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 年)》的戰略對接
一、引言
在國家大力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 年)》的出臺為各地區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江西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省份,素有“江南糧倉”的美譽,其農業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積極對接該規劃,探索符合江西省情的農業強省建設路徑,不僅是提升本省農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能為全國農業強省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
二、穩糧保供:筑牢農業強省根基
江西省在糧食生產方面成績斐然。2024 年,其糧食總產量達到 439.2 億斤,并且連續 12 年穩定在 430 億斤以上。為了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江西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省累計新建和改造提升農田 360 萬畝。例如,吉安市吉水縣白水鎮進行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的標準化改造,實現了小田變大田,使得機械化作業效率提升了 30%以上。
依據相關規劃中“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要求,未來江西省應加快鹽堿地治理試點工作,如開展鄱陽湖平原鹽堿地改良項目,同時積極推廣黑土地保護技術。力爭到 2030 年前,建成 500 萬畝“噸糧田”,以進一步鞏固糧食生產基礎。
三、科技賦能:激活農業新質生產力
江西省在智慧農業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構建了“123 + N”數字化體系,打造了覆蓋全省的農業物聯網平臺和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南昌市新建區松湖鎮依托智能灌溉和遙感監測技術,實現馬蹄種植畝均收益超 6000 元,成為全國特色農業數字化的標桿。
根據規劃提出的“全領域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創新”要求,江西省可重點突破生物育種和丘陵山區農機短板。例如開展贛南臍橙基因改良等生物育種項目,支持南昌大學農業工程學院與江鈴集團合作研發小型智能農機,以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四、全鏈升級: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江西省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已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3 家,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帶,如瑞昌山藥、南豐蜜桔等。為了響應規劃中“全鏈條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升級”的要求,江西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
前端優化:推廣“稻漁共作”生態模式,在鄱陽湖區域建設百萬畝綜合種養基地,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
中端提效:依托煌上煌、正邦科技等龍頭企業,發展預制菜和中央廚房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
后端增值:打造“贛鄱優品”電商平臺,2024 年全省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已突破 800 億元,通過電商平臺進一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五、和美鄉村:城鄉融合的江西實踐
瑞昌市南陽鄉雙橋村通過藝術墻繪、垃圾分類數字化管理等舉措,成為全國人居環境整治的樣板。按照規劃“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要求,江西省可深化“萬村整治”工程,到 2030 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95%以上。同時,推廣撫州“鄉賢理事會”治理模式,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六、制度創新:破解深層次矛盾
土地改革:在贛州試點“三權分置”2.0 版,探索宅基地跨村流轉,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利益聯結:推廣“龍頭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訂單農業模式,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如九江稻蝦共作項目帶動農戶年均增收 2.4 萬元,實現了企業與農戶的互利共贏。
綠色金融:發行全國首支“碳中和”農業債券,支持鄱陽湖生態牧場建設,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七、前瞻性建議
數字農業試驗區:在鷹潭建設國家級農業區塊鏈應用中心,實現農產品溯源與碳足跡核算一體化,提升農業數字化管理水平。
跨境農業合作: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贛州國際農產品集散中心成為 RCEP 區域重要節點,拓展農業國際合作空間。
氣候韌性農業:在井岡山區域建立暴雨災害預警模型,試點農業巨災保險,提高農業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八、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江西省在推進農業強省建設過程中,通過穩糧保供、科技賦能、全鏈升級、和美鄉村建設、制度創新等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來,建議選擇南昌縣、于都縣作為綜合改革試點,建立“穩糧保供 - 科技轉化 - 三產融合”全周期評估體系,形成可復制的“江西模式”政策工具箱。通過三年跟蹤研究,量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糧食單產的邊際貢獻率,為全國農業強省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未來的研究方向可以進一步聚焦于農業科技的深度應用,如探索更高效的生物育種技術和智能農機裝備;加強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發展,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深化制度創新,解決農業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以及進一步加強國際農業合作,提升江西省農業的國際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