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一把手換人,上臺第一時間卻對中國釋放拒戰信號,在中美兩軍談判之后,我國防部送給美國一句話。新的一把手是誰?在中美對抗的緊張時刻為何選擇退讓?中方又送給美國哪兩句話呢?
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11日,美參議院以60贊同、25票反對通過丹·凱恩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一職,替換了民主黨基于“政治正確”推舉上臺的前任參聯會主席布朗。
簡單介紹一下參聯會,這是直接聽命于美國總統的國防部最高軍事咨詢機構,由參聯會主席、副主席,海軍陸戰隊司令、海軍作戰部長和陸空兩軍參謀長組成,主要職能包括制定美軍作戰計劃、軍事動員、軍事預算分配、對外軍事援助等諸多重要內容,是美軍的核心權力中樞。而參聯會主席就是總統直接任命的美軍一把手,實質性權力甚至超過國防部長,影響力可見一斑。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核心實權人物,在他的提名聽證會發言時,卻直言美國目前的當務之急是避免和中國產生正面沖突。能夠參加會議的都是美國高層或核心部門,這番話頓時讓在座的美國政客,尤其是反華鷹派坐不住了。然而還沒等他們發難,凱恩拋出了兩個讓所有人沉默的理由:
首先,美國的國防工業體系無論是靈活轉向、生產速度,還是后勤補給等全面落后中國,一旦臺海爆發沖突,美軍貿然下場無法在中國家門口和解放軍打持久戰;其次,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和海空現代化領域也取得卓越成就,美軍不具備碾壓解放軍的戰略優勢。這意味著,異地作戰、技術持平或落后的美軍很有可能會輸掉和中國的正面戰斗,所以凱恩認為不應該和中方發生正面沖突。
凱恩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軍事事務掛職副主任,也曾參與美軍多起重要情報和特種作戰任務,再加上被提名參聯會主席的候選者,都讓凱恩對美國自身軍事力量了如指掌。但是了解的越多,對中美兩軍問題的認識就更加清楚,他在通過提名的第一時間釋放信號,已經不是簡單的炒作“中國威脅”的問題了,而是想要叫醒或者說改變美國內部對待中國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特朗普就任以來首次有美國高層釋放避戰信號了。3月初,美防長海格塞斯曾公開宣稱,美國并不尋求與中國開戰;4月初,美國軍方高官飛抵上海,和解放軍高層舉行會議。該年度會議在2022年曾因為“佩洛西竄臺”一事被取消,后來美國幾十通電話和一些承諾才敲開中方的大門,2024年在夏威夷舉行,今年則是在上海。
而美國之所以如此慌張和中方恢復溝通,是因為美國不想丟失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畢竟他們能夠在這里部署的主要原因,就是借助了自由航行的幌子,和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家舉行聯軍演,或者對中方抵近偵查來維持存在感。但這一切都建立在中美能夠溝通的基礎上,如果雙方失去了對話渠道,那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一應軍事活動就很容易引起中國誤判,后果美國也承擔不起,所以才會如此積極。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軍談判剛剛結束,美防長海格塞斯就簽署了一份機密文件,其內容明確強調中國現在就是美國的“唯一威脅”,將阻止中國武統和強化美國本土防御這兩件事作為國防部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哪怕犧牲在中東和歐洲的軍事存在也在所不惜。尤其是歐洲,海格塞斯主張讓歐洲的北約成員國承擔更多的防務問題,應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而不是繼續從美國身上“吸血”。
這預示著美國國防部也清楚想要牽制中國,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推動“以臺遏華”的戰略計劃,但中國高超音速導彈和核武器無法攔截的打擊能力,也是美國頭疼的地方,所以海格塞斯才會不惜一切代價要強化美國本土防御。可以說,凱恩和海格塞斯都有著清楚的認識,那就是不能和解放軍正面作戰,一來是美國承擔不起輸掉戰爭的代價,二來是很大概率打不贏。
面對美國軍方對華的矛盾態度,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明確回應稱,美方將中國視為威脅是嚴峻的戰略誤判,我們需要正告美方,歷史大勢不可違逆,希望美方好自為之,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必將為此付出慘烈的代價!
總而言之,中方的表態已經再明顯直白不過,無論是美軍還是特朗普,這回都必須清晰認識到中方的態度和堅定意志,必須要做出清醒的改變和選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