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院線電影《開心嶺》在青海省西寧市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舉行開機儀式。這部以高原鐵路信號工為敘事核心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正式翻開了雪域高原上兩代鐵路人堅守與傳承的動人篇章。
三大“硬核”亮點搶先看:打造工業題材精品力作
作為國內首部聚焦高原鐵路信號工的院線電影,《開心嶺》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大“硬核”亮點:
題材突圍:瞄準“云端天路”背后的無名英雄,首次將鏡頭對準海拔4200米的“開心嶺”信號工區,揭秘鐵路系統“神經末梢”的守護傳奇。影片通過復員軍人第五小軍(盧祈熾飾)與鐵道兵出身的老信號工楊震山(巫剛飾)的師徒羈絆,串聯起暴風雪搶險、狼群夜襲、設備升級等真實事件,展現極端環境下的生命韌性。
實景實拍:劇組將全程在青海高原取景,直面極寒、缺氧、強紫外線等多重挑戰,真實還原高原鐵路建設者“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奮斗現場。總編劇孟廣順透露:“我們不僅要拍暴風雪封山的震撼場面,更要捕捉信號工在零下30℃檢修設備時睫毛結霜、工具凍黏手套的細節,讓觀眾透過大銀幕感受‘堅守’的重量。”
精神傳承:以“軍號”“工作日志”“信號燈”為核心意象,構建兩代鐵路人的精神圖譜。老鐵道兵楊震山用三十年日志書寫責任,退伍軍人第五小軍在風雪洗禮中接過信仰火炬。影片還融入了“妻子病逝隔閡”“伙伴犧牲”等情感支線,讓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交織共振,既有高原硬漢的鐵骨,也有普通人的溫情。
行業大咖共話“天路精神”傳承
開機儀式上,國鐵集團宣傳部副部長厲于表示:“《開心嶺》的創作拍攝,將填補高原鐵路題材的銀幕空白,讓鐵路人的精神與信仰,借助光影的力量代代相傳。希望主創團隊在拍攝時深入挖掘精神內核,通過人物刻畫和故事講述生動闡釋,展現青藏精神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內涵。”
國家廣電總局原副局長、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表示:“我曾是一名鐵道兵,對于這條鐵路的建設歷程,每一個艱辛的瞬間都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這部電影,是無數鐵路建設者無私奉獻與巨大犧牲的生動寫照。他們揮灑的汗水、付出的心血,甚至獻出的寶貴生命,都不應被遺忘。拍攝這部電影,就是向這些偉大的建設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中影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焦宏奮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開心嶺》的現實意義。他表示:中國鐵路建設意義非凡,是中國發展的有力見證。作為電影工作者,他深感當下電影行業挑戰巨大,期望《開心嶺》能發揮大銀幕優勢,為觀眾留下美好記憶,推動中國電影類型化創作。
主創揭秘:巫剛盧祈熾上演“硬核師徒”開機儀式現場,“老戲骨”巫剛與新生代演員盧祈熾的“師徒組合”備受關注。巫剛坦言:“楊震山這個角色讓我想起老鐵道兵,他們把青春埋進鐵軌,把孤獨釀成信仰。在體驗生活中發現,這些高原信號工個個都是‘高原硬漢’,工具箱很沉,有時候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4200站點的信號工每天作業都要背著氧氣瓶。希望能夠通過我塑造的楊震山這個角色,讓觀眾看到信號工爬冰臥雪的真實狀態。”盧祈熾則分享角色挑戰:“第五小軍是帶著失戀創傷來到高原的,他的成長不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精神的蛻變。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被狼群圍困的夜晚,楊師傅用軍號嚇退狼群,那個瞬間我突然明白:軍號里吹的不是聲音,是兩代人的堅守傳承。”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馨月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