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陽市等地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文明新風。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近年來,貴陽貴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黨委政府倡導、村民自治推動”為原則,以“兩書一約一會兩榜”為工作抓手,以移風易俗助力破解民生困擾,不斷涵養文明新風,逐步實現移風易俗常態化、婚喪事宜規范化、鄉風民風文明化。
開陽縣黃木村酒席集中辦理點。
破陳規:直擊痛點,向陋習“開刀”
漫步貴陽貴安的美麗鄉村,干凈整潔的農家庭院、精心繪制的主題墻畫隨處可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熱鬧非凡,村民們的歡聲笑語不絕于耳,處處皆是驚喜。這幅新時代的鄉村畫卷背后,是一場自2021年起持續深入、成績斐然的移風易俗攻堅戰。
回首2021年以前的貴陽貴安農村,傳統習俗承載著歷史記憶,滋養著民族精神,但一些“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給民眾生活帶來諸多困擾。
那時,大操大辦之風盛行,婚喪嫁娶、升學入伍、喬遷祝壽……凡事必擺宴席,且規模越來越大,菜品越來越奢華。主人家為撐場面,打腫臉充胖子,賓客也不堪重負,禮金水漲船高,人情往來逐漸變味,成為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
厚葬薄養現象刺痛著社會的神經。生前對老人不聞不問,甚至諸多不孝,待老人離世后卻大辦喪事,重金打造豪華墓地,紙扎祭品堆積如山,以為這就是盡孝。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不僅浪費資源,更違背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過去我們這里,喪事辦酒最少五天,有的要辦七八天,說到底都是面子思想在作祟,很多時候,辦酒的遭不住,吃酒的也吃不消。”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村民黃啟軍無奈道,“我以前吃過不少酒席,看到好多禮到人不到的情況,純粹為了送禮而送禮,親朋好友的感情都淡化了。”
面對這些沉疴痼疾,貴陽市委、市政府始終將移風易俗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自2021年底起,更是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全方位、深層次部署落實各項舉措,力求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鄉風。在深入基層摸底調研,了解民情民意后,聚焦事關普通百姓家庭“經濟賬”“幸福賬”的核心問題,錨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任務目標高位推動、系統謀劃明確路徑、抓實重點靶向發力,高標準統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全力夯實移風易俗“民生工程”壓艙石,讓群眾明明白白得實惠。
經過這幾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全市農村地區濫辦酒席、大操大辦、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根本性轉變,農村群眾人情支出大幅度減少。曾讓村民頭疼不已的高價彩禮已然回歸理性,“0”彩禮、集體婚禮、旅游結婚等現象屢見不鮮;婚喪宴席規模、菜品檔次不再追求“面子”;升學宴、喬遷宴等喜事,村民們不再大操大辦,改以溫馨的家庭聚會慶祝;厚葬薄養、散埋亂葬等現象幾乎沒有,子女們更加注重在老人生前盡孝,陪伴與關懷成為日常……“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的文明理念正在黔中大地蔚然成風。
花溪區青巖鎮古井村的一處農村“五治”工作宣傳標語。
立新規:制度保障,為新風“護航”
“治風”既要破除陳規陋習,更要立起新風正氣,必須觸及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根基,亟待制度為新風“護航”。
“治風”工作開展以來,貴陽貴安制定印發一系列工作方案,全市996個行政村紅白理事會,通過壩壩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方式共同商議,細化婚喪事宜辦理內容,構建起移風易俗有章可依的框架制度,形成“上下思想統一、工作機制健全、組織推進有力”的工作格局,有序、有力、長效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落地見效。
“黨員干部作示范啊,群眾跟到把風轉呀,莎啦啦的楊柳嘩啦啦的水;村規民約記心上啊,共同監督守規章呀……”在貴陽市烏當區偏坡布依族鄉,這首群眾自編自創的農村“治風”民謠,傳遍了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唱進了每一位群眾心間。
在農村“治風”工作中,貴陽貴安將農村“治風”作為抓黨建助力鄉村振興以及錘煉基層黨員干部思想作風、提升工作能力的關鍵一環,推動駐村干部、民情助理員、到村任職選調生、基層黨員干部在農村“治風”工作中積極發揮作用,帶頭抵制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風氣,通過有章法、接地氣、有感召力的扎實工作,推動廣大群眾逐漸放下人情的“面子”,拿起精神富裕的“里子”,為鄉村文明注入全新活力。
同時,以村為主體,圍繞“共商共治共享”目標,通過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院壩會等村民議事平臺,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夯實“兩書一約一會兩榜”工作基礎。村民自主商議制定更加符合民情、更有針對性的承諾書和倡議書,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細化紅白事宜辦理實施細則,明確移風易俗倡導性標準,設置紅黑榜,讓村民真正成為文明新風的制定者、評議者和踐行者,激發鄉村文明建設內生動力。
在此基礎上,貴陽貴安各地持續深入探索創新,修文縣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激發群眾“比學趕超”熱情、清鎮市采用“信用超市”積分兌換制度讓群眾參與鄉村治理、開陽縣以特色志愿服務讓禮尚往來的“人情”回歸鄰里互助的“真情”等系列移風易俗新舉措不斷推出。
眼下,在貴陽貴安,以“兩書一約一會兩榜”為基礎的基層治理和鄉風新貌變化顯著,有效推動農村“治風”工作的深入開展,贏得群眾紛紛點贊。
樹新風:文化引領,讓文明“扎根”
移風易俗,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近年來,貴陽貴安從思想入手、從小處發力,巧用文化之力,以“小切口”破解農村“治風”工作中的“大堵點”,除陋習樹新風,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宣傳引導是先鋒力量,貴陽貴安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打出一套“組合拳”。“線上”整合媒體資源,廣泛開展宣傳報道;“線下”圍繞“承諾書簽起來、倡議書發起來、喇叭喊起來、招呼打起來”深入群眾開展宣傳工作。同時,通過發放倡議書、繪制墻繪、打造景觀小品、打造流動宣傳車、開辟宣傳欄及制作文創產品等方式,形成強大的宣傳合力,全方位擴大鄉風文明宣傳聲勢。
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貴陽貴安別出心裁,開設“治風”小劇場。各區(市、縣)、鄉鎮、村圍繞農村“治風”創作小品、相聲、山歌、短視頻、情景劇等作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移風易俗從群眾“耳旁風”變為“心中事”,為農村鄉風文明營造濃厚的文明氛圍。
文化賦能是關鍵一招,貴陽貴安將移風易俗融入文化活動,依托現有文化陣地,緊扣“我們的節日·春節、清明、端午、重陽”等各類傳統節日,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遞文明新風,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農村精神面貌。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陽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以及農村民俗文化資源,貴陽貴安充分發揮中華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的感召力,營造崇儉抑奢、向上向善、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培育民眾的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覺。
不僅如此,貴陽貴安還依托孔學堂等文化載體,打造中華婚禮、敬老禮、開筆禮、成人禮等一批叫得響、聚人氣的文明實踐活動品牌;立足群眾實際需求,開展“理論宣傳二人講”“村史村事征集主題采風”“路邊音樂會”等群眾性精神文化活動,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資源,探索創新路徑,催生“群眾大舞臺”“鄰里互助社”“鄉村禮堂”等一批具有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文明實踐+移風易俗”項目,讓群眾盡享實惠,引領文明新風尚。
從傳統節日的推陳出新,到文藝作品的心靈滋養;從文化陣地的深耕厚植,再到獨具匠心的品牌活動打造,一場場全方位、深層次的移風易俗活動正蓬勃展開,貴陽貴安以文化為筆,繪就移風易俗的壯麗畫卷,讓文明風尚融入百姓生活點滴,在城鄉大地落地生根,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見實效:民心所向,繪幸福“實景”
近年來,貴陽貴安久久為功推進移風易俗,弘揚社會文明風尚,圍繞“整治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重點工作,形成以村為單位的“兩書一約一會兩榜”自治工作法,基本實現“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
目前,貴陽貴安農村喪事三天辦結率在99%以上,婚事100%一天辦結,基本實現“其他不辦”。群眾參加人情宴請的次數明顯減少,群眾禮金年支出減少2000元至3萬元不等,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率均保持98%以上,大操大辦、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得到根本性轉變,城鄉文明程度得到不斷提高。
開陽縣楠木渡鎮紅星村的一對新人舉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婚禮。車金英與男友相戀六年決定結婚,不想給雙方家庭造成經濟壓力,又受村里農村“治風”宣講影響,她決定不要彩禮,進行一場“輕裝簡行”的婚禮。“我覺得收彩禮只是一個過程,只要兩個人感情到位,這些也無所謂。”車金英說。
冉順送來桌子9張、椅子100把,幫忙擺放桌子、搭遮陽棚;冉平送來碗筷、炒菜器具一套,幫忙炒菜、安排后廚;冉學斌送來胡蘿卜20斤、辣椒10斤,幫忙接電、安裝院壩燈……這是開陽縣龍廣村黃啟軍家辦喪事時,“鄰里互助簿”上記錄了鄉親們的真情實意。
原來,隨著農村“治風”工作深入推進,黃啟軍在父親去世后,既想讓老人落葉歸根,又不想大操大辦,經過和家里人、村委會干部共同商議,他果斷做出一個決定:這次辦喪事不收禮金,村里出物、出力即可。“這里面是全村人的情誼,我會記在心里一輩子。”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許久,但黃啟軍只要談及辦理父親喪事時的“鄰里互助簿”,依然十分感慨。
近年來,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苗寨村創新探索以“鄰里互助簿”為載體,持續深化村民情誼,變“禮單簿”為“互助簿”,變“收禮員”為“統計員”,變“攀比風”為“互助風”,推動鄰里互助代替傳統的金錢人情往來,讓農村婚禮(葬禮)回歸于禮,讓民風更淳、鄉愁更濃。其中,農村治風“禮單簿”變“互助簿”的典型做法被中央文明辦文明村鎮巡禮采用,“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類似車金英、黃啟軍家這樣辦理紅白事宜不收彩禮和禮金,只是貴陽貴安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也是貴陽貴安各地基層聚焦農村“治風”重點工作創新舉措、助力群眾得實惠的一個例證。
自貴陽貴安農村“治風”工作開展以來,通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讓許多家庭有了更多的發展資金,用于改善生活、發展產業等。“紅白事比闊氣講排場的少了,厚養薄葬、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鋪張浪費的現象少了,人情支出費用減少了,日子越過越好了”…… 當下,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鄉美麗畫卷越描越亮、越繪越美。
“移風易俗工作與群眾福祉緊密相連,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落細落小、入腦入心,貴在長期有效堅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貴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精神文明辦主任陳剛表示,下一步,貴陽貴安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移風易俗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之以恒開展農村“治風”工作,讓文明新風既“吹進門”更“扎下根”,為鄉村振興凝聚蓬勃力量。
記者 楊雪梅/文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