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第137屆廣交會的開幕日。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廣交會正面臨關稅戰的考驗。然而,從廣交會的現場信息來看,這一屆的廣交會依然吸引了來自全球22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參展商、采購商,廣交會里客商云集,非常熱鬧。
1957年,第一屆廣交會在廣州正式開幕,并且每年舉辦春秋兩季的廣交會。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的廣交會,在創立之初,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著西方經濟的封鎖,為了打破這一個孤立的局面,廣交會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廣交會成為了中國走向世界、打通世界大門的重要窗口。
步入2025年,在美國關稅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這一屆的廣交會也是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美國試圖通過加征關稅,讓全球制造業回流美國,讓美國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然而,在加征關稅的背后,美國的如意算盤,卻被無情地打破了。
正如蘋果公司CEO庫克所言,蘋果之所以死守中國市場,并不是看到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優勢,也不是看到中國廉價勞動力市場。因為,在庫克看來,中國已經成功轉型,早已不局限于勞動力密集的市場,而是具備了技能密度優勢的市場。
“技能密度”對大家來說,可能有些陌生。用通俗的語言分析,即單位面積或單位人數所擁有的技能或專業知識數量。一般來說,技能密度越高,反映出該地區在特定領域內的專業能力與人才儲備越豐富。
舉一個例子,蘋果追求產品的完美性,對產品精密度、產品質量有著極高的要求。憑借中國市場的技能密度優勢,在中國市場,憑借專業人才過硬的專業本領,他們可以滿足蘋果的生產制造要求。
然而,到了其他地區,生產工藝與生產結果卻無法滿足蘋果的要求。究其原因,除了中國市場之外,蘋果幾乎很難在其他地區找到一批擁有專業技能、過硬本領的團隊。
在其他地區,也許每一年會給蘋果公司節省了很多花費,但因為產品質量不過關,產品無法滿足蘋果公司的要求,蘋果在其他地區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更高,高端手機也只有中國市場可以制造出來,這也是中國市場技能密度優勢的體現。
美國對華加征關稅,而且每一次加征的關稅稅率越來越離譜。即使面對美國的層層施壓,但外國參展商、采購商卻依然選擇了中國市場,中國制造又是如何贏得人心呢?
中國制造贏得人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積累、長期形成品牌口碑的過程。以美國為例,它想讓全球制造業回流美國,卻不愿意花費太多的時間、太多的功夫。很顯然,美國的宏偉目標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
與美國相比,中國制造的發展壯大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過來的。從不斷試錯、不斷創新,始終把產品質量、客戶服務放到重要的位置之上。經過漫長的技術積累、研發創新,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核心競爭力。
從中低端產品走向高端領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需要經歷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脫胎換骨的過程。
長期投入研發,才能夠換來當前的成果,我們不妨從中國企業的研發數據了解一下中國的研發實力。
以2024年為例,包括華為、騰訊、阿里、中國移動、比亞迪在內等中國企業,一年的研發投入超過百億元人民幣。其中,華為的研發投入超過千億元。每一年通過高薪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人才,這樣才能夠不斷豐富企業的人才儲備,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除此以外,中國制造強調工匠精神,對產品的品質要求非常嚴苛。正因為“細節控”的特征,才能夠不斷提升中國制造的品質,讓中國制造的口碑得到廣泛認可。
關稅戰下,并沒有影響外國參展商與采購商來中國參展的熱情。從廣交會首日迎接的外國采購商數量來看,創出了歷史同期新高,反映出外國采購商、外國參展商對中國市場、中國商品的高度認可。關稅戰下,誰可以贏得客戶人心、誰可以提供優質的產品質量,誰將會贏得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