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中國海外港口的事件不斷涌現,先是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擬向美企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包含巴拿馬港口等海外碼頭業務,這一交易引發了諸多爭議,至今仍未了結。緊接著,中企達爾文港又被澳大利亞盯上,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更是揚言不排除強制征收達爾文港。如今,中國在秘魯的海外港口錢凱港又出現紛爭,中企不得不準備提出訴訟,一場新的風波正在上演。
3月4日,長江和記實業宣布與貝萊德牽頭的美國財團簽署原則性協議,擬以142億美元轉讓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克里斯托瓦爾港口等全球43個港口的持有、營運權。此交易案涉及中美兩大國對全球港口控制權與競爭力,因此受到了多方關注。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3月28日表示將依法審查該交易,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而長和與貝萊德原定4月2日簽署有關巴拿馬港口碼頭的協議,也早早傳出不會進一步簽署任何協議。同時,巴拿馬政府4月7日宣布,其國家審計發現長和在經營巴拿馬運河時存在多項違規操作,這使得長和港口案更加撲朔迷離。
就在長和港口案陷入僵局之時,位于秘魯首都利馬北部的錢凱港也麻煩不斷。錢凱港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由中國國有航運巨頭中遠海運斥資13億美元建造,持有港口60%的股權和獨家經營權。去年11月,中秘兩國宣布錢凱港開港,錢凱港的建成不僅能為秘魯帶來每年45億美元的收入和800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還能縮短南美洲到亞洲的貨物運輸時間,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然而,據路透社最新消息,4月10日,秘魯運輸部稱,在秘魯國家保護競爭和知識產權協會裁定錢凱港運營缺乏足夠競爭力后,該部將管控錢凱港的使用費。對此,中遠海運4月11日在聲明中表示,將啟動法律訴訟,并強調錢凱港具有市場競爭力,秘魯國家港務局也曾認可其競爭實力。這系列事件背后,有著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因素。長和港口案中,美國試圖通過貝萊德財團收購長和港口資產,以增強其在全球港口控制方面的影響力,進而對中國的海上貿易進行制衡。
而巴拿馬政府在此時宣布長和違規,其時間點的選擇頗為微妙,在美國財長到訪前數小時發布審計報告,似乎有向美國示好之意,這也讓長和在巴拿馬的港口業務前景變得黯淡。對于錢凱港,秘魯相關部門的裁定或許并非單純的商業考量。有學者指出,根源是特朗普可能將錢凱港視為下個目標,此前就有美方 “提醒” 秘魯,中方控制關鍵基礎設施會對國家利益造成威脅。美國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對中國在海外的港口項目進行干擾,以遏制中國在全球貿易和航運領域的發展。
對于長和港口案,中國依法審查交易,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國家利益。而中企在錢凱港問題上準備提出訴訟,也是為了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以及維護中秘合作項目的正常推進。在這場海外港口權益博弈中,中國決不能讓步,否則,一旦形成破窗效應,將會有更多國家效仿。
無論是長和港口案,還是錢凱港被盯上事件,都不會輕易改變中國在海外港口建設與運營方面的戰略布局。中國有能力也有信心應對各種挑戰,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同時,中國也希望各國能夠尊重市場規則和國際準則,摒棄政治干預和經濟脅迫,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參與全球經濟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