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話劇《運河1935》
“運河天上來喲,船行在水中央。
夜黑去撒網,歸來迎天光!迎天光喲!”
話劇《運河1935》取材于大運河鄉土文學作家劉紹棠的小說《漁火》和《蒲柳人家》,由王培公、陳建忠編劇,王延松導演,“一部運河史,即是半部中華文明史。”由北演公司出品的話劇《運河1935》將順著運河沿線省市及周邊地區進行推廣運河文化傳播運河精神,帶領觀眾們穿越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運河兒女的愛國情懷與英勇抗爭。
劇情簡介
1935年,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地下黨員周勤肩負組建抗日隊伍的任務,回到他闊別三年的家鄉-大運河畔號稱“京門臉子”的北通州。此時的通州,因為日本侵略軍的步步緊逼和國民政府的一再退讓,已經成了“三不管”地區;大漢奸殷汝耕正策劃 “冀東獨立”,局勢相當復雜 。
周勤團結愛國將領姚六合,打入敵人內部,同時聯絡船家女望日蓮等群眾,深入調查日軍制造毒品“金丹一號”的陰謀。大運河畔,一場生死較量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該劇通過浪漫生動的戲劇語言和極具本土化的行為風格,精心描摹以周勤、周瑞兩兄弟為代表的運河兒女群像,致敬在民族危難中奮起救國的中國共產黨人,傳承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誠意之作 亮點紛呈
《運河1935》的文本結構層次分明,敘事流暢,二度創作更是從舞臺空間、藝術呈現上豐富了劇作的文化意蘊。首先,舞臺設計向我們展示的大運河景致大氣渾厚、變化多端、韻致唯美,其中既有水岸、漁行的市井生活寫實,又有葦叢的幽美、漁船的靈動,更有大拱橋的壯觀通達。而大拱橋給人的印象尤其深刻,不僅壯美且形象地象征了大運河兒女的堅韌、偉岸。
劇中,音樂的烘托在人物心理刻畫和展現戲劇沖突方面起到了凸顯與強化的作用,音樂使戲劇的發展充滿情感的張力。船作為劇中的主要場景,其動態性不僅表現出大運河題材的獨特風韻,也與戲劇動作緊密有機地相聯,劇中矛盾沖突的主要節點都發生在船上,通過船的游弋來表現戰斗的進程。在船與岸、人與河的互動中,拉開了運河兒女保護大運河、捍衛民族尊嚴、與日寇及賣國漢奸殊死斗爭的戲劇場景。
導演以濃烈的筆觸表現了以周勤為代表的運河兒女的民族大義,為了打擊敵人的陰謀,他們戰勝了一己私利,走出了親情愛情的牽絆,最終,周勤給家鄉帶回的抗日星火粉碎了敵人的“金丹一號”計劃,周瑞也在最后時刻幡然醒悟,吞下了韓小蜇子讓他謀害哥哥的“金丹一號”,在周勤焚燒“金丹一號”的勝利火焰中,讓自己的靈魂回歸正途。
河流有著自然的屬性,也有著人文的屬性。當河流融入人的生活與命運時,人對于河流的情感也會如融進血脈般地親近。民族存亡之際,大運河的波濤激蕩起的是運河兒女的血性,正像劇中周家老掌柜心心念念的“周家名號要保持干凈”那樣,是大運河兒女的民族大義守住了大運河的干凈,濃墨重彩的大運河故事是一曲家國情懷的頌歌。
演出信息
時間 | Time
5月3日(周六)19:30
場館 | Place
德州大劇院 · 大劇場
票價 | Price
50/80/120/180
(以上價位8折開票)
票務熱線|Ticket hotline
2237770/2237700運河兒女,烽火抗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