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5年3月23日索利斯特導彈首次命中烏克蘭裝甲車的視頻在社交媒體瘋傳時,畫面中這個長度僅1.2米的"鋼管"引發全球關注。КЭМЗ集團研發的這款新型導彈平臺,用20公斤自重實現單兵攜帶,卻融合了反坦克導彈精確制導與FPV無人機第一視角操控的雙重特性,在頓涅茨克測試中創下摧毀3公里外目標的實戰記錄 。這款武器的核心突破在于"全時制導+模塊化彈頭"設計,單兵操作員通過VR眼鏡實時修正彈道,將傳統反坦克導彈的命中率從47%提升至83% 。
索利斯特導彈的獨特構造使其具備多重戰術價值。彈體采用PG-7火箭筒通用彈頭接口,可快速更換破甲、溫壓、高爆等6種戰斗部,單次任務成本僅需2.3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800元),比"短號"反坦克導彈降低60% 。其火箭發動機在3秒內將導彈推至2000米高度,隨后進入滑翔階段,這種"先爬升后俯沖"的軌跡有效規避地面防空火力,實戰中成功穿透豹2A7坦克的主動防御系統 。
與傳統導彈系統對比,索利斯特展現出顯著優勢。相比需要兩人操作的"短號"反坦克導彈,該平臺單兵即可完成運輸、架設、發射全流程,反應時間從90秒壓縮至22秒 。在電子對抗方面,其光學制導系統不受電磁干擾影響,烏克蘭軍隊嘗試用"紙鳶"無人機布設電磁屏障,仍被索利斯特穿透防御網命中指揮車 。
КЭМЗ集團的生產體系支撐著武器快速部署。采用模塊化組裝工藝后,導彈核心部件實現72小時批量生產,配套發射管使用玻璃纖維材料降低成本,前線士兵反饋"就像組裝樂高積木一樣簡單" 。該集團計劃2025年下半年將月產量提升至2000枚,足以武裝20個機械化步兵連 。
這款武器的出現正在改變戰場生態。俄軍第58集團軍測試發現,配備索利斯特的偵察小組作戰效能提升3倍——以往需要呼叫炮兵支援的目標,現在可由單兵直接摧毀。其2公里遙控距離使操作員遠離交火區,顯著降低人員傷亡率 。北約軍事觀察員指出,這種"廉價精確打擊"模式可能顛覆傳統裝甲集群戰術,迫使西方加速開發反制手段 。
當單兵火力投射進入智能時代,你認為這種"導彈民主化"趨勢會如何重塑現代戰爭形態?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