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開欄語:
今年1月,四川印發《關于壓實39個欠發達縣級工作專班主體責任努力構建黨建引領幫扶工作共同體的實施方案》,要求統籌東西部協作、省內結對幫扶、中省定點幫扶、國有企業幫扶、“組團式”人才幫扶等“五支幫扶力量”,創新實施托底性幫扶“十條措施”,推動政策、產業、人才等資源向發展薄弱地區傾斜,構建“責任共擔、產業共抓、民生共促、發展共推”的工作新格局。
2023年7月,川南經濟區內的宜賓市,接過結對幫扶川東北經濟區內的巴中市恩陽區的使命,29名工作隊員跨越山河,以“沐浴黨‘恩’·宜路向‘陽’”為信念,扎根這片紅色熱土,持續推動兩地合作交流走向縱深,力促優勢互補、幫受共興,入選2024年度全省產業幫扶典型案例。
宜賓結對幫扶巴中恩陽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積累了哪些經驗,有哪些成功探索?最新進展如何,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開展?4月中旬,封面新聞記者采取蹲點調研的方式,走進巴中市恩陽區,深入田間地頭、車間廠房,見證、傾聽、記錄,探尋答案。
“整個這一片,種的都是‘宜糯紅4號’,種子是宜賓研發的?!?月14日,谷雨前夕,四川省宜賓市結對幫扶巴中市恩陽區工作隊(下稱“宜恩工作隊”)的隊員顏成,站在恩陽區明陽鎮旱谷社區院壩邊,指著剛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向記者介紹情況,滿面春風。
40公里外的尹家鎮下蘇村,分管農業的副鎮長白永生則有了新盤算:“等‘宜油47號’油菜收了,馬上種‘宜香優2115’超級稻,一塊田兩份產出……”下蘇村,已建成四川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低著頭的油菜穗子連綿如海,豐收在望。
在四川省托底性幫扶戰略背景下,宜恩工作隊用一場結對幫扶實踐,加快了恩陽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宜”路向“陽”。
宜賓恩陽現代農旅融合產業園一角。曾業 攝
“一粒種子”改寫產業命運
“看到那片油菜沒有?那是‘宜油4號’,用的無人機播種?!鳖伋傻哪X子里,裝著一幅地圖,哪些土地上播下了宜賓種子,他了如指掌,因為他參與了整個過程。在司城街道碧石村,宜恩工作隊幫助當地平整的2450畝土地,已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拔覀兺茝V的新品種,都是專家團隊多年的心血,產量高,品質好,而且抗病能力強?!?/p>
在明陽鎮,宜賓種子的故事,可謂跌宕起伏。
2024年春,宜恩工作隊帶著20斤高粱種子找到岳秀毓:“種出來直接賣給宜賓的酒廠,敢不敢試?”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在撂荒地上試種——畝產只有600多斤,比其他品種至少低300斤。不過,這種高粱是專門用來釀酒的,出酒率高,每斤可以賣到3.5元,宜賓的酒廠搶著收購。算總賬,劃算;估風險,穩當!
明陽鎮旱谷社區的“宜糯紅4號”高粱種植基地。曾業 攝
消息傳開后,明陽鎮、雙勝鎮的農戶爭相試種,一大批撂荒土地被盤活。今年,恩陽區推廣種植1600余畝,種子全部由宜恩工作隊提供,配套的訂單協議讓農民吃下“定心丸”?!胺N子免費領,技術有專家上門教,銷路不愁,畝均收入2100元,比原來翻了一番?!?/p>
時針回撥至2023年7月,宜賓市結對幫扶恩陽區工作隊初抵恩陽,得到一組數據:全區耕地碎片化率達67%,撂荒面積超3萬畝,傳統作物畝均收益不足千元。領隊邱俊輝開始思考:“種地不如打工”的困境如何破解?現代農業的種子如何在恩陽萌芽?
尹家鎮下蘇村的油菜種植基地一角。(受訪者供圖)
在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后,宜恩工作隊依托“宜賓所能”對接“恩陽所需”,創新構建“科技研發在宜賓、成果轉化在恩陽”模式。宜賓市農科院攜專家團隊常駐恩陽,將實驗室建在田間地頭。土壤樣本分析、品種對比試驗、綜合成本測算……最終,篩選出三個品種:“宜香優2115”超級稻、“宜糯紅4號”高粱和“宜油47號”高產油菜。
“宜油47號”高產油菜開花時吸引游客前來觀光。(受訪者供圖)
“我們不是簡單給錢、給物,而是構建從種植資源到市場終端的全產業鏈?!鼻窨≥x舉例說,在司城街道碧石村,他們捐資援建的農事服務中心,就是周邊4000余畝高標準農田的“指揮中樞”和“銷售終端”。與之配套的產業環線和灌溉網絡,將良田、景區、果園和水庫串聯起來,為當地現代農業產業“起步就快跑”夯實了基礎。
“一場技術革命”激活沉睡的土地
距離恩陽城區40公里的尹家鎮,一場“機械革命”正在上演。
“油菜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我們全部用的無人機。之前的土地整理、農田深耕,也用機器?!碧峒皺C械耕作,尹家鎮副鎮長白永生感慨不已,“傳統栽種1畝地要3個人工,無人機播種只要20分鐘,成本直接從900元降到400元,而且畝產還提高了?!?/p>
白永生告訴記者,他們采用“宜油47”新品種和機械化種植后,單株油菜的產量不算高,但油菜的密度大,土地利用率更高,所以畝產比過去提高了30%。更讓村民驚喜的是,這種油菜的秸稈還可以加工成飼料,直供附近的肉牛養殖場,一噸能賣到500元左右。
技術革命的火種,在恩陽的田間燎原。在明陽鎮,宜恩工作隊邀請專家優化智能灌溉系統,使得水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在雙勝鎮,宜恩工作隊大力推廣智能無人機飛播和田間管理技術,實現節本增效;在文治街道,宜恩工作隊指導集體經濟組織采用現代農機整治撂荒地,工作效率比傳統人工提升至少4倍。
文治街道元窩社區的村民在中藥材種植基地務工。曾業 攝
“這片撂荒地多年承包不出去,村集體想用起來,也一直沒找到路子?!蔽闹谓值涝C社區黨支部書記羅仕周“復盤”說,今年初,宜恩工作隊與社區一起推進黨支部共建,終于找到了辦法:動用機械整理撂荒地,由集體經濟組織栽種中藥材淫羊藿,由宜恩工作隊引種、邀請專家提供全流程技術指導、對接宜賓中藥材加工企業訂單收購,周邊村民來務工可獲得人均80元/天的勞務收入,實現多方共贏。
推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革命,還離不開人才和智力支持。
為此,宜恩工作隊因地制宜,創新推出“候鳥人才”工作站建設模式,致力于在恩陽播下人才“種子”。來自宜賓的20余名農業專家,以“季節型”“項目制”方式柔性引進,帶出80多名本地技術骨干,成為恩陽帶不走的“永久牌”生力軍。例如,28歲的返鄉青年楊帆,在宜賓專家的指導下創辦智慧農機合作社,17臺套智能裝備服務面積超萬畝,去年營收突破200萬元。
截至目前,宜恩工作隊與恩陽區4個鎮(街道)、10個重點村(社區)開展黨組織結對共建。宜恩工作隊在挖掘恩陽土地潛力的同時,也幫助基層黨員干部完成了理念的革新。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公示牌。曾業 攝
“一個園區”撬動三產融合
春日里,宜賓·恩陽現代農旅融合產業園別有一番景致。村道旁,經過風貌改造后的農房錯落有致,柑橘采摘園外各種花卉開得正艷,園區內的多功能廣場初具雛形,游客舉著手機拍攝山村美景,山野間的高標準農田猶如一幅水彩畫。
宜恩工作隊在恩陽區開展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受訪者供圖)
“我們要把園區打造成沒有圍墻的農業博物館?!币硕鞴ぷ麝牭年爢T顏成指著展板上的規劃圖:園區的核心區布局了智慧農田、科技展廳、研學基地,毗鄰的黃石盤水庫正在建設生態康養區。
這個總投資1.57億元的項目,演繹著三產融合的“方程式”。產業園整合了宜賓的農業技術、運營經驗和恩陽的生態資源,引入全產業鏈思維,覆蓋種植、加工、展銷等環節,形成“農業+文旅+康養”多元業態。該項目2026年全面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吸引游客量約10萬人次,既能壯大集體經濟,又能帶動村民增收。
“從多功能廣場到農事服務中心,要修建一條休閑步游道,從古黃桷樹延伸到農事服務中心的停車場。旁邊設立農創市集,陳列本地生產的名特優食用菌、特色飲品、高粱精釀、優質糧油,宜賓的特色農產品也能在這里買到。”宜恩工作隊的隊員趙帝翻出手機里的設計效果圖,期待不久后能經常來這里打卡、過周末。
宜賓農科院專家考察調研恩陽蘆筍產業。(受訪者供圖)
在黃石盤水庫生態康養區,62歲的村民王桂芳完成了從農婦到民宿管家的轉型,她的家庭民宿旺季時月收入過萬?!俺抢锶讼矚g我們種的有機菜,去年光是賣土雞蛋就收入2萬多元。”
傍晚,夕陽為高標準農田鍍上金色,產業園所在地碧石村,新安裝的智慧路燈次第亮起。它們照亮的不只是田壟阡陌,更是一條從傳統農耕走向現代文明的康莊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