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頂流”誕生:當鹵鵝成為現象級社交符號
五一假期,重慶榮昌的大街小巷被一股濃郁的鹵香籠罩。在小羅鹵鵝店門口,游客們頂著35℃高溫,坐在小馬扎上排著蜿蜒百米的長隊,有人邊擦汗邊調侃:“這哪是買鹵鵝,分明是在參加‘烤鵝’大賽。”更令人震撼的是榮昌高鐵站——每列高鐵 departing 時,車廂里都飄著鹵鵝香,乘客們手中的白色包裝袋上,“榮昌鹵鵝”四個大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有游客笑稱:“現在判斷一個人是否去過榮昌,就看他行李箱有沒有鹵鵝味。”
這只看似普通的鹵鵝,究竟有何魔力?數據顯示,5月2日當天,榮昌線下門店售出3萬只鹵鵝,線上銷售2萬只,總銷量達5萬只,相當于平均每1.5秒就賣出一只。更夸張的是,當地40多家工廠開啟“白+黑”生產模式,就連隔壁賣鹵鴨的煌上煌工廠也臨時轉產鹵鵝,日產量突破8萬只。“我們不允許任何一個游客空著手離開榮昌!”榮昌區商貿物流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曉巧的這句話,成了這個五一最硬核的承諾。
二、從“舌尖美味”到“文化圖騰”:一只鹵鵝的前世今生
榮昌鹵鵝的爆紅,絕非偶然。當我們追溯其歷史,會發現這是一段跨越千年的味覺傳奇。早在戰國時期,蜀地鹽鹵資源的開發就為鹵味奠定了基礎;清朝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中,客家人將潮汕鹵鵝技藝帶入榮昌,與川渝的辛辣風味碰撞融合,形成了“香、麻、甘、鮮”四味合一的獨特口感。2011年,榮昌鹵鵝制作技藝入選重慶市非遺,2019年榮昌更被授予“中國鹵鵝之鄉”稱號,這只鵝早已成為當地文化的DNA。
在榮昌,鹵鵝不僅是美食,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清晨六點,老字號“唐氏鹵鵝”的掌門人唐師傅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掀開百年老鹵的蓋子,琥珀色的湯汁翻滾著,散發出混合著八角、桂皮、香葉的復雜香氣。“三浸三鹵,每只鵝都要在鹵湯里‘洗三次澡’,才能皮肉入味。”唐師傅一邊翻動著鹵鵝,一邊介紹,“我們的鹵湯傳承了六代人,比很多游客的年齡都大。”這種對傳統工藝的堅守,讓每一口鹵鵝都承載著歲月的味道。
三、流量狂歡背后的“全民總動員”
當鹵鵝遇上短視頻時代,一場關于“流量”的化學反應悄然發生。2023年,榮昌區政府聯合抖音發起#尋味榮昌·鵝韻千年#話題挑戰賽,美食博主@盜月社食遇記 拍攝的《300秒見證一只鹵鵝的誕生》視頻,單條播放量突破5000萬次。視頻中,鹵鵝在老鹵湯中翻滾的畫面,配上“皮脂脆如薯片,肉質嫩如豆腐”的解說,讓無數網友隔著屏幕流口水。一時間,“到榮昌吃鹵鵝”成為年輕人的社交新時尚,有人甚至調侃:“沒在榮昌高鐵站拎過鹵鵝拍照,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過了個完整的五一。”
為了接住這“潑天的富貴”,榮昌上下開啟了“戰斗模式”:
- 工廠車間:鹵鵝工廠的工人們穿著印有“鹵鵝俠”字樣的工作服,在生產線前飛速打包,冷庫中堆滿了等待發貨的鹵鵝,墻上貼著“今日目標:讓10萬只鵝飛向全國”的勵志標語;
- 快遞網點:順豐、中通等快遞公司設立“鹵鵝專線”,推出“真空包裝+冰袋+泡沫箱”三重保鮮套餐,承諾“川渝地區當日達,全國其他地區次日達”,快遞員們騎著印有“鹵鵝快跑”字樣的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
- 鄉村田野:周邊鄉鎮的村民們也加入這場狂歡,白天在田里養鵝,晚上在自家廚房鹵鵝,政府統一提供標準化鹵料包,形成“前院養鵝、后院鹵鵝”的鄉村經濟新場景,一位村民笑著說:“以前靠種地,現在靠鹵鵝,五一這幾天賺的錢比過去半年都多。”
四、當美食成為城市營銷的“超級杠桿”
榮昌鹵鵝的爆火,為城市營銷提供了教科書級的范本。在夏布小鎮,游客們不僅能吃到鹵鵝,還能體驗“非遺+美食”的雙重魅力:走進唐氏鹵鵝的透明操作間,看老師傅現場演示鹵制工藝,親手調制專屬鹵料包,最后拿到一張“非遺體驗證書”;在文創商店,鹵鵝造型的鑰匙扣、冰箱貼供不應求,印有“鵝小榮”IP形象的T恤成了年輕人的新寵,這個頭戴廚師帽、脖子掛著鹵料包的卡通形象,已經成為榮昌的“城市代言人”。
更值得關注的是鹵鵝背后的“情感連接”。在榮昌高鐵站,記者遇到了帶著三只鹵鵝趕路的王女士,她說:“我奶奶是榮昌人,從小就給我講鹵鵝的故事。這次特意來買幾只,讓她嘗嘗家鄉的味道。”這種跨越代際的味覺記憶,讓鹵鵝超越了食物的范疇,成為情感傳遞的載體。社交媒體上,的話題下,滿是“給異地戀男友寄鹵鵝”“給國外朋友分享中國味道”的溫暖故事,一只鹵鵝,就這樣連接起了無數人的鄉愁與思念。
五、爆火之后:如何讓“網紅”變“長紅”?
然而,在狂歡背后,隱憂也不容忽視。隨著訂單激增,部分小店為了趕工,出現了鹵制時間不足、香料配比失衡的問題,網上出現了“鹵鵝變咸鵝”“皮不脆肉發柴”的差評。對此,榮昌區市場監管局迅速啟動“品質守護行動”,在各門店張貼“當日鹵制,過夜銷毀”的承諾書,開通24小時投訴熱線,并聯合非遺傳承人組成“品質監督團”,每天隨機抽查門店。“寧可少賣一萬只,不能砸了百年招牌。”老字號邱記鹵鵝的老板邱明輝的話,道出了所有從業者的心聲。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榮昌鹵鵝要想走得更遠,還需在產業鏈升級上做文章。目前,榮昌正在建設全國首個鹵鵝產業研究院,計劃研發即食鹵鵝、鹵鵝預制菜等新產品,讓游客在千里之外也能隨時品嘗到家鄉味;同時,規劃建設鹵鵝主題產業園,集養殖、加工、旅游、研學于一體,形成“一只鵝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格局。正如榮昌區文旅局負責人所說:“我們要讓鹵鵝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可以帶走的‘榮昌記憶’。”
六、結語:一只鵝的啟示
在這個“網紅速朽”的時代,榮昌鹵鵝用實力證明:真正的流量密碼,從來不是一時的炒作,而是對品質的堅守、對文化的傳承,以及對消費者的真誠。當游客們捧著鹵鵝在榮昌街頭穿梭時,他們帶走的不僅是一份美食,更是一座城市的溫度與情懷。
從田間地頭的白鵝到餐桌上的美味,從非遺技藝的傳承到短視頻時代的爆火,榮昌鹵鵝的故事,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是美食與文化的共鳴,更是一座城市對“如何接住流量、留住人心”的生動回答。當 next 一個黃金周來臨時,我們期待看到的,不僅是排成長龍的鹵鵝店,更是一個用美食講好故事、用品質贏得未來的榮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