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君合的文章剛出,就有朋友轉到群里,不管文章寫的是否現實、原文初衷的讀者群眾是誰,我看到的第一反應是——這篇一定會被打工人罵死。
并且我很納悶,這些律所怎么一點公眾輿論敏感性都沒有?
然后我意識到,這跟他們被罵的底層原因是共通的——立場不同,且離打工人實在是太遠了。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想再聽合伙人回憶當年他們是怎么覺也不睡一路拼搏走到今天的故事了,認同這套敘事的人反而會被罵“工賊”,參見方達實習生留用事件。
這其實也不是法律圈獨有的現象。
我之前很喜歡的一檔“不合時宜”,最近也被實習生控訴存在拖欠工資、管理混亂、職場PUA等問題,也是立馬引起一輪輿論風暴,兩位主播被罵得狗血淋頭。
以上三件事的細節不同,但歸根結底我覺得我觀察到的是一種更廣泛的正在彌漫的社會情緒——廣大打工人對于雇主的積怨,一點即燃,而且個體事件能迅速集結起強大的網絡同盟勢力,頃刻間形成壓倒性的輿論。
回憶起近幾年的類似爭議事件, 很多人在別人的故事里發泄自己的情緒,網絡輿論最后幾乎都是站在打工人這邊。
畢竟年輕人在現實中的話語權還相當有限,網絡是他們最有聲量的戰場。
有用嗎?另一頭的人在乎嗎?
不能說完全不在乎,不然君合也不會那么快刪帖,很多爭議事件也在輿論壓力下給出了表面上的交代。
但長期來看,并沒有發生什么實質的改變。因為歸根結底還是利益沖突、立場沖突,以及代際之間因不同的時代際遇而無法互相理解。
更重要的是,總體來看,錢真的變少了。所以一切問題都以更丑惡更激烈的形式暴露了出來。
畢竟手銬都不是金的了,還能銬得住誰?
之前朋友問我怎么不寫寫方達實習生留用的事,群像之經典都能再編一部了,我說自己離開職場太久,沒有那種敏感性了。但現在覺得,從一個稍遠的距離,也許可以更冷靜地觀察。
作為一個已經離開律所職場快兩年的人,我根本沒有那種——啊幸好我早就逃離了——的爽感。其實我很不愿意看到,整個職場生態比我離開時更糟糕了。
因為很明顯的是這不是律師圈法律圈獨有的問題,這是整體大環境的一個縮影。從打工人到合伙人,從上游到下游,沒有人是好過的。
當然這個“不好過”也有程度之分。
對于真的吃到過時代紅利的前輩們,有時候閉嘴也是一種sympathy,如果真的忍不住非要出來給年輕人上課,就得做好被罵的準備。(不過話說回來,網上發言誰不被罵呢)
對于打工人來說,如果你真的遇到了非常糟糕非常有毒的職場環境,利用輿論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當然是一種途徑。
但同樣重要的是,在這種傾倒性的輿論環境下保持自己的清醒,明確你自己的議程。不要用集體敘事來代替自己的親身感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