十四團度過,所以只要一提及阿克蘇,林寶就紅了眼眶。
“那年春節剛過,我專程趕往阿克蘇采風,一到阿克蘇我就想起好友林寶。”陳銳軍說,他能深深感受到阿克蘇在林寶心中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既然不遠萬里來到阿克蘇,索性再多跑一段路,去往一師十四團三連,這樣也能為林寶圓個夢。
陳銳軍通過微信聯系上林寶,一提到他正在阿克蘇,打算去一師十四團三連,林寶就激動了起來。
“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用手機實況發給你。” 陳銳軍問林寶。
“童年時上學,總是跟隨著一條大渠走,每天要沿著大渠走至少五公里以上;大渠兩邊是漫天的胡楊樹;大渠的盡頭是一望無際的棉田。”林寶在電話那頭回應。
于是,陳銳軍沿著大渠走進胡楊林、深入棉田,拍攝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視頻,還與林寶十四團的親朋通話,這一切都把林寶帶回了夢中的家園。
這一夜,陳銳軍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關于新疆、關于阿克蘇、關于兵團的各種文化符號,如精靈般在腦海活躍閃現。枕邊的筆記本記錄了這些碎片化的詞句。黎明即起,稍加整理。在趕往機場的30分鐘里,一段女聲獨唱的歌詞《阿克蘇情緣》就這樣誕生了。
“你遠在天邊,你近在眼前,穿越千里萬里,夢里回到永遠的童年……大渠依舊纏綿,纏綿著龜茲于闐,母親河的雪水啊,澆灌著無際的棉田,白楊它更加的挺拔,果園她飄香彌遠……”詩一般的歌詞寫透了阿克蘇的美和林寶的阿克蘇記憶,讓阿克蘇人感同身受,這首歌一經問世就引起無數人共鳴。
《阿克蘇情緣》憑借其對阿克蘇風土人情的細膩刻畫,以及對文化融合的生動演繹,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自治區第七屆“天山文藝獎”媒體文藝獎。林寶曾在多個場合深情演唱《阿克蘇情緣》,每到動情處必熱淚盈眶。對于每一個阿克蘇人而言,無論身處何方,《阿克蘇情緣》的旋律一響起,那些關于家鄉的河流山川、風土人情的記憶便如潮水般涌來,成為埋藏在他們心底最溫暖、最柔軟的存在。
靈感深處
壯美的山與流淌的河
繼廣受贊譽的《阿克蘇情緣》后,陳銳軍又先后多次來到阿克蘇找尋創作靈感,他踏遍阿克蘇廣袤大地,從雄偉壯麗的托木爾峰,到蜿蜒流淌的塔里木河;從充滿煙火氣的巴扎,到寧靜的鄉村,他感受著這里獨特的風土人情,與各族人民結下深厚情誼。這些經歷成為他創作的靈感源泉,讓他始終對阿克蘇心懷眷戀與熱愛。
“每一次來到阿克蘇,我都會用心去感受這里的一草一木,用心感悟當地風土人情,汲取精神營養,我希望通過歌曲,讓更多人了解新疆、了解阿克蘇,愛上這片神奇的土地。”陳銳軍說。
“穿越兩億五千萬年,站在時空的兩端,托木爾的思念,伴著駝鈴聲聲悠遠……古地中海最后一滴眼淚,把我梳妝得如此絢爛。我的思念化作天山之巔,那朵凌寒怒放的雪蓮……”一首《托木爾的思念》,以天山托木爾峰為靈感源泉,憑借穿越時空的想象力,用婉約細膩的詩話贊嘆托木爾峰的神秘和壯美,榮獲“歡歌中國年”全國聲樂歌曲網絡選拔賽暨2025全民春晚歌唱藝術節目全國十大金獎第一名,同時榮獲專家評審金獎第一名,歌曲如一陣輕柔而有力的風,為阿克蘇自然人文的推廣再添助力,更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山托木爾景區的推廣注入新鮮活力。
歌曲《托木爾的思念》海報。
《托木爾的思念》是陳銳軍和青年歌手艾畇圻受地委宣傳部邀請,到阿克蘇采風后創作的作品,艾畇圻依據陳銳軍歌詞的意境,精心譜寫旋律演唱。演唱時,艾畇圻深情、柔美的嗓音,將對托木爾峰的思念和對阿克蘇的熱愛展現得淋漓盡致。“雋永的歌詞表達了陳老師對阿克蘇的深厚感情,在阿克蘇采風創作期間,我也被阿克蘇的人文風情打動,決心用自己的音樂創作能力,將這些情感和風情通過旋律與歌聲展現出來,希望這首歌成為傳播阿克蘇人文風情的又一音樂名片。”艾畇圻說。
在創作過程中,陳銳軍還積極與阿克蘇本地音樂人和文化工作者合作。《阿克蘇情緣》專輯中,除了有全新創作的歌曲,還有《古麗亞爾汗》《賽乃姆》《歡樂的跳吧》等10首新疆民歌,這些民歌經陳銳軍重新填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歌詞,由地區塔里木歌舞劇團音樂家編曲和演唱,老歌新唱不同凡響,這些作品成為地區塔里木歌舞劇團各類演出,尤其是赴基層演出中的熱門曲目,受到地區各族干部群眾一致好評。
地區塔里木歌舞劇團歌手夏克扎提·吐遜多次與陳銳軍搭檔,為他的歌詞編曲并演唱。“陳老師的詞充滿對阿克蘇的熱愛,能參與這些歌曲的創作,我深感榮幸。我們希望通過音樂展現出阿克蘇的獨特魅力,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夏克扎提·吐遜說,他們的合作不僅創作出一系列優秀的音樂作品,也加深了援疆干部與當地群眾之間的情誼。
目光遠處
家鄉的美與無盡的愛
文化潤疆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阿克蘇情緣》專輯的全平臺上線只是其中一個生動注腳。
《阿克蘇情緣》專輯的推出,不僅豐富了阿克蘇的文化藝術寶庫,更是以音樂為載體,將阿克蘇的文化符號傳遞到更廣闊的天地,讓更多人感受到阿克蘇的獨特魅力,為文化潤疆實踐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張專輯一經上線,便成功吸引了各界目光,為阿克蘇音樂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動力。”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地區音樂家協會主席劉紅梅說,“每當聆聽這些歌曲,家鄉山水與親人的面容就會在眼前浮現,內心滿是感動。這也激勵著我們本地音樂創作者,以全新的視野、飽滿的熱情,扎根生活,創作出更多反映家鄉風貌、傳遞家鄉情感的優秀作品 。”
如今,包括陳銳軍參與創作的一大批阿克蘇元素歌曲被廣泛傳唱,這些歌曲充分體現了地區的地域特點,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文化交融體現了傳承和創新,成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
在學校,孩子們唱起這些歌曲,感受家鄉的美好;在社區,居民們在歌聲中增進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在旅游景區,游客們通過歌曲了解阿克蘇的文化底蘊。這些歌曲讓更多人認識阿克蘇、向往阿克蘇,促進了阿克蘇文旅產業的發展,也推動了文化的傳播。
“過一段時間我還會來阿克蘇采風,深入挖掘阿克蘇自然、歷史、生態、人文等方面的素材,與本地音樂家、民間藝人交流合作,汲取民間音樂的養分,創作更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陳銳軍說,希望通過這些歌曲,讓更多人了解阿克蘇、愛上阿克蘇。
陳銳軍的創作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地區文化潤疆工作的一個縮影。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地區各級各部門正以文化為紐帶,不斷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團結,構筑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讓文化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專輯《阿克蘇情緣》歌單來啦!
這份歌單不是簡單的旋律合集
而是一把打開阿克蘇秘境的鑰匙
快開啟你的專屬音樂時光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