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鄰國日本,可以說是和中國關系最復雜的國家之一,在古代唐宋時期,日本曾經積極向中國學習,到了清朝末期,日本開始進攻中國,到了上世紀30年代,開始發起全面侵華戰爭,試圖完全占領中國。經歷了14年抗戰后,日本被勇敢的中國人民擊敗,此后中日關系長期處于一種微妙的不溫不火狀態。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后,情況再次發生了變化,隨著中美關系的逐漸緊張,美日關系的不斷加強,日本開始在釣魚島問題和臺海問題上挑釁中國。對此,有網友感到不解,為什么中國實力比以前更強了,日本還是不怕中國,反而在做一些惡化兩國關系的事情,這是因為中國太善良了嗎?
這當然和善不善良沒有關系,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曾經講過一句話,叫:“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同樣的,對于中日兩國來說也是如此,上一段提到在唐宋時期日本一直積極向中國學習,派遣唐使到長安“深造”,把很多唐朝文化帶回日本,結果到現在,我們反而失去了一些傳統文化,誤以為有些東西是日本文化,其實它們都是日本從中國學習的東西。因為日本當時有求于中國,所以說當時中日關系走得很近,也比較和睦。
但到了清末時期,隨著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功,中國戊戌變法徹底失敗,中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命運。日本開始意識到他們具備了進攻中國的能力,于是發生了甲午戰爭,我們的寶島也因為《馬關條約》被日寇侵占。到了九一八事變前夕,中國依然軍閥混戰,看不到任何國家變好的希望,正處于經濟危機中的日本做了他們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那就是開始吞并中國。先從東北入手,解決資源問題,然后在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
講完這段歷史,再結合近些年日本對中國的一些態度,或許會有一些啟發。結合日本當下的利益訴求來看,日本現在之所以不害怕中國,總想挑釁中國,和他們的核心利益訴求有關。他們的核心訴求就是希望借助中國徹底脫離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戰敗后,包括聯合國五常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對日本和德國提出了要求,限制這兩個國家發展武裝力量,軍力只能滿足防御水平。因此直到現在日本的國防力量都稱為“自衛隊”而不是“國防軍”。
按照和平憲法的相關限制,日本不僅不能擴軍,人數限制在25萬左右,而且也不能擁有核彈頭、航空母艦、核潛艇、洲際導彈等武器裝備。但即便如此,日本通過各種“打擦邊球”的操作,還是讓他們的海上力量位居世界第四名,空戰力量穩居世界前十名。但沒有核武器和洲際導彈,還是讓日本政府心有不甘,所以他們希望挑動大國矛盾,借助戰爭來擺脫限制。因此中美關系惡化后,他們便緊跟美國,做一些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為,為的就是有朝一日火中取栗,通過戰爭來實現擴軍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