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新城全貌。 中共全椒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4年以來,全椒縣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大力推進項目建設,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縣迸發出大干快上、拔節生長的澎湃動能。
工廠車間,機器轟鳴;項目一線,熱火朝天;廣袤田野,生機勃勃……四月芳菲時節,行進在全椒縣,撲面而來的不僅是盎然春意,更有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置身這片生機勃發的熱土,采訪團看到一幅幅熱氣騰騰的研發、生產畫面,見證著千年古城向現代化產業新城蝶變的鏗鏘步伐。
砥礪奮進新征程,攻堅克難勇擔當。去年以來,全椒縣錨定發展目標,擊鼓催征、聚力前行,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唱響了高亢嘹亮的奮進之歌。2024年,全椒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3.3億元、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增長6.3%,實現增加值增長7.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9%,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產業提質,挺起工業強縣“硬脊梁”
新年伊始,全椒縣捷報頻傳:11.9億元的追覓科技房車制造、10億元的南大光電特氣等25個億元以上項目成功簽約。梅塞爾二期等7個項目如期開工,南農大滁州科創園等26個項目加緊施工,眾旺自動化等10個項目竣工交付,云澳智能等13個項目投產運營。
于一地發展而言,工業是支撐經濟的脊梁、根基。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興則經濟興。全椒縣始終堅持“工業主導、農業優先”的發展定位,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不斷加強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光伏等產業開發提能,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項目于去年3月開工建設,12月設備進場安裝,上個月開始試生產。”日前,記者來到全椒經開區內的亞臨晨新能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只見總經理張小祿正在車間內為企業全面投產忙碌著。亞臨晨新能源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產品沖壓焊接企業,為比亞迪、上汽、智已汽車一級配套企業,擁有158米5600T全自動沖壓生產線,具備新能源汽車整車車身構件生產能力。
“將項目落戶全椒,主要基于區位優勢及產業配套考慮。全椒位于南京與合肥兩大都市圈的交會區域,大大節省了企業的物流與倉儲成本。同時,近年來全椒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日趨完善,這對于企業發展是極大利好。”張小祿告訴記者,目前企業在手訂單6000萬元。隨著1200T、1600T及3800T三條自動沖壓線的陸續投用,2025年公司計劃實現產值不低于1億元。
時下,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面對這一窗口期與機遇期,全椒縣把準脈搏、突破突圍,培育壯大以全柴集團為龍頭的節能環保內燃機產業集群和以力神電池為龍頭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
距離亞臨晨新能源科技公司不遠的滁州悅達實業有限公司,在這里,全椒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強勁態勢更加具象。
“這條300米的生產線自動化率超90%,平均每135秒就能下線一臺新能源汽車發動機鋁合金缸體。”副董事長黃澤偉自豪地介紹道,悅達實業作為奇瑞公司發動機零部件一級供應商,于2024年2月“上馬”混動發動機生產項目,當年6月份實現滿負荷生產,月產超20000臺。
滁州悅達實業有限公司是全椒縣一家成立20多年的本土民營企業,專注于混動發動機制造加工,每年將為奇瑞公司配套生產系列插混、增程等混動專用鋁合金發動機缸體25萬臺。“混動發動機項目的建成給公司新增年銷售收入2.5億元,稅收1000萬元以上。”黃澤偉告訴記者,去年該企業又承接了15萬臺奇瑞鯤鵬動力系列混動鋁合金缸體加工三期項目,隨著三期項目的全面投產,悅達將形成每年40萬臺混動發動機缸體加工產能。
如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上,越來越多的“全椒造”競相涌現。截至2024年,該縣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產業鏈企業共計119家,其中入庫企業80家,占全市入庫企業數近五分之一,居全市首位;入庫企業產值達123.5億元,比2023年增長30%;全產業鏈營收115億元,位列全市第二,較上年同比增長26%。
新能源汽車產業只是全椒縣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穩固向好的一隅。“2024年,全縣383家規模工業企業全年累計實現產值410.1億元、增長6.3%,累計實現增加值77.7億元、增長7.9%。累計完成工業投資96.2億元、增長25.5%。”全椒縣工信局總經濟師程信培介紹,家電電子行業保持穩步增長態勢,12家規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37億元、增長23.6%;光伏新能源產業中的力神電池、愛旭太陽能等7家企業累計完成產值47.9億元、增長93.5%;新型化工行業保持快速增長,59家規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65.4億元、增長11.5%。
科創協同,激蕩“智造”全椒“新浪潮”
一味地走老路,永遠到不了新地方,只有開拓新的視野,全方位改革創新,才能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翻看2025年全椒縣政府工作報告,有一個鮮明特征,科技創新被放在首要位置。在全椒縣的創新探索中,全柴動力無疑是傳統產業“煥新”升級的典范。
“這款基于Q平臺打造的Q23增強發動機,搭配17度鋰電池,峰值功率達120KW,最大扭矩達450N.m,輕松滿足高頻次、高效率的輸出需求。”全柴動力技術中心新能源項目經理朱波對于產品參數如數家珍。“全柴雖然業已成為我國內燃機行業領軍品牌之一,然而柴油機行業卻面臨著巨大挑戰。對于全柴而言,大力發展新能源動力,既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不斷創新突破的必然選擇。”朱波告訴記者,Q23增強發動機項目于2022年5月立項,經過兩年研發,2024年5月已實現小批試產。
“Q23增程發動機通過工況轉移、能量回收、純電行駛等策略,使發動機運行在經濟油耗區,整體節油率達15%。”朱波舉例介紹,以整車匹配60升油箱計算,綜合續航可超1000公里,有效解決用戶續航痛點。“深耕并壯大新能源動力板塊,不僅將提升全柴的綜合競爭力,還將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悉,今年一季度,全柴動力在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下,實現發動機銷量10.13萬臺,拿下近10%的市場份額,取得行業前三的成績,穩居內燃機行業第一陣營。此外,2024年,全柴動力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優秀評價和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重組優秀項目,均為滁州市唯一。
全柴動力的創新發展,既是傳統產業向新質生產力躍遷的鮮活樣本,更是民族品牌依托科技創新實現彎道超車的生動實踐。
元雋氫能作為全柴動力控股子公司,是這家“老企業”進軍新賽道的又一實踐例證。
“全柴動力與上海交通大學攜手合作,在氫燃料電池的關鍵核心零部件——質子交換膜上取得技術突破,這一重大進展使得全柴元雋66kW氫燃料電池系統得以推向市場。”元雋氫能董事長、總經理張俊春說道,“目前全國具有質子交換膜生產技術的企業不超過10家,能進入市場應用的則屈指可數。元雋氫能歷經7年研發,質子交換膜已達到最薄8微米,其性能指標躋身國際先進、國內領先行列。”
乘“數”而上,向“新”而行,發展才會活力滿滿。
2024年以來,全椒縣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建立研發平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過去一年,4家企業獲批省級企業研發中心,6家企業獲批市級企業研發中心;指導推薦5家企業申報省技術中心、1家企業申報省工業設計中心;24家企業“登云”,累計達530家。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加速成長行動,2024年,該縣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家,總數189家,居全市第二;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443家,同比增長67.17%,完成年度目標計劃116.58%;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7家,居全市第二。
“聚焦產學研合作,幫助7家企業與中科大、合工大等9所高校簽訂協議,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12個。圍繞重大產業攻關需求,著力營造優質人才發展環境,探索實施‘領軍人才+高端項目’一體化引進模式,引導企業積極申報各類人才計劃。”全椒縣科技局副局長錢開瑞介紹,2024年以來,全椒縣成功獲批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1個、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項目1個;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9家;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12個。
從DeepSeek國產大模型火爆全球,到春晚人形機器人驚艷亮相,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已經成為搶占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競爭制高點的戰略機遇。
對此,全椒縣動作頻頻。
聚焦未來產業“7+N”領域和方向,全椒縣圍繞“先進材料、低碳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核心領域,另起賽道、追“新”蝶變。其中,新引進的類屬先進材料產業的項目——乾鉬智能制造項目,填補國內高端防護產品空白,實現國產替代,解決了重度依賴進口的問題;生命健康產業的瑞拜藥業,建成全球首個千克級小核酸藥物靈活工廠,實現“研發—中試—商業化”全鏈條生產。同時,完成5類新型小核酸藥物中間體的規模化量產,覆蓋抗腫瘤、抗病毒等領域,彌補了國內缺失。
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上新,帶來的是全椒縣進一步鞏固了制造業在全省的重要地位。2024年,全椒縣獲評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民營經濟考核先進縣等稱號。
“我們計劃以汽車零部件制造等傳統產業和‘新三樣’、半導體新材料等戰新產業為切口,推動傳統產業技改升級與新興產業技術攻關同步發力。”程信培說,今年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超3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超1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60家。
環境創優,塑造區域發展“強磁場”
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和陽光雨露,須臾不可或缺。營商環境的好與壞,經營主體最有發言權。
位于全椒經開區的創維空調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總監雷立民給出這樣的答案:“項目于2020年8月份投產,2023年實現營收16億元,2024年營收突破23億元。”
看似答非所問,但雷立民卻說這是全椒營商環境最好的印證:在全椒創業,政府服務無處不在,企業只需心無旁騖搞創新、謀發展。
“自從項目落地全椒,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雷立民回憶說:“此前小米公司前來創維洽談合作,全椒方面得知消息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一同出面為創維‘站臺’,助力項目成功簽約,幫助企業提升業績。”據雷立民介紹,目前,創維空調擁有8條生產線,每天生產空調超10000套,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將突破30億元。
礫沙藏世界,滴水見大海。創維空調看似個例,實則是全椒縣營商環境的具體體現——營商環境好,產業生態就好,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就強。
近年來,全椒縣聚力創優“亭滿意·全舒心”營商環境服務品牌,高位謀劃、整體布局,研究推出一系列基礎性、長期性的戰略舉措,精塑營商環境“金名片”,持續深化“雙對標”行動,樹立“店小二”精神,做好五星級“服務員”,走出了一條具有全椒特色的惠企利民發展路子,有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快速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全椒縣選擇從回應企業關切開始。該縣依托全省企業訴求“掛號制”總平臺,線下結合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設立企業訴求“掛號”兜底辦窗口,多渠道收辦企業各類訴求,并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有機結合,做到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截至去年12月底,收辦企業“掛號”訴求572件、辦結率100%;幫助企業招工16500余人次,解決融資41.365億元。
說起全椒的營商環境,位于全椒縣武崗鎮工業園的大自然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永峰有話要說。“我們有專門聯系的鎮干部和鎮領導,遇到問題知道找誰,解決起來也快了很多。”黃永峰指著手機通訊錄說道。在該鎮,越來越多的企業主發現,鎮各級干部成了企業聯絡員,常常帶著政策上門指導,效率翻了幾番。
如今,機關干部俯下身子做好“店小二”,為企業“跑堂辦事”,“有求必應”已成為全椒縣的新風尚。
60家單位229名干部對全縣599家企業項目進行干部聯系包保,落實“五個一”聯系包保,圍繞“你說我來做,我做你來評”為企業服務主題活動,要求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走訪全覆蓋、全縣“四上”企業全覆蓋、工業園區全覆蓋、招商引資項目全覆蓋、在建重點工程全覆蓋的五個“全覆蓋”。過去一年各級包保干部累計走訪企業5400家次,辦理企業反映問題582件。
營商環境是可感可知的,它的良莠直接體現為市場主體的感受。營商環境好,“洼地”效應就凸顯,資金、項目、人才就匯聚。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該縣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4814戶,總數達44364戶。今年一季度,又新增市場主體831戶。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市‘新春第一會’和一季度招商引資‘三看三比’巡回檢查現場會精神,把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對全椒提出的‘堅持實干實效,奮力實現五個新突破’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椒各項工作的努力方向,增強進取意識、責任意識、節點意識,敢同自己過不去,敢同先進比長短,敢同頑疾動真格,聚力爭先進、全力固優勢,大干二季度,奮力雙過半,確保實現‘季季紅’‘全年紅’,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滁州作出更大貢獻。”全椒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全媒體記者李文剛 喻 松 通訊員蔡麗佳 周 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