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不能說是一個空軍強國,而俄羅斯空天軍則一直都被認為相對強大。然而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俄羅斯空天軍的表現卻非常的糟糕。
如今這場戰爭爆發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關于俄羅斯空天軍的分析已經很多了,但是在中文互聯網內,絕大多數的觀點都集中于俄羅斯空天軍的裝備,有幾架戰機,戰機的優缺點,和歐美援助的導彈相比如何等等。
筆者個人認為這種分析方式是存在問題的,毛主席曾經說過“人定勝天”,決定戰爭輸贏的最終因素還是人。雖然這種觀點,在現代空戰,甚至是現代戰爭中都不那么適用了,在絕對的代差面前,贏不了就是贏不了。
可是俄羅斯空天軍的問題卻很適用這種觀點,因為他們的問題,本質上就是人的問題。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空天軍被普遍忽視的一個問題是,俄羅斯飛行員普遍缺乏有計劃有組織的“復合空中作戰”(COMAO)能力,COMAO是北約的戰術術語,指的是不同類型戰機在協調行動中相互作用,在預定時間和地區內實現規定的軍事目標,其一般涉及到20-100架戰機。
俄烏沖突之前,俄羅斯空天軍有大約400架現代化多用途戰斗機和戰斗轟炸機,包括蘇-35S,蘇-30SM,以及蘇-34等,還有300架高度現代化的舊式戰機,例如米格-31BM,蘇-25SM以及米格-29SMT等。
在戰爭爆發之前,大多數人都認為俄羅斯空天軍能夠在烏克蘭實現COMAO,并且將烏克蘭空軍徹底擊敗。然而事實上,俄羅斯空天軍從未在烏克蘭展現過這種能力。在敘利亞戰場,俄羅斯戰機大多也都是單獨行動或者兩架戰機成對行動。
在日常訓練中,空天軍的訓練幾乎都是以小編隊或者單架戰機的形式所進行的。說實話,筆者并不清楚我軍空軍的日常訓練模式,但是筆者敢肯定至少大多數時候都是小編隊行動,至少七八架戰機,因為筆者單位附近經常用戰機呼嘯而過,我親眼目睹的就至少有十次以上的小編隊活動。
在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空天軍飛行員每年飛行時間大約80-100小時,美軍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82小時,而我軍一線部隊飛行員年飛行時長為160小時,二線部隊也是120小時以上。美軍飛行時間少,是因為他們能夠使用現代化的模擬器進行訓練,但是俄軍卻缺乏這種訓練方式,因為他們沒錢。
這也意味著,俄軍無論是在實戰還是在訓練中,都相對專注于簡單任務,而不具備執行COMAO的能力。他們接受的訓練是在更為嚴格的指揮和控制安排下,以更小編隊執行更為精確和小規模的任務,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無論是空天軍指揮官還是飛行員,都缺乏對實際戰局的充分理解,無法規劃COMAO行動任務,有效奪取制空權。
正相反,空天軍執行的更多是最基本的防空巡邏任務,以及定點打擊單個目標。北約空軍在科索沃戰爭中對南聯盟的大規模轟炸,俄軍永遠做不到,至少在這場戰爭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俄羅斯空天軍缺乏精確制導武器,蘇-35S和蘇-35SM唯一有效的對地攻擊方式就是抵達目標區域后,試圖用導彈本身的傳感器來定位和識別鎖定目標。
然而導彈本身的傳感器受限于成本,空間,重量和功率的限制,只能提供較差的穩定性。在敘利亞,這種操作沒什么問題,因為俄軍的敵人基本不具備防空能力,俄軍投射的大多數炸彈甚至是非制導炸彈。但是烏克蘭具備較好的防空能力,這就使得空天軍的能力被極大的限制。
俄羅斯空天軍更像是一面堅固的盾牌,而不是一把鋒利的長矛,其在保護本國空域和執行防空任務的時候,表現的其實很不錯,甚至稱得上是一支優秀的防空軍,但是從全面作戰的角度來看,空天軍的表現確實很糟糕,他們缺乏打擊能力。
俄羅斯空天軍的糟糕表現,也使得很多人懷疑我國空軍在面對一場類似于俄烏沖突的戰爭中,是否能夠發揮應有的表現。但是就像是我說的那樣,我國空軍的訓練時長遠遠高于俄羅斯空天軍,我們的戰機也具備COMAO能力。
哪怕是最俗的,我們只是說裝備,我國空軍的實力也遠遠強于俄羅斯空天軍,至少我們有著數百架的殲20,我們的戰機數量也遠高于俄羅斯空天軍。
參考資料: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是否已經提升到可以與北約抗衡的程度?》 半島電視臺
《Russian Combat Air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Lessons from Ukraine》 Justin Bron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