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征兆有哪些?
村組責任人的職責有哪些?
汛前準備要干些啥?
四川省基層山洪災害防御“應知應會”
這6個要點必須掌握!
要點一:山洪風險在哪里?
1
源頭風險
面前河溝漲水+背后小溝沖擊威脅村莊(房屋)。尤其要注意背后平時沒水的干溝、小溝,因溝道比較陡,水流沖擊力強,帶動溝道內泥沙、樹木,山洪來得又快又猛。
2
位置風險
房屋與溝道、河道的位置關系這3類最危險。
3
地形地貌風險
干支交匯、急彎、卡口、地勢低洼等。
4
“堵”“潰”風險
跨溝橋涵、堰(塘)壩、溝灘占地等。
要點二:山洪征兆有哪些?
1
天氣異常
溝道上游、屋后深山中,電閃雷鳴、暴雨如注。
2
水位異常
溪流水位極速上升,可能是上游大量降水引發山洪;若水位驟降甚至斷流,可能是上游暴雨致山體崩塌阻塞河道,導致斷流。
3
水流異常
原本較清澈的溪流突然變渾濁,可能是上游暴雨將泥沙、石塊帶入水中,形成了山洪泥石流。
4
山體異響
如果在山上聽到沙沙聲音,但找不到聲音來源,可能是泥石流即將發生的征兆;山溝或深谷發出轟鳴聲音或有輕微的震動感,說明山洪泥石流正在形成。
5
動物異常
動物出現異常的行為。如平時溫順的動物變得焦躁不安,家畜可能會頻繁走動、嘶叫,不聽從主人指揮;貓會大聲嘶叫,四處亂跑;狗會狂叫不止,顯得緊張焦慮。一些夜行性動物可能會在白天活動,像老鼠可能會在白天頻繁出洞,四處亂竄。
6
空氣味道異常
泥土腥味或腐爛植物氣味突然加重(土壤大量吸水后釋放的氣體);若上游發生崩塌,可能出現異常臭味。
要點三:村組責任人的職責有哪些?
1
學習掌握山洪災害防御基本知識,熟悉所在山洪災害危險區的雨水情特點、受威脅對象、監測內容、巡查方法、預警方式、轉移路線、安置點等情況;
2
加強山洪災害危險區的風險隱患排查,及時報告發現的災害隱患;
3
協助、參與山洪災害防御宣傳、培訓和演練等工作,妥善保管配發的防汛用具,協助維護山洪災害危險區標識標牌和監測預警設施設備;
4
遵守汛期值班值守制度,在汛期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及時接聽電話,及時報送發生的山洪災害情況;
5
汛期降雨過程中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掌握雨水情及發展趨勢:降雨預報時,及時將降雨預警預報信息通報山洪災害危險區群眾,提前檢查各類群測群防監測預警設施設備;降雨較大時,立即查看區域內監測、預警情況,巡查山洪災害危險區域和險工險段;發現災害征兆或產生轉移預警時,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信息,通知受威脅群眾轉移,核實轉移情況,并逐級報告;根據災情險情,協助做好人員轉移、搶險救援、安置管理等;
6
降雨結束后,要對河(溝)道、道路(橋梁)、房屋等做好雨后核查,有險情及時報告,嚴防次生災害;
7
非汛期如遇強降雨,按本條4、5、6條職責履職;
8
基層責任人因病、因事或其他原因離開山洪災害危險區時,應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請假手續,并落實符合條件的接替人員。
要點四:群眾避險要點
1
一看一聽一避讓
一看:查看降雨預報、周邊天氣狀況和災害預警情況
計劃前往的地方有氣象預警或者山洪預警,建議調整出行計劃;
現在所在地有氣象預警或者山洪預警,建議做好轉移準備
一聽:聽從政府的勸導和組織
政府組織你開展轉移,說明已預判風險在升高,要果斷轉移;
政府勸阻游客疏散、返程,說明此地已成為山洪災害預計影響范圍
一避讓:收到預警或出現災害征兆,避讓風險區
發現災害征兆(前面6條之一),說明災害即將到來,找對方向趕緊避讓;
收到預警信息,不要懷疑,寧信其有,抓緊撤離
2
三察三不三立即
三察:觀察降雨情況、觀察水位變化、觀察異常情況
三不:不貪戀財物、不野游耍水、不涉水過河
三立即:發現災害征兆時,立即向安全區撤離;
災害來臨時,立即向兩岸高地轉移;
身處險境時,立即尋求幫助或自救
3
三個緊急撤離
強降雨時(1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
基層干部應及時獲取當地的降雨數據,發生強降雨,山區溝道會漲水,別猶豫,果斷組織群眾緊急撤離
接到預警信號時
上級部門、上游點位等發出了預警信號,別猶豫,果斷組織群眾緊急撤離;
險情不能準確判斷時
認為情況比較復雜,可能會成災,別猶豫,果斷組織群眾緊急撤離
要點五:汛前準備要干些啥?
1
建立明確的上下游溝通機制
約定溝通頻次,尤其是汛期強降水的溝通頻次;
約定溝通細節,比如上游漲水到哪種程度,避免“含糊”;
約定應急方案,在“上游聯系不上”等特定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措施。
2
檢查監測預警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關鍵時刻能救命。
3
宣傳培訓演練
讓村民掌握預警信號,災害來臨前能快速“叫醒一片”。
通過視頻、標語、橫幅等多種方式,以微信群、QQ群、電視節目等多種渠道,加強向群眾的宣傳力度,讓群眾認識到災害“摧枯拉朽”“要人命”巨大破壞力,讓群眾理解、支持山洪災害防御,愿意配合,共同協作。
要組織群眾“跑一趟”,以實戰演練的形式,讓群眾清楚知道災害來臨應該往哪個方向跑、哪個點位是安全的;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織“夜間”演練,增強實戰條件下的應急能力。
要點六:降雨過程中應該做什么?
1
雨前
告知村民降雨信息,提醒村民做好防災準備。
檢查防水排水設施設備和防汛物資裝備,保障設施設備正常運行,物資裝備充足。
根據預警等級,對相應區域受威脅群眾提前進行轉移,并做好人員安置工作。
2
雨中
掌握信息。包括降雨信息、上游情況和預警信息,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群等渠道及時向受威脅群眾傳遞預警信息。根據預警緊急程度,采取不同方式“拉響全村”。
開展巡查。重點包括河溝道水位情況、易淹易澇、易沖易垮、易堵易淤風險區域,以及其他災害征兆或異常情況。發現隱患及時向村組干部或群眾發出預警,并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
緊急轉移。在雨中發現災害征兆的,要立即組織人員緊急轉移。
3
雨后
服務管理。協助做好轉移群眾服務管理。安撫群眾情緒,引導群眾聽從統一安排,嚴防擅自返回。同時,要加強對安置點的管理,確保安置點的安全和秩序。
雨后核查。協助開展雨后對降雨、溝道水位、災害、隱患的全面核查,及時發現新的隱患點,并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來源:甘孜水利
編輯:楊雪
校對:毛莉泓
責編:劉睿娟
審核:白馬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