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事關能源命脈的重大決策,讓中俄關系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眾所周知,在美國貿易站的影響之下,全球的貿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一些能源物資,如果一旦掌握在其他國家的手中就是非常危險的。
而其中天然氣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能源。
長期以來我國不少的天然氣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尤其是從俄羅斯等北方地區進口的多。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面對俄羅斯所提出的新的運輸天然氣的管道,中國卻罕見的否決了。
那么,俄羅斯提出的要求是什么?為何我國沒有答應下來?
2025年4月,一場關于天然氣管道的博弈在中俄之間悄然展開。
15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俄羅斯提出的經由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方案給出了明確的否定答復。
可以說這個罕見的外交表態,在國際能源市場掀起不小的波瀾。
畢竟在西方制裁的重壓下,俄羅斯天然氣對歐出口量銳減,數據顯示2022年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同比下降了近40%。
而這讓克里姆林宮不得不加速尋找新的出路,東方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成為俄羅斯的重點目標。
其實2024年的12月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拋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啟動年輸氣量450億立方米的哈薩克斯坦管道項目。
這個方案的核心是利用現有管網,通過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350億立方米天然氣,同時為哈薩克斯坦東北部供應100億立方米。
哈薩克斯坦方面對這一提議表現出積極態度,認為這將帶來可觀的過境費收入。
其實在2024年5月份的時候,哈薩克斯坦駐俄羅斯大使阿巴耶夫就已經有所透露,他表示俄羅斯正在規劃一項重要的能源基建項目,計劃開辟一條新的天然氣輸送通道。
根據塔斯社報道,哈薩克斯坦駐俄羅斯大使阿巴耶夫透露,這條擬建管道將途經哈薩克斯坦,最終連接中國市場。
不過關于具體建設時間表和天然氣定價等核心問題,各方仍在進行磋商。
而這一新管道項目的規模頗具雄心,其計劃輸氣能力將與現有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相匹配。
值得關注的是,"西伯利亞力量"管道自2019年投入運營以來,已經成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紐帶。
該管道的輸氣量呈現穩步上升趨勢,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年輸氣量380億立方米的規模,且已簽訂30年的長期供氣協議。
可以說這一新項目的提出,反映了俄羅斯正在積極拓展其能源出口渠道,同時也體現了中亞地區在歐亞能源貿易格局中的戰略地位。
如果項目順利實施,將進一步深化中俄哈三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關系,對地區能源供應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同時俄羅斯的天然氣焦慮顯而易見,畢竟在此之前,他們曾提出經由蒙古國的輸氣管道方案,但未能獲得中方認可。
可以所以俄羅斯這頻繁調整路線背后,折射出俄羅斯在能源出口轉向方面的緊迫感。
那么,中國駐俄羅斯大使為何會拒絕這樣的天然氣路線的方案和提議呢?
在國際能源市場上,中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管道方案的否決引發連鎖反應。
表面上看是一個簡單的項目否決,實則暗含深層戰略考量,這一決策充分展現了中國在能源合作中日益成熟的戰略思維。
細究中方否決哈薩克斯坦方案的邏輯,技術層面的考量只是表象。
現有管網確實存在諸多技術瓶頸,包括管道壓力不匹配、輸送能力受限等問題。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目前的困境主要在于現有基礎設施的局限性。
這是因為穿越哈薩克斯坦的天然氣管道已經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主要用于輸送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
更重要的是,這條管道還承擔著中國國內天然氣的調配任務,需要輸送來自塔里木盆地、甘肅省和山西省等地的天然氣資源到東部地區。
如果要實現俄羅斯天然氣的額外輸送,就需要建設全新的管道系統。
然而考慮到地理距離和建設成本等現實因素,張漢暉大使認為這一方案缺乏可行性。
可以說這種坦誠的評估反映了中方對能源合作項目的理性態度,也表明在國際能源合作中,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效益是需要優先考慮的關鍵因素。
但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戰略主動權的把控,經由哈薩克斯坦的管道方案,實際上會讓中國在能源供應鏈上增添一個不確定因素。
近期國際能源市場的波動,恰恰印證了這一判斷的前瞻性。
全球天然氣價格在地緣沖突影響下頻繁震蕩,一些傳統能源通道也因政治因素而受阻,這些現實案例都在提醒各國,能源通道的控制權與供應安全息息相關。
中國提出的直連方案,既是對俄方建議的回應,更是一種戰略主張。
直連路線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這種方案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從長遠來看,卻能帶來更可靠的能源保障。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正在實施能源供應多元化戰略,除了俄羅斯,中亞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也在穩步推進。
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都是重要的氣源地,同時國內頁巖氣開發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種多元布局,既分散了風險,也增強了談判籌碼,但同時也傳達出一個信息點,那就是能源命脈的主動權還是緊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基礎設施建設的自主權,是另一個關鍵考量,中國在天然氣管網規劃上,始終堅持自主可控原則。
從西氣東輸到中俄東線,每一個重大項目都體現了這一思路,這不僅確保了運力分配的靈活性,也為未來發展預留了空間。
可以說能源合作本質上是一場復雜的博弈,在這場博弈中,中國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戰略自信。
拒絕接受不夠完善的方案,堅持符合自身利益的合作模式,這種定力來源于綜合國力的提升和能源戰略的成熟。
俄羅斯通訊社2025-04-16————中國駐俄大使:通過哈薩克斯坦天然氣管道向中國輸送俄羅斯天然氣是不現實的
觀察者網2024-05-07——哈薩克斯坦駐俄大使:俄羅斯計劃建新管道,經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
觀察者網2024-12-26——俄羅斯副總理:已啟動經過哈薩克斯坦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