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zhàn)爭打了三年多,誰也沒想到最大的贏家之一竟是朝鮮!從2023年8月到2025年3月,朝鮮向俄羅斯狂甩1.58萬個集裝箱的彈藥和武器,還派了1.1萬精銳士兵直接參戰(zhàn),幫俄軍拿下關鍵戰(zhàn)役庫爾斯克,雖然朝軍自己折了4000人。韓國智庫一算賬驚呆了:朝鮮這波至少賺了200億美元!但這還只是明面上的錢,背后隱藏的軍事技術轉讓和地緣政治收益,恐怕連美國都要睡不著覺了……
▲彈藥換石油,朝鮮賺麻了
俄烏戰(zhàn)場是個“吞彈獸”,西方估算俄軍每天消耗上萬發(fā)炮彈,而朝鮮的蘇式彈藥庫存恰好能無縫對接俄軍需求。衛(wèi)星圖像顯示,朝鮮的羅津港和俄羅斯的杜奈港之間,四艘受制裁的貨輪像螞蟻搬家一樣,24個月內運了1.6萬個集裝箱,光是炮彈就超過600萬發(fā)!烏克蘭情報局長甚至承認:“沒有朝鮮的炮彈,俄軍火力得砍一半”。
朝鮮要的報酬也簡單粗暴:石油、糧食、美元現(xiàn)金,外加技術轉讓。韓國爆料稱,俄羅斯不僅給了KN-23導彈技術,還可能提供衛(wèi)星制導和火箭發(fā)動機技術——這些可都是聯(lián)合國制裁下朝鮮做夢都搞不到的“硬貨”。更絕的是,朝俄貿易額從2022年的378萬美元飆到2024年的5290萬美元,但實際交易規(guī)模遠超賬面,因為大部分是“以貨易貨”避開國際監(jiān)管。
▲1.1萬朝軍參戰(zhàn),用命換實戰(zhàn)經驗
朝鮮派兵庫爾斯克戰(zhàn)場,表面是“援俄”,實則是“付費軍事培訓”。這些士兵穿著俄軍制服、拿著偽造證件參戰(zhàn),卻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快速升級:從無人機對抗到電子戰(zhàn)適應,甚至被烏軍評價“戰(zhàn)術進步神速”。活下來的7000人回國后,就是朝鮮全軍現(xiàn)代化改革的“種子教官”。
更讓西方擔憂的是,朝俄在2024年簽署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條約》,直接約定“共同防御”。這意味著朝鮮未來在半島挑釁時,背后可能站著核大國俄羅斯,韓國國防部報告顯示,朝鮮已從俄方獲得蘇-35戰(zhàn)機、核潛艇技術等敏感裝備,半島軍力天平正在傾斜。
美國智庫卡耐基基金會警告:中俄朝伊正在形成“反美技術共享軸心”,而朝鮮正是用炮彈和士兵,換來了這張入場券。如今韓國如坐針氈,畢竟朝鮮的導彈工廠正開足馬力——半島的下一場風暴,或許已在普京和金正恩的密談中埋下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