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馬戲團 | 文
今年4月26日,教皇方濟各的葬禮在梵蒂岡舉辦,五天后,《明日方舟》游戲里關于拉特蘭宗教信仰翻車的活動如期上線,這是我最近見過最難蚌的巧合。
《明日方舟》里的拉特蘭,是一個容易讓人想到基督教的勢力,雖然實際并不是一回事。拉特蘭是泰拉大陸的宗教核心,是一座白色圣城,有教宗。拉特蘭的居民薩科塔,會使用“天使”稱呼,他們帶有光環,享有共感,遵循律法,違背就會墮天。
游戲里很多高人氣角色,都屬于拉特蘭勢力。比如這次活動更新異格的能天使,估計是游戲最受歡迎的干員之一,男女通殺。
關于能天使和拉特蘭,有個有趣的設定,雖然看似是宗教背景,卻經常顯得吊兒郎當。拉特蘭的薩科塔們,大部分性格樂觀灑脫,喜歡惡作劇,對甜品尤其熱衷,癡迷于搞娛樂性的爆炸,就連教宗,也喜歡開玩笑逗小孩。
撇開說一句,其實方濟各也不是個老古董,他合作出過輕搖滾專輯,還在圣彼得教堂里安排過《傳說之下》BGM的演奏,并推出了著名的吉祥物LUCE。
至于能天使,則在薩科塔中都算歡脫的。她樂觀幽默,喜歡派對,在戰斗時會高喊“搖滾”“彈幕”,以及最出名的“蘋果派!”,每次戰斗結束后,都會約你回去喝一杯。
那你仔細想過,為什么方舟要把拉特蘭這樣,有嚴肅宗教色彩的團體,塑造得這么詼諧嗎?為什么能天使的臺詞,這么無厘頭?
很多人估計都把它們看作是簡單的反差萌,但這次方舟活動,讓我發現沒這么簡單。甚至讓我一度懷疑,能天使的角色弧,早在她在開服時,喊出這些“蘋果派”時,就被確定好了,成為伏筆埋藏六年——當然,這些都是我自己猜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設定背后的深意,隨便借著這次活動,聊一個科幻作品里很常見,卻又經常被人忽視的劇情模式:弒舊神,造新“神”。
注意,文章會涉及一些簡單劇透,以及如果你看到待看書單里的名字,那我建議你把那幾段跳過去。
欣賞一下這次PV牛逼的設計
首先,《明日方舟》這次的SideStory「眾生行記」說了什么?我們簡單概括一下。
拉特蘭是泰拉大陸的神權國家,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有優越的生活條件。其社會秩序建立在共感的理解與默契之上,這里不被戰火波及,是一座千年和平的圣城。
但實際上,拉特蘭的宗教,聯結薩科塔共感的“律法”,來自一臺藏在大教堂地下的超級主機PCS。而PCS的原本功能,并非這么簡單;這一次,PCS便在某種誘因下,回歸了本來的用途,功率被放到最大。
于是,拉特蘭突發災異,圣城內的所有薩科塔,都被渾然不覺地拖入了一場群體性幻覺。
這場“夢境”來自主機程序的自行推演,它是無比美好的,薩科塔向所有種族分享光環,拉特蘭的秩序,將讓世間不再有誤解和隔閡,所有生命都獲得救贖。
這是單看描述就不對勁的極端做法,但在光環的作用下,拉特蘭竟無人質疑,人們被無形的力量支配。 信仰本源的“主”背叛了祂的信徒,所有人被困在烏托邦的假象中,無法抵抗現實的災異。
落入極端的信仰,將所有人一步步引向毀滅。圣城之中,巨大的育嬰圣堂拔地而起,夢境與現實交疊,蹊蹺之處存在于每個角落,率先覺醒的少數人,發現災異正在吞噬這座城市,育嬰圣堂投影所到之處,皆化作頭頂光環的怪物。夢境就這樣向著噩夢崩毀,一切都顯得如此詭異怪誕,圣潔的恐怖感四處彌漫。
夢境里看似對所有生命充滿憐愛的“圣徒”,現實中,卻是一只提卡茲怪物的化身。律法是一臺冰冷的機器,圣徒是一只丑陋的怪物;甚至因為某種原因,拉特蘭似乎失去了色彩,城市變成一片黑白——當你向拉特蘭的律法禱告,這就是你將獲得的救贖。
當然,這只是概括簡述,我隱藏了具體情節和很多故事線,所以讓它顯得很直白,你得親自去看原文,才能看清故事的質感。
不過,在這概括中,你應該已經看出來了:這是一個“弒神”的故事。
拉特蘭的信仰,已持續數千年。可這次活動里,它的莊嚴形象被徹底打碎,因為信仰成了一場無法擺脫的噩夢,光輝化為一片黑白,拉特蘭的完美破滅,律法背離,天使將直面現實的尖刺。
可以說,這是一場關于幻滅的大戲,方舟里最容易讓人想起宗教的派系,拉特蘭的神,“死了”。
邁進3.0的《明日方舟》,劇情已經非常科幻了。這次的故事,表面也容易讓人想到萊姆在70年代寫的《未來學大會》,說的是一個人去參加未來學大會,卻被某種致幻武器擊中,陷入無盡的幻覺。隨后,他更是看到自己被送往致幻劑泛濫的未來,讓你無法分清書中任何事物的真實性,空間與時間徹底紊亂——這是一本啟發過《盜夢空間》和《紅辣椒》的書。
不過,這次活動的內核,其實更有科幻味。因為它有那種科幻作家最愛的模式:弒掉某種舊神,然后,立起某種新的信念,一個新的“神”。
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在各種科幻杰作里,都藏著這種故事線。
科幻大師們沒幾個信教,但他們特別喜歡寫對神的解構,這是永恒的科幻主題。
比如弗洛·文奇《深淵上的火》中,宇宙被分為數個不同區域,每個區域的物理定律不同,所以其居民的文明程度天差地別。而在那些信息傳輸能超光速的區域里的文明,被其他區域的人視為神。
同樣是萊姆的《索拉里斯星》,則把一個具有思維能力的海洋星球,塑造成了神一般的生命。
而很多時候,在科幻小說對神的解構中,舊神都會滅亡,換來新“神”的降臨,不論作品基調為何。
最典型的,是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終結》。被弒掉的舊神,是人類文明對永恒的追求,他們想建立永不坍塌的王朝,于是監管時間線上的每一處偏差。結果,這導致人類因此畏懼冒險,逐漸走向湮滅。
而新神,則是主角試圖尋回的,不懼毀滅的開拓精神。這種不理智的,放手一搏的激情,確實終結了地球帝國的“永恒”,但同時,它也讓“無盡”就此開啟——那是一個終將遍布銀河的璀璨文明。
這是科幻史上最浪漫的弒神與造神,它影響了無數作家,就包括我們熟悉的大劉。
大劉的《三體》中,同樣有這種主題。你會發現,地球叛徒對三體人的稱呼是“主”,而后期,那些隨手拋下二向箔的文明,則被塑造得宛如天神。
被弒掉的舊神,是這些拼命發展科技的文明,它們看似無所不能。然而新神又是什么呢?是第三部的標題里,那個“永生的死神”。
文明再如何發達,假如本質沒有改變,也終會在紛爭中毀滅,從無所不能的11維,降為茍延殘喘的2維,最終如注定熱寂的宇宙般毀滅——這個滅世的新神,是劉慈欣為人類留下的警示。
劉慈欣的偶像有兩位,其一是阿瑟·克拉克。他的代表作《童年的終結》,同樣有這個主題。這本書說的是,一天,人類發現一個天神般的外星文明降臨了,他們外表如惡魔,作風卻像天使,然后,這個文明開始監管輔助人類。
這強大的外星文明,便是人類一直渴望成為的“神”,所以其塑造有很強的宗教感。它們代表的,是生命的固有形式,以及人類習以為常的社會模式的頂點。
然而,它們同樣只是注定被弒掉的舊神,所以它們是永遠悲傷的。
而真正的新神,是生命浩瀚的潛力,那些超乎想象的存在方式。最終,這些外星人協助人類完成了進化,人類的年輕一代,成為難以理解的超凡生命體。于是從此,人類的童年終結了,他們失去了物質生命的標簽,成為穿梭于宇宙的成熟文明。
大劉的第二位偶像,是羅杰·澤拉茲尼的《光明王》。在這本書中,一群人類殖民了一個原始星球,他們依靠高科技,對本土生命進行了科技封鎖,使永恒的自己成為天神,他們的后代則淪為凡人,被困在種姓制和科技導致的六道輪回中。
然而,一個想要弒掉舊神的人出現了,他是原初人類的叛徒,被凡人稱作佛陀。他決心打破科技封鎖,讓技術發展的自由,屬于每一種生命。
最終,在一場佛教史詩般波瀾壯闊的革命后,自我犧牲的佛陀變成了光明王,把平等和未來帶給了星球上的一切,終結了固化的統治。他帶來的新世界,成為了新的“神”,這是一個普度眾生的理想。而這本書,則是科幻史上最具英雄主義的“弒神”之一。
站在硬科幻巔峰的《盲視》也是如此。這本書中,舊神是人類引以為傲的高等智慧與文明成就,是我們視為靈魂的“自我意識”。
而新神,是作者提出的驚世駭俗理論:生命的存活,大于一切智慧和文明,自我意識,其實是阻礙生命的副產物。因為在險惡的宇宙里,唯有生存為王。
這是一本很難讀,專業性極強的書,然而仔細研究后,你會看到作者進行了一次離經叛道的弒神與造神嘗試。你覺得“自我意識是進化的副產物”這理論聽著很荒唐?那你可以試著去讀讀這書。
立于軟科幻頂端的《海伯利安》,同樣有這樣的主題。它有可能是軟科幻史上,最震撼的開篇故事,說的是一個被放逐的基督教神父,在偏遠星球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異教。
這些異教徒,紛紛被一種十字架形的寄生蟲寄生,寄生蟲讓他們可以死后復生,但智慧逐漸被剝奪。這設定滿是對盲目崇拜,以及行尸走肉般信徒的隱喻,它是第一個舊神。第二個舊神,則是神父信仰的,延續數千年的基督教:它無法幫他逃離困境,當神父被寄生后,神也沒有伸出援手,信仰是空洞且徒勞的。
但作者西蒙斯在絕望中立起了一個新神:神父至高的人類意志。最終,神父決定和寄生蟲同歸于盡,他如基督一般,把自己釘在不斷放電的特斯拉塔上,在7年里,日日夜夜不斷被高壓電殺死,又被寄生蟲復活。最終,使得寄生蟲無法忍受地獄般的折磨,自愿脫離了寄主。
縱觀科幻史,在很多作品里,都有明顯的“弒舊神,造新神”設計,不論電影還是游戲:《黑客帝國》《質量效應》……有時,這設計在劇情里很隱晦,但實際上就藏在標題中,比如厄休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
為什么書名會叫這個?因為“代表黑暗的左手”,是要被弒掉的舊神之名,這是人類一切意識形態最終走向的悲劇;而我們必須試著成為那個被豎立的新神,人類必須找到,代表光明的右手。
回到《明日方舟》這次的故事,剛才已經說過,新活動中弒掉的舊神,是拉特蘭和泰拉大陸上,對“神”的無用信仰。那新造的神又是什么呢?
我萬萬沒想到,竟然是能天使口中的“蘋果派”。
災異當前,圣潔的拉特蘭失去了它神圣的根基,信仰幻滅,淪為高等文明的眼中,一座寂靜的黑白之城。可危機之中,這座“黑白的拉特蘭”,卻意外地被一群喊著蘋果派、用輪椅飆車,號稱“信仰攪拌機”的角色,重新涂上了色彩。
這群“搞笑角色”,正是拉特蘭真正的一面。這些薩科塔,從出生就注定成為天使,被打上律法的莊嚴標簽;然而信仰的坍塌卻沒有擊潰他們,他們選擇去主動直面現實,用神性之外的歡笑,用甜品和教條之外的信念,去對抗災禍。
這個設計,讓人想起桌游“開拓者”世界觀中,侏儒的褪色癥。這個游戲里,原本永生的侏儒注定死于一種引發抑郁的絕癥“褪色癥”,而為了延緩它的降臨,侏儒們便用無盡的笑話、惡作劇和歡樂去對抗它。
薩科塔起源的真相是冰冷的,他們源自千萬年前的一只怪物,一個天使的模仿者,許下的延續種族的愿望。
隨后千年,薩科塔們一直被困在這隨意、庸俗的愿望中,而這愿望成為了恢宏莊嚴的律法,一臺主機成為了所謂的“主”,這個設計,諷刺而又耐人尋味——被虛無宗教定義自我的薩科塔們,實際上是沒有自我的。
而故事讓薩科塔們擺脫束縛的方式,同樣耐人尋味:違背律法,觸發“墮天”。
為了拯救同伴,守護拉特蘭,薩科塔主動切斷了和神的臍帶,由此墮天成人。正如PV里那句:
“如果神要我以天使的姿態迎接死亡,那我寧愿以丑陋的、短暫的、痛苦的——人的模樣,降生于世。”
直面真相的能天使,選擇了送別圣書中的“主”,送別被計算出來的人生和信仰,然后她許下了一個新的愿望:從此之后,薩科塔們,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蘋果派和冰激凌代表著什么?代表人在意識形態、宗教和社會準則外,選擇的所有“其他”。它是生活在滿足所有基本要求后,自行追求的一切,所以它代表的是真正的我們。
或許這也是為何,這次卡池的名字叫“布道自由”。
無用的信仰和偶像坍塌,上帝死了,但蘋果派還活著,圣城被搗蛋鬼們重新上色,神的幻夢已經腐爛,但人卻蘇醒,于是新的神由此誕生——祂是無神的覺悟,不懼黑暗的歡樂,以及藏在色彩背后,對希望尚存的信念。
在泰拉面對的危機前,顯然,這位新神才是真正能帶來幸存可能性的信仰。
冰激凌干碎了千年律法,嬉皮士們延緩了災禍,這仿佛一個在開服之初,就藏在能天使臺詞中的伏筆。而且這個設定,真的很有黃金時代科幻文學的精神。
之前提到的阿西莫夫和萊姆等人,都飽含嬉皮士精神,哪怕他們經歷過戰爭和災禍,你可以在他們的眾多作品中,找到那種戲謔和樂觀。但可能有另一套書,更能讓你理解這個藏在蘋果派里的新神,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銀河系漫游指南》,這是一本常常調侃宗教的書。
《銀河系漫游指南》其實一共有五本,它同樣藏著一個“弒舊神,造新神”主題。在書中,舊神是看似不可侵犯的地球,以及其上不容置疑的人類社會,然而這個我們熟悉的舊神,卻在開場,就因為一場宇宙施工被拆遷了。
那新神是什么呢?是接下來幾本書中,那裹挾著讀者,一路穿越蕩氣回腸的毀滅、歷史、群星、宇宙,以及千百億個文明的幽默感。
這本書,幾乎沒一個段落是嚴肅的,它被評為最搞笑,最離奇,同時也是最治愈的科幻杰作。讀懂這本書的人,都會把它當作一個玩笑,但沒人把它視為廢話,因為它藏著一個理念:
那就是,人類總相信,立于巔峰的尚武者,才是戰爭中的英雄,而歡笑,在戰爭中是全然無力的。
但人類真的知道,有多少可能在另一個世界肆虐的戰爭,是被輕如鴻毛的歡笑扼殺在搖籃中的嗎?
縱觀歷史,我們以宗教和意識形態之名,發動了數不盡的戰爭。而又有多少希望,多少和平,是被一塊塊日常生活里的蘋果派守護下來的?
在五本《銀河系漫游指南》的封面上,都寫著那句著名的警句,告誡你:地球已經毀滅,宇宙陷入危機,但“你只需要帶上自己的毛巾”——這是科幻文學里,最動人的哲學之一。
它其下,是一種無畏的精神:你要學會用荒誕去對抗生命的虛無,用玩笑去對抗宇宙的嚴肅。為了感謝這套書留下的告誡,人們把5月25日定為銀河毛巾日,然后將一顆小行星,冠上了道格拉斯的名字。
人活著,吃一塊蘋果派,愛上一個紅發的萌妹,這事本身就有一種匹敵信仰的力量。
對信仰的探索,是科幻作品永無止境的一個主題。我也懷疑過,之前都在寫王權斗爭的方舟,真能寫好接下來的科幻主題故事嗎?
好的科幻,不是只靠丟設定和術語打造的。科幻到底是什么?是人類對于自身的究極探索,是在無數習以為常的思維中,拋出的那個離經叛道的答案。
所以我很欣慰,在這個游戲3.0階段的開篇中,我看到的不僅是神的九十億個名字,以及九十億個用量子、渦輪、納米和高緯堆疊出來的自創術語。
在天馬行空的世界觀和設定中,能看到蘋果派和輪椅飆車拯救世界;現在想想滑板少女和武士黑客拯救世界,開創“元宇宙”的《雪崩》;想想菲利普·迪克的黑色幽默;以及《神們自己》中,那群開放又嬉皮,推動月球流浪,脫離地球軌道的科學家……敢問,還有什么比這更有科幻精神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