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簡承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一帶一路’是經濟交往之路,也是文明交流之路。”柬埔寨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金平說,東南亞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者與建設者。共建“一帶一路”為中華文化在東盟國家傳播打開了大門。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的倡議,更是一場跨越地域、聯通人心的文化交流盛宴。在這一框架下,中華文化正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在世界舞臺上煥發新生。”旅泰青年學者、曼谷大學博士謝鋆說,以泰國為例,中泰鐵路的建設不僅加速了兩國經貿合作,也催生了文化互動的新契機。孔子學院在泰國的蓬勃發展,使越來越多的泰國青年投身中文學習,他們通過語言學習進一步走近中華文化,理解儒家思想、詩詞意境、書法之美。與此同時,泰國的文化元素也逐步走進中國市場,泰拳、泰式按摩、泰國影視作品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掀起熱潮,吸引大量中國觀眾關注并嘗試體驗。這種雙向文化交流,既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也為全球文化互鑒提供了新范式。
“文明交流優先考慮對話而非主導,通過文化互動而非等級競爭促進共同進步。在地緣政治分歧日益加劇的時代,這些交流對于建立信任和合作至關重要。“金平認為,這一原則體現在中國對和諧與包容共存的重視,這種方法與全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相一致。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植根于深厚的歷史土壤,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傳承和延續。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且具有包容性,而不是排他性和侵略性。”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前副議長、現任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會長翁詩杰說,在實踐中,中國與東盟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不乏亮點。如中老鐵路成功將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雅萬高鐵鼓舞了東南亞各國人民對高鐵建設的期待等。除了基建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也影響著人文層面,對當地人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著深遠影響,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愈發深入人心。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將中國傳統美學融入當代基礎設施,展示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促進了跨文化聯系。”金平說,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提升了受儒家思想啟發的理念的影響力,比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化了和諧國際關系的愿景。這些努力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在東南亞國家的傳播與交流、促進各國民心相通。
大道不孤,眾行致遠。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既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旅程,也是一個不斷煥發新生的現代化進程。從文化認同的鞏固,到影視、美食、旅游等媒介促進民心相通,再到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文化共融,中華文化不僅是華人的精神歸屬,更成為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當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關系發展進入快車道,中華文化正以開放、包容、創新的姿態,在全球化進程中展現強大的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