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獲獎名單
南都訊 4月17日,由廣州市教育局、南方都市報社、N視頻客戶端聯合主辦的“我的寒假生活大賞”青少年主題征集賽頒獎儀式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展現廣州以科技賦能教育的探索成果。作為延展活動,南方都市報、N視頻客戶端還聯合騰訊微信舉辦“人工智能時代廣州中小學生素養培養的創新與實踐——AIGC技術賦能青少年培養研討會”。研討會匯聚高校專家、社會企業代表、中小學及職校代表和家長代表,共議家校社協同育人新路徑,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實踐落地。
主旨演講
共探創新型人才培養 會提“新問題”
活動上,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紅帶來主旨演講《AIGC 時代教育更須回到“人”》,探討如何培養具備人機協同思維、創新能力和人文底蘊的未來人才。
李紅指出,如今很多人會用AIGC來幫助工作、回答問題、解決問題,但從教育角度而言還不夠。“實際上我們丟掉了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問題——你會不會提出問題?使用AIGC時,首先得有問題,這才是最關鍵的。”在李紅看來,國家和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要具備提出問題的能力,而且要學會提出“新問題”。其建議善于在庸常之處提問,“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用項目意識去帶動各種各樣的思考”。
騰訊微信小程序產品經理覃思源帶來主旨演講《人工智能教育的廣州方案——小程序+AI 如何賦能教育》,展示了學生使用小程序的實踐經驗和案例,探尋人機共生時代的教育創新密碼,為未來人才培養開拓新視野。
據介紹,小程序教育平臺是一個以中國原創編程環境——小程序為核心的項目式人工智能學習實踐平臺。“它既是一個創意工具,也是一個編程工具,還是一個人工智能教具。”覃思源表示,小程序教育平臺內置AI助手,可以讓學生零編程基礎上手小程序開發,相應的小程序編程開發門檻也大大降低。目前,全球已有2000多所學校利用小程序教育平臺探索教學實踐,過去一年學生創建的小程序項目數量累計突破86000個。
創新探索
“我的寒假生活大賞”征集賽獲獎名單揭曉
今年1月,廣州市教育局聯合南方都市報社、N視頻客戶端共同開展“我的寒假生活大賞”青少年主題征集賽活動,累計征集作品破5000件,經過專家評審層層遴選,最終共有100余件視頻及圖片作品脫穎而出。活動現場,與會嘉賓為賽事優秀組織單位及個人頒獎。
廣州市白云區景泰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小燕高度評價此次活動,認為其是“教育創新的實踐探索”。她指出,AI技術與多元評價體系的引入,為挖掘學生的隱性能力(如創作力、思維能力)提供了新路徑。“AI賦能教育、賦能成長,這次活動把‘賦能’兩個字具象化。”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思政教學部部長戴欣蘭表示,沉浸式體驗激發興趣,學生將寒假旅行制作成視頻參賽并獲獎,實現了“興趣向技能的轉化”,她強調:“AI時代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創新平臺,鼓勵他們將生活與學習結合,培養綜合素養。”
圓桌論壇
家校社聯動,共建健康AI教育生態
本次研討會特別設置圓桌論壇環節,邀請教育專家、校方代表及家長代表共同探討家校社如何聯動,共建健康AI教育生態,呈現AI技術賦能教育的前沿思考與實踐經驗。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紅表示,孩子們的創意比成年人更具突破性,他們的社會觸覺更敏銳。本次“我的寒假生活大賞”青少年主題征集賽活動中,不少作品展示出新生代的AI潛力。他認為,家長們要增強孩子的提問題意識和探索能力,相信孩子的感受力,“家長只需提供技術支撐,將創作主動權交還孩子”。此外,小程序教育平臺的發展方向也讓他“眼前一亮”,因為編程不是最重要的,想法作為創造力最根本的東西更為重要;培養孩子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這在過去的教育里是被忽視的。
廣州市白云區景泰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小燕分享了AI教育在該校落地的經驗。該校通過“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校外實踐”的“三明治”模式,將AI素養培養融入日常教學。張小燕強調要放手讓孩子決策,“當家長目睹學生用AI讓國寶‘開口說話’,技術焦慮自然轉化為教育信心”。
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學生(保衛)科副科長楊躍芹也介紹了AI在職業教育的深度應用。“服裝設計學生運用AI生成數百種紋樣后手工篩選優化,既提升效率又保留藝術靈性。”她提出“輸入-輸出”雙向賦能理念:“AI不應替代思考,而要激發學生提出更具行業價值的問題。教育如同移植羅漢松,過度管控導致‘土壤板結’,AI應成為疏松認知土壤的工具。”
家長代表謝女士坦言更關注AI的長期價值:“與其糾結編程技能,不如思考如何讓孩子與AI共同成長。”此觀點引發李紅教授共鳴。李紅表示,當AI能自動編程,人類的創意價值反而凸顯。他曾問學生會用DeepSeek寫情書嗎?學生說不會,因為他想要寫情書心動的感覺;同理,用DeepSeek一鍵生成作業,也無法感受思維展開的快樂。“我們可以用DeepSeek去刺激我們的感覺,而不是代替我們的感覺。”
項目統籌:尹來 陳實 李冠祺 陳成效 關健明 李湘瑩
項目執行:鄒思曼 鄧佳榕 林舒萍 楊舒婷 吳莉洲 林瀚韜 葉可可 麥毓軒 劉苗 杜銀龍 實習生 盧怡寧 丁培韻
視覺設計:張博
采寫:南都記者 葉斯茗 孫小鵬 程安
攝影:南都記者 梁煒培 任磊斌
視頻:南都記者 伊凱文 實習生 陳詩緣 陳思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