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易經(jīng)姓名學大師謝詠說:自古神童難成大器,天妒英才一定要死的嗎
本文由“國際著名易經(jīng)姓名學大師”謝詠老師推薦閱讀,旨在分享世間美好,通過分享,我們可以見識不一樣的世界,拓寬我們的思路和視野~
謝詠老師是國際著名姓名學大師,一生致力于易經(jīng)姓名文化研究,擅長于易經(jīng)風水布局,起名改名以及人生命運剖析,有困惑的朋友可以找謝老師來幫助排憂解難~
—文章部分素材或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禮拜天,公園里,有好幾攤兒拍唱戲抖音的。
我們幾個聽戲的老頭坐在那里,一邊聽戲,一邊聊閑天。
老張突然想起小童星鄧鳴賀了,這個小男孩5歲時就在河南電視臺的梨園春舞臺上大紅大紫了,6歲時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然而,這個紅遍全國的小童星,像一道耀眼的閃電,稍縱即逝。
8歲時,這個可愛的才華橫溢的讓父母覺得前程無量的小男孩,卻被白血病奪去了生命。
一個小神童迅速隕落了,作為豫劇愛好者,老張說起鄧鳴賀惋惜無比。
(1)自古神童多不壽
學識淵博的老陳感慨說,自古神童多不壽。你看,被孔子視為老師的項橐、一十二歲做上卿的甘羅,不都是曇花一現(xiàn),稍縱即逝嗎?
老陳說的項橐我知道,春秋時的人物。《三字經(jīng)》中不是有“昔仲尼,師項橐”嗎?
相傳項橐,字仲廉,春秋時魯國人。自幼聰慧,能言善辯。一天七歲的項橐和小朋友在路上玩壘城墻的游戲。孔子帶著弟子經(jīng)過,讓項橐讓路,項橐聲稱,人遇到城應(yīng)該繞城走,怎么能讓城給你們讓路?孔子無法回答,只好繞道而行。
項橐在和孔子的交流過程中,表現(xiàn)出敏捷的思維反應(yīng)能力,幾次讓孔子無法應(yīng)答。孔子便虛心向項橐學習,留下了“師項橐”的美談,據(jù)說,項橐這個小神童只活了12歲,便因故去世。
甘羅比項橐要晚一些,他是戰(zhàn)國時秦國人,是秦國名臣甘茂的孫子。
我小時候就聽說過甘羅的傳說,說是秦王為了長壽命甘茂到民間去尋找公雞蛋,找不到就要殺頭。
甘茂無計可施。小甘羅得知爺爺難處,自告奮勇,代替爺爺上朝復命。秦王問:你爺爺為什么不上朝?
甘羅說:爺爺在家生孩子,來不了啦!秦王一聽,說:荒唐,男人怎么會生孩子?
甘羅答:對呀,男人不會生孩子,那公雞怎么會生蛋?上哪里會找到公雞蛋?
秦王一聽,夸甘羅聰明,也不再讓甘茂再去找公雞蛋了。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杜撰的,但甘羅12歲的時候,出使趙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謀略,為秦國贏得十幾座城池,被秦王封為上卿,這可是歷史上有記載的。
甘羅如此聰明,被稱為歷史上著名的少年政治家。可是他被拜為上卿之后,歷史上再無有關(guān)于他的記載了。不知道甘羅多大年紀去世,根據(jù)后來歷史上沒有他的記載來推斷,很可能短命夭折了。
其實,神童不壽的故事歷代都有。老陳只是提到了那兩個小孩而已。
西漢時期的賈誼,那可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過去的高中語文教材上選有他的《過秦論》《論積貯疏》。
賈誼少年聰慧,聲名遠播,有神童美名。十八時即被河南郡守吳公將其召致門下,輔佐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社會安定,時評天下第一。21歲,被征召為博士,后擔任太中大夫。相當于當今的中央政研室主任,或者副主任,三品或者四品大員,妥妥地高居廟堂。他給皇帝提供過很多很好的治國建議。《過秦論》《論論貴粟疏》《陳政事疏》等,論述的都是治國韜略。
就是這樣學識出眾的絕世奇才,賈誼卻只活了33歲,可謂英年早逝。
好多小朋友都讀過《曹沖稱象》的故事,知道那個曹沖是三國時大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的兒子。那個小家伙自幼穎悟,天賦異稟。相傳孫權(quán)送給曹操一頭大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在那個時代,到哪里去找能夠稱量大象體重的大秤呢?當時曹操手下可是文臣武將,人才濟濟,硬是沒人能想出稱量大象體重的辦法。但是,聰明的曹沖想出來了。把大象牽到船上,記住船吃水的深度。然后,再往船上裝石頭,船吃水也到那個位置停止。最后,分別稱量石頭,將稱量的結(jié)果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
不可分解的大象,被換成等重的可分解的石頭,于是這個問題就成功地得到了解決。曹沖這種解決問題的智慧,真的是配得上神童的稱號。然而這個神童在世界上只生存了13個年頭,被一場重病奪去了生命。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那是和王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的杰出人才。特別是他的那篇《滕王閣序》,更是震古爍今。
據(jù)說,王勃六歲能寫詩,九歲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后,竟發(fā)現(xiàn)了不少錯誤,于是,寫出了《指瑕》十卷。到十歲的時候,便飽覽六經(jīng)。之后,又涉獵《周易》《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shù)”有所知曉。用現(xiàn)代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對周易預測和風水養(yǎng)生等方面學問有一定的造詣。
十六歲時,應(yīng)幽素科及第,授職朝散郎。什么事“幽素科”?就是朝廷在正常舉行的科舉考試之外,舉行的一種特殊人才的選報考試,考試的內(nèi)容不同于一般的科舉考試,而是考核皇家關(guān)心的一些天命運數(shù)、風水養(yǎng)生、占卜預測等方面的專門學問。朝散郎是一種文職官員,七品。大體相當于當今中央的正處級政研室官員,或者參事室官員。如果,外放到地方,就是七品縣令。
但是,王勃的仕途不順,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屢屢受挫,甚至還曾遭受囹圄之苦。在王勃26歲的時候,去交趾看望他的父親。交趾挺遠的,在當今越南北部的紅河流域。那時當然是大唐版圖。王勃的父親在那里當縣令。路過洪都,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昌時,應(yīng)邀參加都督閻伯嶼為滕王閣落成,舉辦的盛大宴會。當場即興揮毫,恣肆才情,寫出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誰知,這就是王勃的人生最耀眼的時刻。就在他看望父親返回的途中,卻遭遇風浪,溺水身亡了。那一年,他才27歲。
無獨有偶。唐代的李賀,那可是和李白、李商隱并稱為“三李”的著名詩人。他的詩句“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都曾被毛澤東主席詩詞創(chuàng)作時化用。他是毛主席非常喜歡的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然而,李賀生于公元790年,卻在公元816年因病去世了,也是在這世界上生活了27個年頭。
而且,李賀也是當時避諱制度的受害者,因為他父親名叫李晉肅,李賀需要避父親名諱,導致不能參加進士考試。李賀會不會是胸有大志,但卻不能一展抱負而導致抑郁成疾,從而英年早逝?
宋代有兩個神童不壽的故事歷,都與王安石有關(guān)系。
一個是宋代的著名詩人王令,也是小小年紀便才華出眾。小學教材上收有他的一首《送春》:“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王令五歲時父母雙亡,姐姐出嫁,無依無靠,被叔祖收養(yǎng)。從小讀書刻苦,能舉一反三。十六歲后,自立門戶,接回寡居姐姐一起生活。靠教讀謀生。其學問才華名聞遐邇。
王令喜歡研究經(jīng)史詩文,卻不熱衷科舉。曾和王安石有過交往,其為人與才學深受看重。王安石對其評價極高:“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足下之行學,為君子而方不已”。
就是這樣一位才學出眾的青年俊杰,也是短命之人,僅僅活了28歲,便猝然離世。
北宋詩人王令
還有一個是王安石的兒子王雱,也是自幼聰慧,才思敏捷。小小年紀就擅長著書論事,未及二十歲便考中進士,并積極支持父親王安石變法,參與修撰《詩》《書》《周官》三經(jīng)新義,是變法新黨理論陣地的中堅人物。但就是這樣一個神童級別的人物,也是僅僅活了32歲。
不想再舉例了。縱觀古今小小年紀便天賦異稟,聰慧過人的神童級別的人間俊杰,像司馬光那樣的活到六七十歲的,絕對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或少年夭折,或青年隕落。也許正因為如此,人們才造出“天妒英才”這個成語。
這些神童級別的人物,有的是因為意外事故死亡,譬如王勃;更多的是因病而死。當然,也有被別人害死的,譬如曹沖,很可能是因為曹操太喜歡他,被兄弟們嫉妒,遭受謀害。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早年閱讀著名作家劉紹棠的文章。劉紹棠也曾經(jīng)享有神童的美名。他喜歡寫作,上高中的時候,看到課本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青枝綠葉》。呀!這是自己發(fā)表的作品,竟選進高中教材了。
人到中年,經(jīng)歷了社會的吊打之后,他非常不喜歡神童這個名號。他曾說:十歲的神童,二十的才子,三十的庸人,四十的老而不死。我不是神童,也不是才子,當然也不想當庸人,更不想當老而不死。
劉紹棠盡管人生經(jīng)歷坎坷曲折,但結(jié)局還算不錯。年過花甲去世,生前還被推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哪里是什么天妒英才?實際就是人們對神童早逝的惋惜而已。
就文章開頭的那個小童星鄧鳴賀來說,這孩子是被白血病奪去了性命。全國每年被白血病奪命的孩子成千上萬,鄧鳴賀只是這眾多不幸孩子中的一個。然而,他太有才了,所以,人們才覺得極其惋惜而已。
中國自古以來的神童大都短命,其實是因為人們對這些神童早逝的惋惜而形成的觀念。無論他們是病死的,還是意外事故死去的,都不是因為他們的才華出眾而導致的。上天不會嫉妒他們的英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天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對神童們更苛刻的。
會嫉妒的只有人,只有人才會對比自己聰明穎悟的神童進行迫害。據(jù)說,項橐就是被其它諸侯國的對手迫害而死。
盡管如此,還不是不影響人們對神童離世的惋惜和感嘆。畢竟人們對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還是充滿著很多偏愛的。因此,天妒英才這個成語還是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文章中,或者人們的口頭上。
一代戰(zhàn)神霍去病,23歲離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