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985年夏,孫中山的孫女回南京探親。
踏進記憶中的孫家老宅,昔日中西合璧的夢幻花園,如今卻成了“農家樂”:
瓜藤纏墻,雞鴨成群,原本西式泳池竟搖身一變成了魚塘……
中山陵8號
1985年夏,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英從美國歸國探親,專程請求前往她曾居住的“孫家老宅”——中山陵8號。
孫穗英在南京生活至1949年,之后便隨父親孫科輾轉香港、美國,從未回過大陸。
時隔近四十年來,她再次踏上南京這片土地,想要回老宅看看,也是合情合理。
實際上,中山陵8號被解放軍接管后,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修繕。
如果是作為辦公機關,哪怕是賓館、幼兒園來使用,孫穗英想回來看看,只要提前打聲招呼,稍作些安排就好了。
但當時的中山陵8號,住著許世友。
1948年春,孫科在南京紫金山南麓,建造了這處占地面積廣闊的庭院別墅。
他不惜成本,從香港聘請建筑設計師,融合了歐洲別墅風格與嶺南庭院設計理念。
院內配有魚池、假山、水榭、涼亭,甚至還有當時罕見的私家泳池。
這一年,孫科身兼國民黨行政院長、考試院院長等多重要職,手握實權,正值政治生涯高峰。
然而一年之后,局勢風云突變。
1949年初,隨著三大戰役勝負已定,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形勢急轉直下。
孫科沒有跟隨國民黨撤臺,而是轉赴香港,從此也未再踏足中山陵8號一步。
南京解放后,中山陵8號由人民政府接管,被南京市軍政系統列入高級接待用房。
劉伯承、葉劍英、陳毅等多位開國元勛,都曾短暫在此居住。
許世友任南京軍區司令時,就在中山陵8號住了整整18年。
泳池沒了,菜地上崗
1980年春天,許世友因健康原因正式離休。
中央批準了他在南京定居的請求,并特批他入住中山陵8號。
當時,南京軍區對中山陵8號進行了安全評估,安排專人管理,還配備了日常勤務人員。
可許世友將軍是出身貧苦的農家子弟,生活一向簡樸低調。
中山陵8號那套精致考究的“鋪張”審美,他是不喜歡的。
入住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別墅后花園里的觀賞植物全部鏟除,改種玉米、西紅柿、辣椒等作物。
院子里的假山也被拆了,游泳池抽干、清淤,改成了養魚、種蓮藕的池塘。
原本的鋼琴室變成了雜物間,甚至還在別墅后院搭建了棚圈,養雞、養鴨、養兔,一樣不落。
他每天早起,親自翻土、除草、喂雞喂鴨。
吃自己種的蔬果,吃自家雞下的蛋,將這樣的農家生活過得津津有味。
毛主席讓許世友多讀書,給他推薦《紅樓夢》。
大觀園里,李紈住的院子樸實無華,布置得宛如農家小院,名為“稻香村”。
而中山陵8號,從此就有了個新名字,是許世友的“稻香村”。
土地的另一種意義
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英想要回到老宅看看,接待單位考慮再三,也覺得沒有理由拒絕。
可如今這里已是許世友的住處,孫穗英回來“尋根”,相關部門肯定要先和許世友打聲招呼。
那要怎么安排呢?難不成要他回避嗎?
還是要他出來接待孫穗英一行人?許世友恐怕沒有興趣,更沒那個義務。
自他住進來之后,“稻香村”一向低調靜謐,不常有客人拜訪。
工作人員們左右為難,最終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辦法——把許世友帶出去。
這天天氣正好,許世友身邊的工作人員帶著他外出打獵。
司機幾腳油門下去,吉普車比往常多開出去幾十公里,隨行人員也“興致勃勃”,帶著許世友一個勁兒地往灌木叢深處鉆。
而這時的孫穗英正在中山陵祭掃,儀式結束后,便驅車趕往中山陵8號。
建筑基本都保持著原有的格局,內部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繕。
時隔幾十年回到過去生活的故居,孫穗英感慨萬千,參觀得特別仔細。
來到那個已經徹底變樣的花園時,她沒有流露出任何不快,反而被院子里那些瓜果蔬菜吸引。
看著昔日泳池中的浮葉和游魚,孫穗英忍不住感嘆道:
“三十多年了,我真的沒想到這所宅院能保管得這樣好。”
此時的中山陵8號,不再是孫家的榮耀遺產,也不再是國府精英的象征。
它就是一處被鋤頭耕過的土地,它的故事被歲月與時局變遷改寫,如今卻能在雞鴨成群中繼續書寫。
在這一瞬間,孫穗英看見的是一個新的世界,也是土地的另一種意義。
參考資料
上將許世友的家風-中國組織人事報-2020-12-22
南京百年孫科公館正重新修繕 “有機建筑”探秘-揚子晚報-2012-06-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