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眉縣華東上海城書房開展《我的外婆什么樣》繪本故事講讀分享會 寶雞市圖書館供圖
清晨8點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寶雞市陳倉區虢鎮大道城市書房的桌面上,23歲的李嘉正伏案閱讀,窗外楊樹綠葉輕搖,室內靜謐而美好?!斑@里比咖啡館安靜,比家里有氛圍。”她抬頭笑了笑,手邊筆記本密密麻麻寫滿批注。
這樣的“最美城市書房”,2024年寶雞市評選出了9座,它們每年吸引超過20萬人次的讀者前來訪問。這些書房不僅提供了優質的閱讀環境,還將閱讀空間與豐富的周秦文化以及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融為一體,構建了一個無縫對接的文化交流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全民閱讀城市”的發展。這些書房分布于寶雞市的各個角落,形成了一張便于市民隨時踏訪的閱讀地圖,通過不斷充實文獻資源和多種創新形式為廣大市民提供服務,讓讀者深刻體會到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文化繁榮。此外,寶雞市正積極擴展其城市書房網絡。除了正在籌備建設中的寶雞市區城市書房形象店外,今年還計劃新增包括書房、書屋和書吧在內的15個閱讀場所,以滿足更多市民的閱讀需求,并進一步增強城市的文化魅力和服務品質。
科技賦能:
一把雨傘的溫度與智慧
“有人會問:一間書房,能有什么特別?”2024年7月17日傍晚,當寶雞市陳倉區虢鎮大道城市書房的閉館音樂響起時,館員張麗娜看到窗外暴雨如注。小學生蘇鑠洋和同伴們攥著衣角張望雨幕,像一群被淋濕的雛鳥??吹竭@一幕,張麗娜小跑著送上便民服務箱里的雨傘:“小朋友們,別著急,這兒有傘?!焙⒆觽兊哪樕纤查g露出笑容,紛紛接過雨傘,稚嫩的聲音里滿是感激:“謝謝阿姨,下次我們還來這兒看書寫作業!”蘇鑠洋撐傘沖進雨里,回頭朝著張麗娜比了個愛心。
虢鎮大道城市書房臨近公園、多個小區和學校等人員密集區,開放以來一直人氣“爆棚”。它不僅是寶雞首家城市書房圖書館直屬自助分館,而且功能區分明確,還專門設置了創客空間,為創業者提供免費研討場地。書房采用自動化設備和 RFID技術,實現一體化服務、實時大數據分析,讀者可通過資源共享、數字化建設實現數字閱讀、自助辦證、自助借還、自動查詢等智慧互聯服務。
近年來,為進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務鏈條,更好地滿足讀者新時代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寶雞市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光是陳倉區就有5處這樣的閱讀空間。這些書房就像5枚文化紐扣,把公園、學校、菜市場這些看似不相干的坐標,縫進同一張“15分鐘閱讀圈”的地圖。各書房之間“通借通還”,并與寶雞市圖書館、陳倉區圖書館總館“一卡通”。
“簡單來說,只要您有一張讀者證,可以從寶雞市圖書館借書,在這里還,也可以從這里借書在寶雞市圖書館還?!睆堺惸日f著,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情?!俺鞘袝渴枪参幕盏囊环N延伸和補充,我們希望用貼心又細致的服務,為來往的讀者提供便利、舒適的閱讀空間,讓他們心靈沉浸下來,享受閱讀的快樂?!?/strong>
祖孫檔、火鍋店員:
書房里的“非典型讀者”
上午10時15分,眉縣華東上海城書房兒童區傳來觀眾方言的朗讀聲。68歲的李志剛(化名)把《黑貓警長》繪本攤在膝頭,2歲孫子的小手跟著他的食指在圖畫上跳躍?!胺N了一輩子地,現在倒成‘故事大王’了?!崩先诵χ鴵崞綍擇薨櫋9芾韱T王梅悄悄告訴記者:“這套繪本他已續借3次?!睌祿@示,眉縣華東上海城書房兒童區日均接待親子讀者約20組,其中祖孫組合占比近30%。
眉縣華東上海城書房 圖源:寶雞市圖書館
這座米白色建筑的城市書房,利用5A級景區太白山地形圖等高設計了整體空間,頂上是明媚的藍天白云,地面是大爺海,書架猶如盤龍山脈包圍著讀者,溫馨又有安全感。
下午3點,帶著火鍋香氣的張雪(化名)匆匆走進書房,工牌還別在圍裙上?!跋挛缧菹尚r,夠我看完孫少平挖煤這段?!彼_《平凡的世界》,坐在靠窗的位置讀起來。借閱記錄顯示,過去半年,她已借閱文學類書籍12本,平均每月2本。據統計,像張雪這樣的服務業讀者約占15%,熱衷文學與職業技能類書籍。
城市書房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閱讀空間,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交流平臺。據眉縣華東上海城書房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書房在基礎服務功能之上,精心打造“閱見·眉塢”文化IP,通過常態化開展三大主題閱讀推廣活動:沉浸式少兒繪本導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之詩詞飛花令、親子創意手工實踐課堂,有效激活青少年群體的閱讀熱情。如今,書房已發展成為集知識傳播、文化體驗、情感聯結于一體的新型文化場域,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中人文底蘊與情感溫度的價值共生。
24小時書房:
照亮考研人的路
22時30分的寶雞市扶風縣城市書房,頂燈在考研生王磊(化名)的英語真題冊上投下暖黃光斑。“去年冬天備考那段時間,我總坐這個位置?!彼钢看澳菑堊雷樱斑@里比宿舍安靜,學習效率高很多?!?/strong>
據統計,2024年9月—12月的考研季,深夜11點的書房每晚仍有20—30名考生奮筆疾書。今年3月,王磊成功“上岸”西安某高校研究生,他特意回到書房向工作人員致謝:“如果沒有這個24小時的空間,我可能堅持不下來?!?/strong>
這座378平方米、藏書總量超過1.2萬冊的城市書房,融入周、漢、唐等扶風歷史文化元素,自2023年12月建成運行以來,日均入館人數超過400人次,總入館人數突破13.5萬人次,借還書4.3萬冊次,舉辦各類閱讀推廣活動130余場次。
2025年4月12日下午3時30分,劉大爺走進了扶風縣城市書房。他也是???,家就住在附近。自書房開館起,總能看到他在圖書閱覽區安靜地讀書看報。早在書房裝飾裝修期間,劉大爺就常來打聽進度。第一次來時,他認真觀察了每個功能區,走過每一排書架,用手輕輕撫摸著書架上的一本本圖書,嘴里不停地念叨著:“太好了,這下在家門口也可以免費看書了?!眲⒋鬆斪阅贻p時就喜歡讀書看報,可惜以前條件有限,而現在,從他家到“書房”只需要走五六分鐘,一下子讓他找到了“抬腳就能進書房”的感覺。
晚上7點,比亞迪工廠的幾名工人結伴走進書房。35歲的李強(化名)拿起一本《機械制造基礎》,邊讀邊做筆記?!鞍滋煸谲囬g忙,晚上來充充電?!彼f。隨著扶風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比亞迪等大型工廠相繼入駐,越來越多周邊市縣的人員來到扶風就業、工作和生活。針對這些新產業工人需求,扶風縣城市書房一方面新增技術類藏書,另一方面聯合縣總工會在書房增設“工會驛站”平臺,還舉辦經典閱讀、書法講座、寫作講座、健康保健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務工人員的業余文化生活,為扶風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文化力量。
有人問:一座城市為什么需要書房?寶雞的答案藏在考研學子筆尖于深夜發出的沙沙聲里,在李大爺用方言給孫子講繪本激起的笑聲中,更在無數普通人與書籍相遇后悄然改變的生命軌跡里。這些書房不只是存放書的地方,它們是城市的文脈,是365天永不熄滅的燈火,照亮了“全民閱讀”最動人的模樣。
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記者 成艷妮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責 編 | 高思佳
審 核 | 張建全
終 審 | 張嘉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