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7日訊(編輯 史正丞)根據周四的最新消息,世界首富馬斯克麾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已經成為競標美國新一代天基導彈防御項目“黃金穹頂”的主要競爭者。
從名字就不難看出,“黃金穹頂”(Golden Dome)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執意推動的重大軍事基建項目。在1月27日簽署的行政令中,他將導彈襲擊稱為“美國面臨的最災難性威脅”。而且與以色列的“鐵穹”不同,特朗普明確點出要造天基防御系統,正是這一個要求使得SpaceX走到一眾競爭對手前列。
據悉,SpaceX正在與AI超級牛股、國防安全軟件公司Palantir,以及無人機制造商Anduril合作,聯合競標防御系統核心部件的建造。
知情人士透露,這三家公司近期與政府高層和國防部官員見面,提出環繞地球部署400至1000顆衛星的方案。除了偵測導彈和追蹤軌跡外,還會有一支由200顆衛星組成的“艦隊”,將配備導彈或激光武器,用于擊落目標導彈。
據悉,專精衛星和火箭發射領域的SpaceX,正在競標防御系統的“監護層”部分,即建立一套在太空中檢測導彈活動的衛星系統。過去5年里,SpaceX已經發射過數百顆間諜衛星,同時現有的“星鏈”衛星經過改造后就能用于這個項目,這也使得公司在競爭中頗具優勢。
多名知情人士也表示,預期SpaceX不會參與衛星武器化的工作。
擺在SpaceX面前的主要障礙也有兩個:首先是SpaceX(和一眾科技公司)都沒有完整交付軍事防御系統的經驗。另一個則是公司自己的想法:他們提出在這套防御系統中扮演“訂閱服務”的供應商,讓美軍按照周期按時付費。
知情人士透露,這種操作可以繞開一些國防采購程序,從而加快系統部署。雖然不違反規定,但這也會讓美國軍方被訂閱服務長期捆綁,并失去對系統持續開發的控制權。所以部分國防部官員也擔憂,如此重大的國防項目,采用“訂閱制服務”實在太過罕見。
據悉,美國太空軍太空作戰部副部長蓋特萊恩參與了SpaceX能否作為部分系統所有者的討論。其他的備選方案包括美國政府完全擁有并運營該系統,或者政府掌控所有權,但由承包商負責運營等。
美國官員透露,賽伯樂斯資本管理公司聯合創始人、現任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史蒂夫·范伯格會成為“黃金穹頂”項目的關鍵決策者。他自己也投資過超音速導彈產業,不過與SpaceX沒有交集。
部分專家認為,建立“黃金穹頂”的總成本可能達到數千億美元。目前美國國防部設定了多階段的交付時間表,從2026年開始,直到2030年后逐步落地系統。
面對這樣的超級大單,諾斯羅普·格魯曼、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老牌國防承包商也會參與競爭。報道稱,已經有超過180家公司向美國國防部表達參與建設“黃金穹頂”的意向。
題外話:特朗普的設想靠譜么?
特朗普的設想是基于這樣的現實考量:美國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確攔不住大規模核導彈攻擊。
目前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依賴于陸基中段防御系統。據美國軍備控制協會統計,其測試失敗率近半,在大規模實戰中幾乎指望不上。
但問題在于,特朗普要求建立的天基彈道導彈防御系統,恐怕也不是那么靠譜。
首先,在美國已經有人嘗試做過同樣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羅納德·里根總統宣布啟動“戰略防御計劃”,這個天基核導彈防御系統也被戲稱為“星球大戰”計劃。最終這個項目花費了數百億美元后遭到下馬。
從經濟的層面預期,要實現特朗普的設想,恐怕數百顆衛星遠遠不夠。
美國物理學會上個月曾發表一項研究稱,要試圖攔截10枚洲際彈道導彈齊射,大約需要部署1.6萬枚攔截彈組成的防御網,這樣的系統需要成千上萬個近地軌道衛星。而且天基防御系統更容易遭到反衛星武器的攻擊,后者成本也低得多。
最后從戰略層面來看,美國此舉也是得不償失的動作:假設這套系統真的有效,將破壞目前核威懾的穩定性。目前美國的主要核威懾力量,是在承受首輪核打擊后,仍有實施報復打擊的能力。一旦世界其他核大國相信這套系統具備充分的攔截能力,地球又會變成什么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