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抖Y記》
循春而行,向陽而生。在2025年的春季,教育的浪潮奔涌向前。我校隆重舉辦了第十一屆新苗杯青年教師賽課。在AI賦能教育的背景下,英語組教師們積極響應教學改革號召,巧妙融合人工智能技術,構建高效課堂,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進行探索與創新。讓我們一起感受人工智能與傳統課堂的碰撞,走進科技與溫度并存的教育盛宴。
高中英語
《A glimpse of AI》新授課
潘莉老師圍繞“人工智能是現實威脅還是人類成就”主題,開展了一節以閱讀為核心的探究式英語課程。以“AI生成圖片與新聞視頻”導入,直觀激發學生興趣;結合Chat GPT等現實案例,深化學生對議題的理解與關聯性思考;通過“預測—分析—評價—創造”的階梯式任務,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中組織小組辯論,引導學生結合自動駕駛、就業安全等案例,辯證分析AI‘效率提升與倫理風險’的雙重影響。潘莉老師在教學中將進一步強化跨學科資源整合,深化技術倫理討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AI:Chance or Challenge》復習課
鄒可心老師以“AI: Chance or Challenge”為主題,設計了一節高效的復習課。課堂以貼近學生生活的AI應用討論作為導入,自然地切入主題。在寫作前的準備階段,通過詞匯分享、頭腦風暴和辯論等活動,不僅幫助學生復習了與AI相關的高頻詞匯和短語,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為后續議論文的寫作做好充分準備。寫作環節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的評價和作業布置環節也體現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整堂課節奏緊湊,各環節銜接流暢,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文化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When HAMLET meets》新授課
廖曦老師以“跨文化碰撞”為主線,通過《哈姆雷特》與京劇版《王子復仇記》的對比展開。課堂伊始,教師播放無聲片段,學生通過直觀對比感受西方話劇與京劇在音樂、服裝等方面的差異。隨后,學生速讀文本,辨析主旨及結構,分析亨利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聚焦感官符號(京胡、臉譜象征)與跨文化隱喻(鞭為馬,屏風為書房)。最后,學生補全句子“當哈姆雷特遇見京劇…”,提出“文化無界”“傳統煥新”等觀點。課堂中通過視聽結合降低文化隔閡,任務層層遞進(觀察→分析→創造),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英語
《No rules,no orders》復習課
陳家文老師以“Rules”為主題,呈現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寫作課。課堂伊始,陳家文老師先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捕捉關鍵信息,再回顧課本中祈使句和情態動詞的使用。利用AI模擬學生與博物館館長的對話場景,讓學生掌握規則的各種表達,為寫作任務奠定基礎。在寫作環節,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讓學生明確作文得分點,再通過生生互評,師生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
試卷講評課
鄭陽老師針對七年級下冊Unit 3試卷,開展了一節完形填空講評課。基于學生考試成績和考試重難點的綜合分析,鄭陽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完形填空的解題步驟。鄭老師先對學生成績和考試概況進行分析,明確本節課攻克完形填空重難點的教學目標。再對學生的錯題進行重難點講解,并對學生常見錯誤進行歸納總結。緊接著,針對常見錯誤進行重點練習,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并說明解題依據,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建立系統的解題方法。通過一篇完整的完形填空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后通過表格和樹狀對圖本節課解題步驟和知識點進行系統梳理,完成課堂總結。
試卷講評課
肖楊梅老師在本次公開課以英語試卷中的聽力表格題為評講內容,聚焦于提升學生的聽力技能與強化解題策略。肖楊梅老師緊扣聽力表格題的解題步驟,確立了“預測-聽記-檢查”的遞進式學習目標,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建立規范的解題流程。課堂練習設計層次分明:先通過真題分析共性錯誤,再針對薄弱點專項訓練,最后以綜合演練鞏固整體能力。這種由點到面的訓練模式,切實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師者如風,拂過知識的原野,學子如苗,向著陽光拔節生長。此次賽課中,青年教師們以賽促研,以研助教,在科技與人文的交融中,展現了教學的無限可能。未來,他們將繼續以創新為翼,以赤誠為帆,引領學子書寫青春的華彩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