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再次踏上訪華之旅,這已是他三年內第三次訪問中國。如此高頻率的接觸,在歐盟歷任領導人中并不多見。在當前全球格局劇烈重構、地緣博弈持續升溫的背景下,此行不僅釋放出深化中西合作的明確信號,也體現出一種區別于傳統陣營對立思維的“歐洲現實主義外交”姿態。
近年來,隨著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并通過高額關稅重塑全球貿易秩序,歐洲對美在安全與經濟層面的依賴顯得愈發脆弱。在中美競爭加劇的時刻,西班牙的外交路徑格外引人注目。桑切斯明確表示,西班牙是一個“深度歐洲主義”的國家,同時也將中國視為“歐盟的重要伙伴”。在桑切斯看來,外交不應只是對抗的工具,更應是合作與發展的橋梁。
4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攝影/本刊記者 韓海丹
這番話背后,是一場關于“如何在失重的世界秩序中重新定位”的清醒判斷。正如西班牙智庫埃爾卡諾皇家研究院研究員米格爾· 奧特羅所言,西班牙正試圖通過對華接觸,“避免落入全面貿易戰的陷阱”,并在新一輪全球產業鏈布局中搶占先機。
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西班牙在中歐關系中始終秉持“務實中立”的立場:既不在中美之間高調選邊,也不斷呼吁保持與中國的溝通與合作。作為歐盟最早對電動車懲罰性關稅持保留態度的國家之一,西班牙多次呼吁布魯塞爾“保持與中國溝通的開放性”。桑切斯的對華姿態并非一時權宜之計,而是在美國孤立主義抬頭、歐盟戰略自主不足的現實下,逐步形成的系統性外交選擇。此次訪華不僅是一次深化合作的外交動作,更是一場有備而來的“戰略加固”。
根據中西雙方發布的信息,桑切斯此行同中國簽署多項務實協議,涵蓋數字貿易、醫藥化妝品、農業漁業、科技創新及影視合作等多個領域。雙方關系正逐步由傳統的“貿易型”向“深耕型”演進,體現出雙方對“文明互鑒”與“跨文化理解”的重視,軟實力合作已成為中西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新支點。值得一提的是,桑切斯此次還訪問了越南,意在借力“中國+1”模式,提升其在亞太市場的戰略韌性與話語權。
在對外政策表態上,桑切斯始終堅持“外交政策不針對任何人”的原則。他強調以“對話優先”,拒絕將國家外交變為地緣拉鋸的附庸。這種立場并非騎墻,而是一種清晰而堅定的多邊合作理念:拒絕陣營化、強調互聯互通、維護自身戰略自主。在全球多極秩序不斷重塑的背景下,這種“不對抗、強互聯”的第三路徑,顯得尤為稀缺可貴。有分析認為,西班牙嘗試在西方對中國的“安全化敘事”中,引入一種更具對話性與建設性的中間立場。
訪問期間,桑切斯在與多家中國龍頭企業高層會晤時,明確表示歡迎中國資本投資西班牙,意在將西班牙打造成中國企業通往歐盟與拉美市場的“中轉樞紐”。這一表態既展現出西班牙開放的姿態,也映射出其在地緣經濟版圖中尋求“樞紐節點”的戰略構想。
需要指出的是,桑切斯政府的對華路線核心理念是在不切割現有西方盟友關系的基礎上,拓展更為靈活的對外合作路徑。這種“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與中國倡導的“全球發展倡議”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呼應。在多邊主義的語境中,雙方的理念找到了新的契合點。
在如今充滿不確定性與多重風險的世界中。桑切斯三年內三度訪華,既非偶然,也非例行公事。這一外交實踐折射出歐洲在應對全球新秩序中的新一輪戰略焦慮,也展現出西班牙主動謀求更大外交空間與經濟話語權的務實姿態。而中國,顯然歡迎這種穩健而現實的靠近。西班牙的對華姿態或許會成為歐盟下一階段外交路徑的重要參照。
(王晨晨系西班牙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博士研究生、秘魯天主教大學東方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梁國杰系大連大學環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小島嶼區域國別研究聯盟秘書長)
作者:王晨晨 梁國杰
編輯:徐方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