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說是有臺灣網友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他們臺灣人購買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后移民,然后把空殼的臺灣島歸還給大陸,從而避免兩岸開戰后造成大量的人口傷亡。網上這個視頻是否定了臺灣網友的這個方案,認為這個方案不可行,主要是因為方案中選中的澳大利亞的島嶼容不下臺灣2300萬的移民,移民后臺灣人吃大米成問題,種不出來那么多的水稻,還有就是臺積電生產成問題等。
這個視頻否定臺灣網友提出的購島移民方案,主要原因是太簡單化了,直接把現有的臺灣狀況移到另一個島上。如果這個方案執行了,臺灣人到了新的島上,也絕不會只吃大米,臺積電也不一定還存在,到了新的島上,臺灣人可以有新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臺灣網友提出的購島移民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說這個方案可行性之前,我們先想一想,中國為什么能收回香港和澳門,而收不回來海參崴和庫頁島?也不必繞彎子,直接說答案:中國之所以能收回香港和澳門,是因為這里的人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海參崴和庫頁島上沒有中國人,所以中國收不回來這兩個地方。
那問題就來了,中國能不能收回臺灣島?從軍事實力來講,答案是完全能夠收回的,但收回后最大的困難是臺灣島上的這些人認可不認可自己是中國人。
估計還有許多大陸網友簡單地認為:臺灣回歸大陸后,臺灣的GDP就直接加到中國大陸的GDP上了,估計也還有部分人簡單地認為,臺灣回歸后,他也可以像現在的臺灣人那樣,能讓他去臺灣就可以享受現在臺灣的社會福利。
告訴這部分人一個現實,以當前的現實條件來推斷,臺灣回歸后,臺灣的經濟將不復存在,因為當前的臺灣經濟是建立在西方經濟基礎之上的,臺灣社會回歸到大陸政府治理后,臺灣那些經濟和工業基礎將不復存在,所謂的臺積電的芯片也不復存在,如果臺灣的人口不減少,2300多萬人口擠在一個人均耕地不到0.5畝的地方,別說上班,吃喝都成問題,別說沒有錢到國外買糧食,很可能是有錢也買不到西方供給的糧食。解決這2300萬人的吃飯問題,全得靠大陸14億人口19億畝的耕地。
如果這2300多萬人能夠與大陸政府同甘共苦共渡難關,也還好說,怕的是這2300萬人估計會有2000萬人像香港那樣與大陸對著干,這才是難點,當前的國際環境也不允許大陸政府像當年俄羅斯那樣制造出海參崴和庫頁島的社會治理環境。
話說到這里,那個臺灣網友提出的購島移民方案是不是就覺出來有可行性了。不用臺灣的2300萬人都移民,那些不愿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人移民就可以,保守估計800到1000萬人移民到新的島上,如果狀況再理想一點,能有1500到1800人移民最好了。避免開戰后的流血事件的發生,不讓西方社會有借口制裁大陸政府,這也是方案的最大可行性。
至于視頻中說的臺灣人到了新島上的生活問題,到了新環境,他們就會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他們會有適應當地環境的新的生活方式。到了新的島上,比如方案中提到的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這里是溫帶海洋的森林氣候,生存環境不比臺灣島差,因為有西風帶的阻擋,這里的氣候也十分的宜人,冬天氣溫3到11度,夏天氣溫12到21度,絕對是冬暖夏涼的絕佳生活環境,沒有高溫天氣,也沒有嚴寒天氣。更重要的是沒有大國之間的政治軍事之爭。
也可以再放開一些思路,不必非得把目光盯在澳大利亞的這個島上,比如加拿大這樣的地方也可以,那些不愿意歸屬到大陸政府的臺灣人可以移民到這樣的地方,甚至大陸可以采用合適的方式,資助或者鼓勵他們移民,只要他們不與大陸政府為敵就可以,以和平的方式離開臺灣島,大陸政府可以把開戰的成本轉移成這些人的移民成本上來。當然了,大陸政府可以在政治或者法律上,在國際上為這些人移民創造條件,只要他們不與大陸為敵,只要不發生戰爭都可以幫助他們,甚至還可以幫這些人到了新的島上搞點基建,也不是不可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