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軍B-2隱形轟炸機集結迭戈加西亞島、對伊朗發出軍事威脅,到特朗普突然叫停空襲計劃并釋放談判信號,再到以色列揚言單干,最近的中東局勢可謂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
然而,這場看似混亂的局面背后,卻折射出各方在戰略利益上的權衡與妥協。
【特朗普叫停襲擊:擔心“打蛇不死反被咬”】
就在前段時間,美國軍方還擺出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姿態,大規模調動B-2隱形轟炸機、KC-135加油機和C-17運輸機前往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島,目標直指伊朗的地下核設施。
外界普遍猜測,美軍可能動用威力巨大的GBU-57鉆地彈,試圖摧毀伊朗深埋地下的核實驗室和導彈基地。
只不過,就在行動即將啟動之際,特朗普卻突然踩下剎車,叫停了有可能引發美伊開戰的空襲計劃。
特朗普的理由非常現實:即便美軍成功摧毀部分核設施,也只能暫時延緩伊朗的核研發進程,而無法徹底根除其核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打擊極有可能促使伊朗徹底拋棄一切外交偽裝,公開走上研制核武器的道路。
一旦如此,不僅中東局勢將更加復雜化,美國也將面臨更大的安全威脅。因此,與其冒險發動一場效果有限且后果難測的戰爭,不如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特朗普的選擇無疑反映了他對伊朗問題相對務實的態度。盡管他曾在競選期間猛烈批評奧巴馬政府簽署的2015年《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但如今看來,他并非完全否定該協議的價值,而是希望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以確保美國的利益最大化。正如他所言,“談判永遠比打仗劃算”。
【重大妥協:特朗普回歸2015年核協議框架】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中東問題特使維特科夫透露,白宮正醞釀一項重大妥協方案,即不再堅持要求伊朗完全拆除所有核工業設施,而是轉向對其鈾濃縮活動及核計劃的武器化施加限制。這一立場實際上已經接近于2015年的六方核協議內容。
換言之,特朗普政府正在逐步退回到奧巴馬時代的政策軌道上。雖然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種“倒退”,但實際上卻是當前形勢下的最佳選擇。
首先,隨著國際社會對美國單邊主義行為的不滿日益增加,繼續孤立伊朗只會讓華盛頓陷入更被動的境地。
其次,拜登政府此前曾嘗試恢復六方協議(JCPOA),但由于伊朗強硬派的反對以及國內政治壓力未能成功。
如果特朗普能夠重新開啟談判,并達成一個相對平衡的新協議,那么他不僅可以為自己積累外交資本,還能為共和黨贏得更多選民支持。
當然,這種妥協也伴隨著風險。一方面,美國國內鷹派勢力可能會指責特朗普軟弱無能;另一方面,伊朗是否會接受新協議仍存在不確定性。
畢竟,經歷了多年的制裁和外部干預后,德黑蘭方面對于任何未提供實質性安全保障的提議都持高度警惕態度。
因此,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滿足美國需求,又能說服伊朗接受的方案,將是特朗普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色列的“亮劍”沖動:獨自行動的可能】
相比特朗普的謹慎與妥協,內塔尼亞胡的態度顯然更為激進。
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軍方已經開始研究,在沒有美國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單獨出動空降部隊強攻伊朗地下核基地的可行性。
內塔尼亞胡認為,即使空襲效果有限,展示出“敢戰”的決心依然至關重要,因為這不僅能震懾伊朗,還能向國際社會表明以色列捍衛自身安全的決心。
然而,以色列的單邊行動注定困難重重。首先,以軍的裝備和技術水平雖然先進,但與美軍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例如,以色列空軍缺乏像B-2這樣具備隱身能力和遠程奔襲能力的戰略轟炸機,難以有效突破伊朗密集的防空網絡。
此外,由于地理距離較遠,以色列必須依賴空中加油才能完成任務,而這將進一步增加行動的復雜性和失敗的風險。最后,即使以色列成功實施突襲,也很可能引發伊朗的強烈報復。
因此,美國是否會默許甚至協助以色列的行動也是一個未知數。如果特朗普認為此舉不符合自身利益,很可能會采取措施加以阻止。
【結語:妥協還是對抗?中東未來何去何從】
綜上所述,當前伊朗局勢正處于微妙的轉折點。
特朗普的叫停襲擊和潛在的妥協方案顯示出美國希望通過談判化解危機的意愿,但也暴露出在處理中東事務時的兩難處境。
與此同時,以色列的“亮劍”沖動,則凸顯了地區國家在面對共同威脅時的不同應對策略。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避免沖突升級,才是真正的考驗所在。至于最終結果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