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ID為“地熱研究所狼媽”認證為“科學科普博主”的微博賬號昨天早上發布了一條所謂的“臨震信號”。
這個賬號根據的各地“動物異常”,預測未來中國“48小時內6+地震登陸”,聲稱這封署名“中國廣州 地熱研究所 梁佩瑜”的信已經轉發到了“中國地震臺網地震預測交流群”。
這則微博引起了一些討論,傳統媒體跟進采訪了廣州地震局進行了澄清。
先說結論:一切都很荒唐。
一:廣州地熱研究所并不存在。最接近的科研機構是“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地熱能利用研究室”和“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地熱能與節能技術研究中心”。在廣州能源所網頁搜索“梁佩瑜”,無相關信息。
同樣,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研究所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也查無此人。
二:這個人真實性存疑。
先不說明顯是AI生成圖片的個人照片,為了避免錯漏,我在谷歌學術、知網和萬方學術等學術數據庫搜索“梁佩瑜”,所得信息沒有任何與地質、地震相關方向的結果。
同名者中有一個工作單位為“廣州市圖鑒城市規劃勘測設計院”的城市規劃方向工作人員和一個廣州的小學教師。
當然,也有可能我孤陋寡聞,搜索盲區太大,如果“廣州地熱研究所”和“梁佩瑜所長”真有其人,愿各位提供信息,我在這里也先預防性道個歉。
科學并不講究出身,一個人說的事靠不靠譜,與頭銜并無直接關系。諾獎得主賣假藥的也有的是,重點是看ta的表述本身。
三:所謂“動物異常行為”不靠譜。什么母貓叼小貓,貓半夜叫,因為這幾天正好是廣州流浪貓今年第一波小貓出窩的時候,我小區的貓友正在收集小貓信息推動領養。至于烏龜不下水,我昨晚還失眠了呢,這種極其分散的個例毫無統計價值。
四:“地震預報”是一個特別容易出“民科”的領域。地震的社會關注度高。大范圍來說地震發生足夠頻繁,從個體人類角度地震又足夠稀少。全球每年儀器探測到的地震數量超過五百萬次,四級以上地震約三千次,六級以上破壞性地震約一百次。只要靶子足夠大,飛鏢總是能扎上的。在這個領域里的野生專家都特別喜歡艾特九十歲的汪成民老先生。
因為他當年“預測”成功了唐山地震。但是很遺憾,只要勤預測,總是能“預測”到什么的。尤其是在一些活躍的地震帶上。比如環太平洋區域,預測東京、洛杉磯、黃石公園出大地震,就畢竟容易“預測成功”。而汪老先生的“經驗”就沒有成功復制過。可重復性,是科學檢驗的金標準之一。
如此理直氣壯,我是有底氣的。作為一個古早微博讖緯望氣成功“預測”重大國際事件的“科普博主”,我那個領域比地震預測可難多了。但是我就此金盆洗手了不是?
五:同為“科學科普博主”,我比較好奇的是這個賬號是怎么被認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