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烏魯木齊4月17日電(記者毛衛華) 4月17日零時,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經過周密籌備,正式進入轉場試運行。這座由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國際航空樞紐不僅成為連接中國與中亞、歐洲的“黃金門戶”,還是推進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一港五中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點燃新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采用“主樓+三指廊”構型,建筑主體包含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其規模超過現有T1、T2、T3航站樓面積總和。北航站區以“絲路天山”為主題,屋面三個起伏造型呼應天山山脈輪廓,地面波浪形鋪裝演繹絲綢飄帶神韻。
(圖為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中央大廳)
“北航站區主樓的設計采用側窗形式在出發層,側向天窗將柔和的光導入室內、將熱擋在室外,結合可開啟的屋頂側窗,上下貫穿的中庭能夠有效地起到拔風作用”。中建八局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總工程師麥麥提明·圖爾迪買買提介紹,在避免沙塵堆積的同時實現自然光高效導入,使候機大廳在白晝無需密集照明即可獲得充足光線。陽光灑落時,整個大廳光影流轉,宛如西域古道的駝鈴金光。“這不僅是機場,更是建筑藝術與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麥麥提明·圖爾迪買買提說。
(圖為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
該項目建設全過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多項創新技術創行業先河。建筑內利用本土植物打造綠色生態景觀,航站樓實現室內微氣候自主調節。同時,車庫頂部結合覆土式景觀,為車道旁繁忙的交通環境提供了“綠肺”。設計能耗較同類機場實際運行的碳減排強度降低20%,是首個對高填方低洼區域進行綠色設計的機場,榮膺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認證。
(圖為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內采用的部分新疆特色元素)
中建八局項目安裝經理黃俊杰介紹:“項目運用智慧運維平臺、覆蓋全空間的機電設備網等智能化子系統,為機場能源管理、設備運維、旅客服務等提供全周期技術支撐。系統監控上千臺空調機組和風機,根據人流密度自動調節風量和空氣溫度,實現航站樓全空間用能可視化;2875個智能SPD模塊實時監測航站樓雷擊情況;近七百臺智能配電箱控制一萬多個回路,實現“人來燈亮、人走燈暗”,大大降低能耗”。
(圖為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
在旅客服務功能優化方面,航站樓配置66處標準化公共洗手間,候機區座椅全部配備充電接口。值機區創新采用“人工+智能”雙通道模式,配置168個值機柜臺(含54個自助行李托運點),通過動線科學規劃使值機效率提升40%。從自助托運到登機口的全流程服務體系,有效保障旅客出行效率與體驗舒適度。
據介紹,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將達到最高等級4F,177個機位的站坪,可起降空客A380飛機,近期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5萬噸,年飛機起降36.7萬架次。終期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萬人,貨郵吞吐量75萬噸,年飛機起降45.1萬架次。
站在北航站區的觀景平臺遠眺,跑道上一架架銀鷹起降不息。這座現代化航空樞紐的投運,新疆作為“向西開放橋頭堡”的戰略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朱歆柯穆)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