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18,75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
當日,在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舉行的“2025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周景彤表示:“一季度5.4%的GDP增速超出市場預期,進一步彰顯了國家經濟運行的韌性。”
周景彤表示,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大,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一季度資金投放呈現三個特點:總量穩、結構優、價格降。
周景彤表示,在總量方面,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新增超1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多增2.37萬億元人民幣;在融資結構方面,重點領域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比如普惠、小微、制造業等重點領域貸款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在融資成本方面,總體穩中有降,如3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和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3%和3.1%,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約45個基點和60個基點。
對于今年以來匯率市場的波動,周景彤表示,人民幣匯率先升后貶,總體在合理的區間波動。隨著經濟運行態勢的穩步向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年呈現出波動升值的態勢,3月中旬一度升到7.20附近,但近期受到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到7.34,隨后回穩,近期在7.30左右小幅波動。
周景彤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在一季度表現良好基礎預期,但是未來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和復雜,經濟回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穩增長以及外貿等領域的支持,并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具體來說,有“四個瞄準”。
一是瞄準穩增長,適時降準降息,著力對沖宏觀經濟面臨外部的沖擊和下行風險。
二是瞄準市場穩定,有效防范外部沖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特別要密切關注美國加征關稅最新進展,以及由此帶來對中國經濟、外貿、投資和金融等領域的沖擊,加大政策儲備和預案,警惕跨境資本流動的外溢效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波動。綜合運用結售匯、調期、期權等金融工具,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和分散匯率市場風險。
三是瞄準穩外貿,積極應對關稅政策的沖擊。金融(領域)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持,比如設立外貿企業專項的補償基金,特別是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風險共擔、轉貸款等金融工具的應用,優化外貿企業產業鏈供應鏈融資服務,加快推廣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服務,加快高水平服務外貿新業態的發展和多元化市場的拓展。
四是從中長期瞄準產業升級,繼續支持重點的領域。比如,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對科創、綠色、消費等領域的支持,針對房地產創設針對土地收儲、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方面的政策工具,持續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企穩向好。同時,可以考慮推出“消費貸”再貸款,并給予成本優惠,提高商業銀行對消費信貸的積極性。
胡艷明
金融市場新聞中心資深記者 主要關注銀行、銀行理財子、央行、銀保監會、融資租賃、消費金融等金融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